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明珠
【摘要】學習習慣是指人在后天逐漸養成的與學習行為方式有關的習慣,也是在一定情境下反復練習得到的相對穩定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形成的基石。但是,在現階段的高中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情況并不樂觀,良好學習習慣對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促進作用并未得到有效的發揮。要想更好地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落實素質教育目標,就必須注重對高中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關鍵詞】高中英語 學習習慣 素質教育
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和進步,現階段的學校課程教學過程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在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重視的不再是學生掌握了多少學科技術知識,而是學生們是否提升了自主學習能力,增強了學科核心素養。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必然步驟,是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內容。學生的課程生活是依托學生的行為習慣特別是學習習慣來支撐和表現的,人在一天中的行為只有大約5%是非習慣性的,習慣是我們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外顯行為。它是細微的,也是普通的。因此,在某些時候,常常會被人們所忽視。但是,我們誰都無法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就會向一股強大的而頑固的勢力一樣緊緊的跟隨著我們,促使我們取得學習上的成功。因此,要想提升高中生的英語語言水平,就必須重視對高中生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們能在良好學習習慣的影響下不斷提升學習效率、增強學習興趣,做一個“想學”“愛學”“會學”的人。那么,在高中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呢?下面,我將結合教學實際,從以下四個方面對該問題進行具體的闡述。
一、優化課前輔導,培養學生良好預習習慣
課前預習環節是課堂教學的準備環節,課前預習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課堂將學知識的了解程度,關系到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能否找準學習目標、跟緊老師的教學步伐。但是,在現階段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課前預習效果并不高,因為受到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往往不能基于學生及時有效的課前輔導,使得學生們課前預習問題得不到解決,課前預習效率低下,這一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故要想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目標,就必須優化課前輔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預習習慣。
例如,在《English around the world》單元中的“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一文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先根據以往教學經驗制作了本課重點、難點知識講解微視頻,然后將該視頻和其他教學資源一起利用網絡信息交流平臺分享給學生們,讓學生們在教學資源的輔助之下自主進行知識預習活動。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們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的留言功能向我提問,我會在看到問題的第一時間內進行解答。之后,我又讓學生們填寫網絡預習情況調查問卷。并通過分析學生的問卷填寫情況,得到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并針對該情況對課堂授課內容進行了適當的調整。
在這一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勢,優化了課前輔導環節,提升了課前預習的有效性,促進了高中生良好課前預習習慣的養成和英語課堂聽課質量的提升。
二、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習慣
教學情境是學生展開自主學習活動的基本外部情境,也是影響學生課堂情感激發的重要因素。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能夠有效喚醒學生的沉睡的情感和思維,讓學生們在情感的驅動下進行自主思考,在獨立思考中獲得英語知識、增長知識探究能力。故要在高中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們的獨立思考習慣,我們不妨以給學生創設適宜的課堂教學情境。但是,在傳統的英語知識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多以口述的方式創設教學情境,其創設的情境是二維的,也是無法實現上述教學目標的。因此,要想培養高中生的獨立思考習慣,我們不妨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多維教學情境,提升學生的思維靈敏度。
例如,在《Friendship》單元中的“ANNES BEST FRIEND”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先利用多媒體電子教學設備播放了二戰時期德國納粹分子對猶太人民進行瘋狂迫害的視頻。然后,我問學生們:“What do you want to say after watching this video?If you were a Jew living in World War II,what would your life be like?”在學生們對上述問題進行探究之后,我繼續問道:“Who would you like to be your friend?What qualities do your friends have?”隨后,學生們在我的引導之下還原了文本創作情境,理解了文中作者將日記作為朋友的行為。
在這一課堂教學過程中,我以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創設了一個多維度、立體化的知識探究情境,讓學生們在充分的感官刺激中快速進入到了文本創作情境,進而在情境的輔助之下思考了教學問題,培養了獨立思考習慣。
三、實施小組教學,培養合作探究習慣
隨著社會分工的日益精細化、單槍匹馬的工作方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主流,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已經成為現代人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但是,現在的高中生大都個性張揚、我行我素、不喜歡也不善于與人合作,要想提高學生們的合作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的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將合作教學理念落實到高中課程教學過程中去。而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小組教學就是落識合作教學,培養學生們的合作探究習慣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Women of achievement》單元中的“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一文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先將學生們分成了人數適宜的閱讀探究小組,然后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對如下問題進行探究:
Why do you think Jane Good all went to Africa to study chimps rather than to university? Do you think she was right?Give your reasons.
接著,學生們紛紛就上述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了解了Jane Goodall其人及其主要事跡。
在這一課堂教學過程中,我以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推進英語知識教學活動,給學生們提供了良好的合作探究條件,提升了課堂合作探究質量。
四、創新結課方式,培養學生知識總結習慣
在高中英語學習過程中,及時的溫習和總結學過的知識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知識記憶效率,而且可以促進學生英語知識體系的完善和對英語“新知”的發現。但是,在目前的高中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大都以機械重復的方式推進英語復習課,導致學生在復習課堂中參與積極性不高,良好的復習習慣無法養成。因此,創新結課方式,也是促進素質教育理念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落實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Travel journal》單元復習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列舉本單元所學知識點,并思考這些知識點有什么內在的聯系,然后根據本組思考所得集群體智慧繪制思維導圖,最后以小組選派代表發言的方式講解思維導圖。
在這一課堂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組織復習課堂,既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也提升了復習課堂的趣味性,促進了學生良好復習習慣的養成。
總之,在高中英語課堂中注重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在高中階段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步驟,而要想培養高中生的良好英語學習習慣,就必須堅持素質教育理念,構建滿足學生持續發展需要的能力提升課堂。
參考文獻:
[1]張元穎.淺談高中英語學習習慣的養成[J].現代交際,2018,(01):88.
[2]向雄飛.養成教育中學習習慣的培養對英語學習的影響[D].上海師范大學,2013.
[3]姬蓉潔.高中英語課堂英式思維習慣之養成[J].科學大眾,2010,(08)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