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飛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文本閱讀的興趣,通過培養學生的文本閱讀興趣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小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語言邏輯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重視自身的引導作用,為學生進行榜樣示范,并通過懸念的設置與氣氛調節激發學生文本閱讀的興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階段? 語文課堂? 文本閱讀? 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0-0090-02
當前國內事業教育的不斷發展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起到了積極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棄舊從新”,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履行素質教育理念,在教學活動中重視學生素質教育的加強。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對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激發,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長遠發展。
1.小學語文教學中文本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將語文課堂教學重點放在字詞識讀上,要求學生在固定時間內快速擴充生字儲備,而語文教學中的所有內容都要為其讓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花費大量的時間帶領學生進行生字認讀,卻忽略對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培養,這樣舍本逐末的行為導致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不高,教師強調生字學習,卻忽視幫助學生對漢字進行正確認識與理解,使學生只“認字”而不“識字”,無法通過文章閱讀獲取知識信息。因而,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對激發學生文本閱讀興趣有正確的認知,進而為小學生創建良好的文本閱讀教學課堂,促使學生在文本閱讀中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積累文化素養。
2.小學語文教學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實施策略
2.1教師進行榜樣示范 培養學生朗讀習慣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編制時多選用經典名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進行規范朗讀,通過情感表達與發音為學生進行示范,使學生在教師的榜樣示范下能夠對文章內容有較為深入的理解,進而增加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興趣。而教師在朗讀時,要引導學生跟著一起默讀,同時要對教師朗讀時的節奏、音調和方法進行標注,以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1]。教師的榜樣性有巨大的力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對其朗讀示范進行模仿,也要鼓勵同學之間進行學習交流,以實現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例如:教師在班級開展文本閱讀活動,為學生設置朗讀內容,加強學生之間的教學。以《北極回來的小雪人》為例,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文本閱讀時間,使學生對文本有較為全面的了解,進而在對文章整體有一定理解后,通過播放歌曲、影像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認知。同時在播放完畢后教師要進行示范性朗讀,通過語調上的細致變化,節奏的調整將文章情感進行表達,教師示范完畢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練習,在練習過程中教師及時糾正學生在閱讀時出現的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可見,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榜樣示范的力量,基于小學生在成長中善于模仿他人的天性,引導學生進行文本閱讀,從而通過榜樣示范作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本閱讀習慣。
2.2設置問題懸念環節 注重課堂氣氛調節
小學生處在成長發育的黃金階段,其特點在于旺盛的精力與強烈的好奇心,在文本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從學生成長特征入手,根據學生的興趣、喜好選擇合理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問題懸念設置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對課堂氛圍調節有積極作用的教學手段,能夠加強小學生對于文本閱讀的興趣,例如:在進行《大海的夢》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采用設置問題留有懸念的環節進行指導教學,為學生進行段落劃分,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通過靈活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提升學生對文本閱讀的熱情。問題懸念設置的環節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通過交流使教師能夠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通過學生真實的情感表達豐富課堂學習體驗。
2.3合理創設教學情境 使學生有具體觀感
小學語文文本閱讀的興趣激發離不開合理的教學情境創設,形式豐富的教學情境能夠增強學生對文章內涵的理解,對其情感進行深刻把握,使學生在文本閱讀中入情入境,與作者產生共鳴。教師在文本閱讀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創設相匹配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小瓢蟲星星》中為其配上歡快的音樂,選擇充滿童趣的圖片作為背景,通過情境的特定創設,使學生能夠迅速進入文本閱讀的狀態中。
3.總結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主要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素質教育為基礎,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與道德思想。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以激發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興趣作為語文素質教育的重點,因其能夠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水平與理解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采用合理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興趣,進而促進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提高。
參考文獻:
[1]謝展瑜.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探究[J].科技資訊,2019(18):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