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傳統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效率低問題,提出在協同創新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提高學校的主體作用,開展創新創業課程理論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結合政府與企業等外部條件,優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環境,實現協同創新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改革,有效提高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
【關鍵詞】創新視域? 創新創業? 教育模式? 改革? 教育環境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2-0007-02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對高等人才的創新能力要求也隨著增強,同時也越來越需要綜合能力強的人才來推動社會發展。傳統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起步晚,并且不被國家和學校重視,教師資源質量也較低,傳統的教育方式和教學模式教學效率低,導致大學生創新意識薄弱,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創新能力的需求,所以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改革已經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不僅能國家經濟發展,同時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條件[1]。本次協同創新視域下提高實踐課程的重要性,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同時優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環境,探索出一套教學效率高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實現培養創新型人才教育目標。
1.協同創新視域下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在協同創新視域下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改革,主要是對傳統的創新創業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學校要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重視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將大學生創新創業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結合,組織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提高實踐課程的比重[2]。實踐課程內容要有多樣性,學校可以組織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以學生設計的創業計劃的創新性和合理性進行評審,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興趣;實踐課程還可以是授課教師帶領學生到實際企業當中去,通過對自己實習經驗的總結,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建立大學生創業園,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大學生自主選擇創業項目,自己動手設計創業方案,包括公司的規模、產品、營銷模式、人力資源體系等等,一切都由學生做主,提高學生的創業積極性,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3]。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不僅能深化理論知識,還能提高大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實現最終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教育目標。
2.協同創新視域下結合外部條件改革實踐模式
學校只是一個小范圍的個體,若想讓社會經驗為零的大學生具有較高的創新創業能力,僅靠學校的力量是很難實現的,所以學校要結合政府、社會團體、企業等外部條件,擴充學生的創新創業環境,為學生創造一個廣闊的發揮空間,使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順利開展。學??梢云刚埉數刂钠髽I家或者創業成功人士作為特聘教師,定期開展創新創業講座,講授創新創業方面的實戰經驗,以及創新創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進行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改革不光是學校的責任,政府也要出具一些政策來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改革,開設大學生創新創業扶持基金組織,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要求簡化,提出大學生創新創業貸款優惠條件等,以此來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積極性。
從目前來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一直停滯不前的原因關鍵在于授課教師能力不夠,所以學校還要提高教師隊伍的創新創業能力。教師不光要教授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專業知識,要做到言傳身教,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做好榜樣。學校要定期制定教師培訓計劃,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以及創新能力,只有高優質的教師資源才能達到創新創業教育的理想效果,培養出創新創業能力較強的學生隊伍。
結束語
協同創新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改革是目前教育事業的首要任務,以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教育目標,促進大學生個性化發展。在協同創新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改革對教育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同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邵云飛,曾勇,汪臘梅. 高校協同創新視角下的復合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電子科技大學為例[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7(1):15-19.
[2]卿春,鄒貴波,夏換.“三螺旋理論”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共同體構建[J].貴州社會科學, 2018(6):165-170.
[3]王長偉,王艷偉.基于“互聯網+”視角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探析[J].教育與職業, 2017(24):75-77.
作者簡介:
陳文婷(1988-),女,漢族,江西樟樹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