曾洪海 郭超 段金月
【摘要】目的:探究下肢深靜脈血栓治療中超聲引導下置管溶栓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105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治療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54例、對照組51例,實驗組予以超聲引導下置管溶栓治療、對照組予以無超聲引導下腘靜脈置管溶栓治療,觀察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大小腿肢體消腫率、患肢溶栓率與對照組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論:下肢深靜脈血栓治療中應用超聲引導下置管溶栓干預,能有效減輕患者下肢腫脹程度,提升患肢溶栓率,快速減輕患者痛苦,值得推廣。
【關鍵詞】下肢深靜脈血栓;超聲引導;置管溶栓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又稱下肢深靜脈血栓,應積極治療[1~2]。臨床針對其治療,主要采取抗凝、溶栓等治療,其中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能降低肺梗塞發生,而置入濾器后,再對患者進行導管直接溶栓術,其能顯著提升溶栓效果[3]。本次研究,對我院部分患者應用到超聲引導下導管直接溶栓干預,力在探討其在下肢深靜脈血栓治療中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2月-2020年1月我院105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治療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54例、對照組51例。實驗組,男30例,女24例,年齡25~70歲,平均(45.08±0.56)歲,病程1~12d,平均(6.09±0.04)年;對照組,男31例,女20例,年齡25~71歲,平均(45.09±0.55)歲,病程1~13d,平均(6.10±0.04)年。兩組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入組后經皮穿刺健側股靜脈將下腔靜脈濾器置入,再經腘靜脈穿刺將溶栓導管置入。實驗組超聲引導下置管溶栓。協助患者采取仰臥位,在超聲引導下應用18G穿刺針,對腘靜脈穿刺,若無靜脈回血現象,將生理鹽水經穿刺針注入,依據膨脹形態確定是否位于腘靜脈內,將5F導管鞘置入。經導管鞘,將導絲與下腔靜脈置入,在導絲協助引導下,將Unifiuse溶栓導管置入患者血栓內,保障溶栓導管近端超過血栓近心端,應用微量注射泵以100萬U/d的尿激酶持續經溶栓導管泵入,共持續7d。在溶栓治療的3、5、7天在溶栓導管下進行下肢深靜脈造影觀察,觀察治療效果,依據實際情況調整溶栓導管位置。若患者血栓完全溶解,兩次造影檢查提示治療效果無較大變化,患者外周血纖維蛋白含量<1.0g/L,出現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則可終止溶栓治療。
對照組無超聲引導下腘靜脈置管溶栓治療。穿刺前應用超聲檢查,確定血栓范圍,穿刺腘靜脈途中無超聲引導,穿刺成功后拔除導絲、溶栓導管、置管,送至患者血栓內導絲,進行體外固定。尿激酶劑量、輸注方法與療程、停藥標準與實驗組一致。
1.3 療效判定/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肢體消腫率。對患者雙下肢髕骨上下15cm處周徑進行測量,并計算周徑差。患肢消腫率=(溶栓前-溶栓后)周徑差/溶栓前周徑差×100%。
(2)觀察兩組患肢溶栓率。按照靜脈通暢評分標準對靜脈情況進行評價。0分:靜脈通暢,管壁較為光滑。1分:靜脈通暢,但管壁較為毛糙。2分:靜脈部分通暢。3分:靜脈通暢率低于50%。4分:靜脈完全閉塞,計算患肢溶栓率。溶栓率=(溶栓前-溶栓后)靜脈通暢評分/溶栓前評分×100%。
1.4 統計學分析
軟件SPSS20.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
±s)、計數資料t檢驗、
對比,P<0.05差異顯著。
2 結果
2.1兩組肢體消腫率比較
實驗組大小腿肢體消腫率與對照組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肢溶栓率比較
實驗組患肢溶栓率與對照組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下肢深靜脈血栓近年來其發病率顯著升高,威脅患者生命安全[4]。臨床針對其治療,常應用到置管溶栓干預[5]。但值得注意的為,在腘靜脈進行穿刺置管時,體表定位準確度有待提升,若定位不準確,反復穿刺不僅影響周圍腘動脈與神經,還會誘發穿刺部位出現血腫,增大穿刺難度,增加患者痛苦。因此,提升腘靜脈穿刺成功率,為保障介入治療順利進行的關鍵。
隨著醫學技術不斷發展,超聲引導在腘靜脈穿刺置管中應用較為廣泛,能顯著提升血管穿刺率,在超聲精準定位下,成功率顯著升高。觀察本次研究兩組的肢體消腫率、患肢溶栓率,實施超聲引導下置管溶栓的實驗組均較對照組更優(P<0.05)。分析其原因,與無超聲引導穿刺溶栓比較,其在超聲引導下能將腘靜脈位置、側支、直徑、行走以及與動脈位置關系與血流情況清晰明確的顯示出。還能對患者血栓具體范圍進行精準定位,及時發現患者內膜是否發生損傷與血液動力學是否發生改變,有利于術者準確判斷進針部位,評估其是否適合置管,可依據監測結果調整最為適宜的角度與方向,達到快速溶栓,消腫的目的。且在穿刺途中,超聲實時會進行穿刺情況顯像,術者在超聲引導下,能有效避免誤穿動脈,降低血腫、氣體栓塞、動靜脈瘺等并發癥發生,提升患者生存質量。除此之外,超聲定位具有安全無創,能顯著縮短溶栓時間,提升穿刺成功率,顯著提升溶栓率等優點,患者感受痛苦較少,更易接受。
綜上,下肢深靜脈血栓治療中應用超聲引導下置管溶栓干預,能有效減輕患者下肢腫脹程度,提升患肢溶栓率,快速減輕患者痛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莫秀清,甘寶三,葉娟娣.腦出血手術患者實施早期綜合護理對預防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 2019(17):111-113.
[2]王泳,高亞利.出血性卒中患者康復期下肢深靜脈血栓臨床特點和風險因素分析[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 2018, 13(7):648-651.
[3]李培永,申東峰.下肢深靜脈血栓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 19(12):1999-2000.
[4]馬曉霞.外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進展[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 2019, 26(04):45-48.
[5]鄧志鋒,余江秀,謝亦農.高頻彩超引導下經腘靜脈置管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J].中國實用醫刊,2018,45(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