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守霞
【摘要】對學生而言,學習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表達思想的過程,它包含了信息的輸入和輸出,尤其在課堂上,有效的學習離不開學生的高度參與和互動。但事實上,我國學生普遍存在課堂參與度較低的問題,圍繞這一問題展開的相關研究也一直未能取得有效突破。在提倡素質教育的當下,傳統的“一言堂”式教學正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因此學生的參與程度從某種意義上反映出教師的執教能力,也決定了學生自身學習英語的成效。有鑒于此,本文針對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現狀及其對策進行詳細探究。
【關鍵詞】英語課堂? 教學研究? 學生參與
【中圖分類號】G633.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0-0113-01
從實際情況來看,英語課堂教學很容易出現教師唱獨角戲的現象,整個教學過程幾乎都是教師在講解,而學生卻不予回應。在新課改的全面推進下,英語課堂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參與,盡管大部分學生存在英語底子薄弱、學習動力不足和缺乏自信心等問題,但教師們已經普遍意識到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改變、創新教學方法,從而切實幫助廣大學生提高了英語水平。
一、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現狀分析
總體而言,我國的課堂教學存在明顯的學生非參與現象,即學生不參與或者很少參與課堂聽講、互動、學習的一種不利現象,這一點在英語教學中尤為突出。毫無疑問,非參與現象頻繁出現,其教學質量必然低下,這就啟示廣大教師應加大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視,而非只聚焦于學生的成績。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無論是優等生還是差生,都易出現非參與現象,其根本原因可概括為課堂環境因素對學生的參與度產生了影響。個體的成長發展離不開環境的作用,同理學生的學習過程也受到課堂環境的制約。作為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主場所,課堂的環境構成因素包括設施環境、班級規模、人際關系、心理氛圍以及校風班風等,它們從不同維度影響著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度的措施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首先明確一個前提,即興趣來源于需要,只有讓學生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和實用性,才能徹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為此,教師可從生活中的實例入手進行說明,比如未來的社會需求和就業前景,向學生講述英語這門語言對個人發展的重要影響,為學生產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動力源泉。
(二)實施分層教學
素質教育的核心在于以人為本,所以教師應引導全體學生找到自己的定位,這樣才能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而實現這一目的根本前提在于,教師不能忽視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差異。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為每一個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且這些計劃和目標符合該學生的能力水平和特長優勢,讓他們通過努力就能夠實現。為此,教師可實施分層教學,即針對英語基礎差的學生,集中精力幫助其強化鞏固基礎知識,從一些基本的單詞和簡單的語法句子入手進行由淺及深的引導;而針對英語基礎好的學生,應重點拓展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讓它們保持對英語學習的好奇心和神秘感。
(三)嘗試自編教材
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應根據全體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調整”教材使用,通過自編自選教學內容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比如引入一些電影臺詞、流行歌曲、情景模擬等,或者篩選一些專業術語和實用性較強的交際英語等,從而幫助學生更有目的性地參與課堂學習,提高英語運用能力。
(四)創設良好教學情境
作為一門語言,英語最大的用處在于交流,所以學習中必須要開口說話,因此教師可以組織角色扮演或者情景模擬,圍繞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生活場景以及真實的就業場景,帶領學生反復模擬練習。這一教學活動可以放在課前環節進行,為保證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教師可以采用分組訓練法,每一個小組里聚集有不同層次的學生,這樣便于教師在進行小組組內指導時兼顧到不同水平學生的感受。這一環節結束后,教師還應該及時進行點評,針對學生的英語流利程度、用詞準確度、肢體語言表達以及合作精神等,給出合理準確、積極向上的評價,從而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保證教學質量。
(五)采用鼓勵式教學
教師在英語教學課堂中應主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交流,特別是要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及時準確的反饋,多使用表揚和鼓勵來促進全體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一方面要正視并指出學生的錯誤,一方面也要寬容學生的失誤,針對學生暴露出的問題進行重點強化,同時用尊重的態度讓學生感到舒適。
總結
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的現狀不容樂觀,這個普遍存在的現象背后暴露出教育理念的落后和教學方法的固化。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和素質教育的普及,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從多角度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既幫助他們更高效地學習英語,更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高偉民.促進學生主體參與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建構[J].基礎教育研究.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