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和晶
摘 要:飲用水的保護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飲用水的質量與人民群眾的健康息息相關,也會影響社會穩定。本文主要分析廣西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問題提出有效的措施,有效的保護廣西水庫飲用水資源。
關鍵詞:飲用水;水源;保護
水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人們從事各類生產活動必備的物質條件。飲用水質量直接影響到人們的健康,也對社會穩定產生重大影響。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廣西水庫飲用水源出現污染問題,例如,廣西水庫周圍禽畜養殖和網箱養魚,導致水庫飲用水污染。因此,在掌握廣西水庫飲用水源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有效的改善當地的飲用水源質量。
一、廣西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存在的問題
盡管廣西地區已經制定的各項政策進行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建立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但是政府職能還是不能充分發揮,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中金剛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飲用水水源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外界環境隱患仍然突出。
(一)種植業污染現象嚴重
由于人類活動的增加,廣西地區每年產生的有機廢物越來越多。有機物作為土壤肥料的再利用具有幾個優點,因為它不僅減少了化肥的使用量,而且消除了后續處理或處置的必要性。畜禽糞便是最常見的有機廢棄物,無論是生的還是堆肥的,都被用于農田。將這些廢物用于土壤提供養分,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并增強植物對養分的吸收。然而,許多研究表明,家畜糞便中含有相當多的重金屬。將有機廢物應用于農田,不僅是營養物質的重要輸入,也是金屬的重要輸入。有些金屬是有毒的,如鎘(Cd)或鉛(Pb)。這種處理過程會導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以及潛在的損害,如重金屬淋溶,增加污染風險。家畜糞便經常被用作土壤肥料的替代品,以減少化肥的使用。然而,家畜糞便中含有大量的銅、鋅和鉻,部分飲用水源地土壤重金屬含量超過生態環境部門頒布的非農業或農業土壤監測標準或控制標準。過量的銅和鋅會引起呼吸道、胃和腸道的刺激,而鉻會導致肺和神經系統的損傷。然而,從基于風險的角度來看,這些金屬存在于這些土壤中的潛在影響尚未確定,但是這些農田位于飲用水保護區,對當地飲用水產生嚴重污染。廣西地區水源保護區的林地面積非常廣泛,達到3萬余公頃。各類植物生長速度非常快,可以生產非常多的木材,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實現了農民增產增收。
(二)養殖業造成飲用水污染
廣西地區的養殖業采用網箱養殖的方式,當地水源多以水庫和湖泊的形式分布。這些地區的飲水水源不同程度的受到養殖業的污染,投放過多的餌料,大量的餌料沉淀導致水體污染,氨氮污染非常突出。在養殖魚蝦的環節中,魚蝦排泄的糞便對當地飲用水產生很嚴重的污染。當地在家儲蓄養的環節中,導致嚴重的飲用水污染。廣西水庫旁邊分布大量的養鴨場和養豬場,家畜的糞便沒有經過處理就排放到水庫中,導致當地的飲用水源出現污染。
(三)生活污水和垃圾排放到水庫導致污染
廣西馬山縣地區沒有及時建立污水處理廠,導致大量的生活污水沒有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到水庫旁邊,對水庫內飲用水源造成污染。
二、廣西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存在問題的原因
廣西地區在水庫飲用水水源生態保護環節中不能有效地建立補償機制,近年來相關部門一直在建立水環境保護的立法機制,然而保護補償機制尚不完善,各類機制的推廣難度比較大,水環境生態保護環節中各項補償機制不夠健全。當地生態公益林補助是每年每畝10元,這項政策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制定,隨著社會的發展,當地居民已經不滿足這種補助政策,受到經濟利益的驅使,當地還是出現了亂砍亂伐的問題。廣西地區水源地旁邊植物種植難以管控,也不能采用相關的立法加以約束,在水庫飲用水源保護環節中,當地的水庫旁邊進行大量的植物種植,甚至出現濫砍濫伐的問題,不利于水源的涵養,大量濫砍濫伐導致當地出現嚴重的水土流失,土壤的肥力非常差。由于農民要增產增收,他們在植物種植環節中大量的使用肥料和農藥等,對水庫飲用水源產生很嚴重的污染。根據《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正)第六十四條、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規定,“水源地一級和二級保護區內均要求嚴禁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污染物的項目。”農田補償資金根據取水口上游縣市境內水源地一級和二級保護區內農田面積,結合目前國內高標準農田補助標準22500元/hm2,計算農田補償資金。根據國家畜牧良種補貼政策,生豬補貼標準為每頭40元;奶牛良種補貼標準為荷斯坦牛、娟姍牛、奶水牛每頭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種每頭能繁母牛20元;肉牛良種補貼標準為每頭能繁母牛10元。
三、廣西水庫飲用水源保護措施
(一)加快飲用水源地保護條例的執法
廣西水庫飲用水源保護環節中應該采用立法的方式對當地居民的行為加以約束,目前很多飲用水水源污染原因在于當地沒有通過立法進行飲水水源保護,沒有具體的懲處措施。根據《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正)第六十八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保護飲用水水源的實際需要,在準保護區內采取工程措施或者建造濕地。因此廣西地區應該才用污染者付費,開發者保護等方案,從而進行污染的治理和資源保護并舉,將水源保護以立法的形式加以實施。在立法環節中,應該結合生態補償等措施,在當地水源保護的同時應該,促進農業、林業、養殖業發展,通過政策引導,完善法律的執行力度。
(二)落實問責制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水污染防治條例》 指出,“自治區實行水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水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廣西水庫飲用水源保護環節中,應該強化當地各部門的協調與溝通。通過監管機構的制定,確保水源保護。行政部門發揮各自的職能,確保權責清晰,防止互相推諉現象的發生。當地政府應該建立考核機制,應該成立水源保護管理小組,由生態環境部門進行統一的水源保護協調工作,各相關部門的人員通過互相促進,聯合執法的方式,確保飲用水保護條例落到實處。結合問責機制,壓實當地政府飲用水源保護工作職責。
(三)強化水源保護基礎設施建設
根據《廣西流域生態補償辦法》,廣西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環節中,應該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方式。通過污水管網和飲用水水源地上游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有效地將污染物隔離。同時,強化各地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將生活垃圾收儲、轉運、無害化處置等各個環節遷移出水源地保護區域,轉移到其他的地方,確保飲用水源地零污染。
結語:
廣西地區飲用水水源治理環節中,存在多個部門不能有效地協調,合理的協調機制未建立起來的問題。由于當地生活污染和禽畜污染,對飲用水水源造成的嚴重。污染這類污染的分布范圍非常廣,很難進行集中的治理。當地農業和工業污染也對水庫飲用水水源產生一定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不是一瞬間就能解決的,需要多個部門協調工作,也需要當地的公眾積極中。當地群眾對水庫飲用水資源保護意識不高,飲用水水源保護不僅僅依靠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管,還應該提升當地公眾的自覺度,有效地減少生活垃圾的排放,做到飲用水保護人人有責,才能切實發揮效果。
參考文獻:
[1].安徽滁州繪就市區飲用水源保護“路線圖”[J].給水排水,2017,53(07):58.
[2]孫興濱,袁婷.肇東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劃分與保護措施[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6(02):61-62.
[3]滕麗.本溪市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主要環境問題及保護措施[J].綠色科技,2014(05):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