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 艾尚茂
【摘要】課程設計作為實踐類課程,在高等教育環節中地位明顯低于必修課等以課堂講授為主的課程。本文主要針對課程設計新模式方法進行研究,通過對傳統課程授課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對海洋工程課程設計教學新模式的研究,對課程設計的新模式進行探討并給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海洋工程? 課程設計? 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2-0021-02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數精英的教育,而是普適性教育,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樣性,因此高等學校現在也是在尋求適應社會的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在以往,我國高等教育主要是注重老師的“教”,而輕視學生的“學”,但是現在國家也在大力強調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多元化的人才。
針對哈爾濱工程大學海洋工程專業的學生而言,海洋工程專業是一門理論與實踐聯系非常緊密的學科,因此,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的本科生主要開設四類課程,分別是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和專業實踐環節。在這四類課程中,專業實踐課程主要重視實踐環節。
1.以“教”為主的授課方式的問題
針對海洋工程專業方向課程,如浮式平臺總體性能、浮式結構定位系統、海洋立管設計與分析、浮式平臺結構設計等主要通過課堂講授設計原理及方法,利用視頻、動畫等方式來增加對海洋工程和設備的感性認識。這種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學生只會單純的聽,學習興趣不高,參與度不高,缺勤現象比較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是:首先,在教學模式上,主要是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參與度低,學習積極性不高,所以學生對所學知識只是單純的吸收并沒有積極主動地消化和運用。不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或者不知道如何應用到實際。其次,在教學內容上,形式比較單一,內容比較枯燥,學生們缺乏興趣,調動不了學生的積極性。最后,學生們即便是學習了這門課程也沒有多少內容能夠真正地聯系實際,在實際中獲得經驗。最后,在教學評價上,只對最終的結果感興趣,忽略教學過程的評價。最終結果對教師和學生來說,均不能表現出實際水平,偏重于形式。
2.海洋工程課程設計新模式方法
實踐環節中,我校海洋工程專業方向開設有海洋工程專業方向課程設計(分為原理、綜合設計環節),并保留了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本科生課程設計,主要是對船舶與海洋工程課程所學的內容進一步深化并聯系實際應用。老師就幾個主要的船舶或海洋工程的典型結構物,讓學生們進行設計,進而考核學生對載荷的計算、結構物的強度、結構物的設計原理等課程的掌握程度。同時也考查學生對專業軟件應用的掌握程度。
通過實驗法、文獻法、行動研究法,開展海洋工程課程設計的實踐教學方法的研究,建立工程實踐與理論授課的緊密聯系,通過項目教學法,解決海洋工程課程設計中結構物設計的內容,使學生對所設計的內容印象深刻,迅速提升學生實踐能力、達成教學培養目標。
項目教學法主要是把整個學習過程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工程或事件,然后設計出一個個項目教學方案,按行動回路設計教學思路,不僅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職業能力,這里的能力已不僅是知識能力或者是專業能力,而是涵蓋了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方法能力、接納新知識的學習能力以及與人協作和進行項目動作的社會能力等。
現在高等教育既重視教,又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開發,比如,現在全國各個高校都在推廣進行的“慕課”就是教學方法的一種新的探索。另外,比如學生進行的生產和認識實習,就是通過現場學生的觀摩把老師所教授的內容和現場有效的聯系起來,這樣能夠融會貫通,也更容易理解書本上晦澀難懂的地方,比如學生去船廠實習,就可以看到修船的場景,并且能夠理解如何進行船體的防腐蝕處理,進行表面防污涂料的涂刷等等,這樣很直觀地就能夠理解了船體防腐蝕的方法以及處理手段等。
而海洋工程課程設計目前的方法就是老師根據設計的內容給學生講解相關的設計要求、規范,應用相關軟件進行載荷和相應工況的計算,最后進行校核,形式內容還是傳統的授課方式,比較單調,學生們只是進行了一個計算,并不能真正的理解應用于實際。
綜上所述,課程設計作為與實際應用聯系比較緊密的課程,可以應用項目教學法,此外如何利用項目教學法,建設合理的海洋工程專業方向經典項目案例,將是課程設計今后發展的新熱點。
結束語
課程設計作為整個本科教學的重要環節,應該引起任課教師的重視,針對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方面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的實踐和探討。目前,本科生教育處于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需要高等學校的教師一起努力,既要適應學生數量的增加,又要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相信在所有教師的努力下一定能實現我國高等教育的持續、健康和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沈雪芹.本科生校際交流聯合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考.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2(5):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