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早龍 楊萬霞
【摘要】新課改提倡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而問題學習法便是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基于問題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并在期間以推理、實驗及討論的形式促進師生的互動,最終幫助學生獲得知識[1]。現本文就問題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展開分析,并提出具體的應用路徑,僅供參考。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 高中化學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8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0-0192-02
化學是高中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屬自然科學的一種,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律的科學。其對我們認識和利用物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且有利于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化學知識的傳播,主要依靠課堂講解來實現,而如何做到有效教學,便是化學教育工作者亟需探索與解決的問題。問題教學法在近幾年得到了各教育階段及學科教師的廣泛應用,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筆者通過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并查閱相關資料,就問題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展開探討。
一、問題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今,仍有許多高中化學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以高考為最終的教學目標,且依然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很難被凸顯的,學習積極性也相對較差。而通過應用問題教學法,教師可通過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來給學生造成啟發,實現課堂中心由“教”向“學”的轉變,再利用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充分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2]。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處于化學學習的中心,還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符合新課改的具體要求。
(二)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若想構建高效課堂,不僅需要教師創新教學模式,更新教學觀念,還需學生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展開共同探索。通過分析問題教學法的特點,我們發現教學當中所提的問題均是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望起到引導、啟發學生的作用。而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也是需要充分開動自己的腦筋,主動掌握與理解知識。在這種師生良好互動的背景下,能夠構建起高效的化學課堂。并且學生若是能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疑問,還會帶動教師與學生共同思考、討論,最終在相互交流、合作與促進的情況下全面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交往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有利于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
問題是引發思維的開端與動力,因此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而實現中這一目標的前提便是教師要具備過硬的專業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通過不斷地學習相關的知識,實現對教學環節的不斷改善,并對教學方法與方式實施創新。同時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得到提高后,便會對某一結論與現象進行主動提問與思考,逐漸形成一種強烈的想要解決問題的內驅力,最終演變為學習化學的動。另外問題意識的建立還能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與觀察能力,并有助于創造力的培養。
二、問題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一)提出問題,優化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是整個教學當中的初始環節,這一環節內容的趣味性與合理性會對之后的教學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必須引起教師的重視。化學學科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也決定了其趣味性的特點,教師可從這一點入手,實現與問題教學法的有效融合[3]。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可利用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化學常識或是化學現象來設疑,起到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上的目的,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氧化還原反應”的相關內容時,為使學生更好的掌握與理解其中的知識點,教師可基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金屬物質為例,強調金屬會在一定條件下表現出較高的活躍程度,而氧化還原反應便是提升其活躍程度的重要條件,由此提出問題:“金屬的活躍程度與氧化還原反應有著怎樣的聯系?”學生在得到問題后,便會帶著問題展開探究,得到:“金屬越是活潑,其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成為金屬陽離子便越難”的結論,并且教師若是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引導,實現對化學公式及其他知識點的深入分析,更能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有效的掌握。
(二)分析問題,突出自主性、開放性特點
問題教學法要求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具備自主性、開放性的特點,進而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這是因為通過分析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發現高中化學教師一直未能突破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習慣采用單一的“填鴨式”教學法,致使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讓其感受到學習化學是索然無味的,最終失去了學習興趣與動力。對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深入學生群體,設置自主性、開放性的問題,并且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還可創設相應的情境,在激發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趁熱打鐵的分析問題,最終幫助其有效解決問題。
例如在進行“能量轉化”相關知識的教學時,教師針對“化學能轉化電能”這一模塊的內容提出了:原電池的構成條件有哪些?如何確定原電池的正負極?也由此明確了具體的教學目標,包括原電池的電流方向、電極區別、電極反應、能量變化、原理內容與構成條件等,進而設計具體實驗,將不同的試劑提供給學生自主操作。而在通過一系列的觀察與比較下,學生不僅形成了相應的思維方式,還明確了原電池的構成條件與確定原電池的正負極要點,實現了對所學內容的有效掌握。
(三)解決問題,完善總結與評價
大部分學生在找到問題答案后,便認為該問題被圓滿解決了,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你會發現問題解決只體現了活動的過程,而并未得到完整的結果,只有在解決問題后展開反思與總結,才能做到問題的真正解決。對此,便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將相關資料認真的整理好,并回憶問題的具體解決過程,再提出疑問:目前還存在一些什么問題?現行的解決方案是否還能進行進一步優化?該問題還可以用其他的方案解決嗎?在以上問題的指導下,學生可展開自主探究,而教師則主要負責問題的指點,待學生得到具體的答案后,教師還要給予客觀的評價,幫助學生指出其中的問題并糾正,促進學生化學知識體系的不斷完善。
例如在研究“苯與液溴接觸會發生如何反應”時,學生基于以往對苯特性的認知,習慣認定會出現加成反應,但這并不是正確的結論。這時教師便可提出問題引導:苯與液溴接觸會何種物質?瓶內液體遇石蕊變紅,而滴加酸化后的硝酸銀又會產生淡黃色沉淀,這一現象說明了什么?苯與液溴接觸會生成這一物質嗎?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陳述、總結自己的結論,可發現其用詞的規范性、表述觀點的確切性等問題,進而給出針對性的意見,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幫助其更好的掌握知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教師應學會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展開化學教學。問題教學法作為一種以問題為引導,以推理、實驗及討論為重要形式的教學手段,需要師生加強配合,實現問題提出、分析與解決的有效優化,進而在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盧紅青.問題情境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9(06):6-7.
[2]孫萌.“問題式教學法”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22):6-7.
[3]岳維濱,高文科.問題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