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應發
【摘要】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高中課堂內容非常繁多而且教學環節單一。在課堂上,學生對于課文內容很容易感覺厭倦,這就需要教師在新型教育模式下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以及對教學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找到主人翁的感覺,重新掌握在語文課堂上的主動權。只有把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出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才能被調動起來,在學習能力方面才能有提升的可能性。
【關鍵詞】語文教學 主體意識 學生
高中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時期,所以在學習方面,任務相對較多,學習壓力也比較大。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應該時刻注意學生們的接收情況,學生們的情緒對于課堂來說是很重要的。課堂氛圍主要是由學生們的情緒構成。教師在傳統方式的授課當中,課堂往往都是很安靜的,學生們和教師的互動程度非常低,而且對于所學內容掌握情況也不是很好。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們的主體意識進行培養,在講課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教師應該經常進行提問,讓學生找到課堂主人翁的感覺,教師更多的是指導,對于學生的思考方向進行適當引導糾正,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創建新型課堂,讓學生掌握主動權
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還不夠,在現有的教學改革模式下,教師應該在新型教學模式中讓學生們有更多的主動權利,而且在教學環節中和學生們進行積極配合。例如,在學習離騷這首詩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排練,表演出屈原當時寫詩時候的場景,這對于學生理解詩的大概意思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這篇是考試需要背誦的篇目,學生在經過表演之后,一定會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記。而且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掌握主動性。打破傳統教學中教師一個人講授的模式。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不只是被教育對象,還應該是主動獲取知識的主動者。例如,可以在一節課的最后5分鐘,選自愿的學生在講臺上表達這堂課的收獲,還有總結出來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是什么。教師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讓學生們增強學習自信心,對于自己的方法要勇于和大家分享。這樣也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主體意識培養是可以在閱讀課中進行的,二者結合的效果可能會更加好一些,因為在閱讀課堂上,學生有更多的發揮空間,閱讀課考驗的是學生們的發散性思維,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對自己的想法進行抒發,可以通過讀后感的書面形式也可以通過課堂演講的方式。目的都是讓學生提高主體意識,在課堂上有更高的“主權意識”。
二、改變課堂教學形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課方式主要是圍繞課文內容,以學生的角度來看是沒有發展空間的,這種教學形式需要改變。例如,教師可以適當讓學生對于課文的擴展延伸內容進行了解,或者在課前應該做好充分的背景了解,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進行知識展示。如果學生在解讀完畢討論結束之后仍然沒有提及到的,更加深奧的層面或者角度不對的地方,教師可以補充糾正,這對于學生們來說是很有幫助的,在教室的指導過程中,學生的知識面會得到有效擴充。自主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掌握主動性的過程,教師需要讓學生有充分的主人翁意識,而且在引導的過程中讓學生盡量多多表達自己的想法。有一個課堂主人的意識。在課堂上,學生和教師配合程度低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教師的教學形式相對比較老套。在新課改下,教師應該充分運用新媒體教學,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更大的提升空間。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程度會有效提高。
三、增加自我評價環節,讓學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批評能力
課堂的主導內容是教師來負責的,學生對于很多知識都不是很了解,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主要是講授方法,學生在進行課后練習的過程中就是對學生講課方法的鞏固,即舉一反三。這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法。高中階段的考試是比加多的,教師每一次都應該讓學生對考試進行一次自我評價。除了大型考試,教師可以在課堂進行小的測驗,這樣問題會更容易凸顯,學生在小測驗中暴露出來的就是在學習過程中的某一個環節的問題,提出來之后更容易糾正。以往的教學模式都是教師對于學生的測評成績進行評價,找學生談話指出學生的不足,但是這樣就失去了學生的主體位置。教師應該適當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評價。也可以利用現在的小組互助式學習模式來讓同一個小組的同學進行相互批改。然后,在測評分數下面寫上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對于知識掌握不足還是學習態度不夠端正都可以寫上去。長此以往,學生們的自我評價能力肯定會有顯著提高,學習的過程中曾經寫過的問題也會被刻在腦海里,不容易再犯。這對于學生的成績是有推動作用的。
四、強化學生課堂參與能力
教師在講課過程中需要增加和學生互動環節。這樣可以避免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在和教師的互動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大大提升,學生的主體意識需要積極性來進行輔助。例如,在學習雷雨這一刻時,學生可以分小組討論對于話劇雷雨情節的相關問題。教師可以在一旁進行指導,給予學生正確的討論方向。在討論的過程中肯定會出現意見不一致的情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觀點來進行一場辯論賽。這樣,可以讓學生們有充分的參與感,而且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也會得到強化。語文教學中很多內容都是開放性,學生對于課文的看法經常會有不同的意見,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抒發出自己內心的情感,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這對于強化主人翁意識有很大的幫助。辯論賽中教師可以進行參與,但最后的結果需要讓學生們進行投票,這樣可以提高課堂學生參與率。教師要盡量保證每一名同學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這樣才能避免成績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對于提高班級集體榮譽感也有很大的影響。舉行一些活動是語文教學中比較常見的教學環節,活動的趣味性是提高學生參與程度的重要影響因素,教師再設計教學環節的時候應該注意學生們的興趣點,這樣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們提出一些參考意見。希望以什么樣的方式去學習課文內容,這對于教師教學設計方案質量提高是一種重要手段。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希望學生能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這對未來的學習工作都有很大幫助。高中階段的學習不能只是機械的學習,一定要學活,把知識用靈巧的方式串聯起來,這樣才能學得更加透徹,更加輕松。在課堂上,學生的主動能力是教師主要需要培養的。只有主體意識培養出來,學生們的學習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提升。在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師需要創造新的教學模式,對于指導這個概念需要進行優化。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這樣才能讓學生有更多的發展空間。課堂環境對于學生們來說應該是比較開放的。在好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們才能有主動探究學習的欲望,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是需要教師的教學環節進行配合的。在課堂中的優秀表現,教師應該適當給予鼓勵,這樣學生的主體意識才會被強化,更有自信在課堂上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們在課堂上進行主導的時候,也就是教育達到最高境界的時候。
參考文獻:
[1]詹國慶.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8,(2):125.
[2]高永勝.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J].西部素質教育,2017,(18):265.
[3]茅利平.淺析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性意識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1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