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蘡 陳珊 徐燕 康厚純

【摘 要】 目的:探討乙肝兩對半聯(lián)合乙肝病毒DNA定量檢測診斷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價值。方法:以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3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接受乙肝兩對半和乙肝病毒DNA定量檢測,回顧性分析檢驗結果。結果:乙肝兩對半檢測示HBsAg陽性124例(93.23%),HBsAb陽性11例(8.27%),HBeAg陽性42例(31.58%),HBeAb陽性89例(66.92%),HBcAb陽性132例(99.25%),乙肝DNA定量陽性19例(14.29%)。經(jīng)統(tǒng)計,大三陽33例(24.81%),小三陽72例(54.14%),其余28例(21.05%)。結論:乙肝兩對半聯(lián)合乙肝病毒DNA定量檢測可以有效診斷慢性乙型肝炎,判斷乙肝病毒感染現(xiàn)狀與轉(zhuǎn)歸情況,對本病臨床治療及防控具有重要指導價值。
【關鍵詞】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乙肝兩對半檢測;DNA定量檢測
文章編號:WHR201908082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慢性肝臟炎癥性疾病,可通過密切生活接觸、母嬰、輸血、醫(yī)源性傳染等途徑傳播,屬我國法定乙類傳染病[1]。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國是高度流行地區(qū),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全球約3.5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者,近30%分布于我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約2000萬例[2]。本病病程長,臨床治愈困難,可進展為肝硬化甚至誘發(fā)肝細胞癌,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與生存質(zhì)量[3],因此早期診斷及干預治療十分必要,是改善預后、控制傳染的關鍵。乙肝兩對半與乙肝病毒DNA定量檢測是臨床診斷慢性乙型肝炎、評估病毒傳染性與疾病轉(zhuǎn)歸的常用方法,筆者現(xiàn)對檢測結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為時限,擇取本院收治的133例慢性乙肝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制定的相關標準,接受乙肝兩對半和乙肝病毒DNA定量檢測,資料及數(shù)據(jù)齊全,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病例排除急性乙肝、合并其他類型病毒性肝炎及傳染病者。入選病例中,男92例,女41例,年齡最小21歲,最大71歲,平均49.7歲。
1.2 方法
1.2.1 標本采集及處理 使用真空采血管抽取患者靜脈血4mL,溫室靜置30min,以3000rpm速率離心5min,取上清液備用。
1.2.2 乙肝兩對半檢測 乙肝兩對半檢測采用羅氏E601全自動電化學發(fā)光免疫自動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質(zhì)控品購自廣州邦德盛公司。指標及正常參考值:1)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參考值<1U/mL;2)乙肝表面抗體(HBsAb),參考值<10U/mL;3)乙肝e抗原(HBeAg),參考值<1U/mL;4)乙肝e抗體(HBeAb),參考值>1U/mL;5)乙肝核心抗體(HBcAb)參考值>1U/mL。本研究以指標值超過正常參考值上限或下限為陽性。
1.2.3 乙肝病毒DNA定量檢測 試劑與儀器:采用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檢測試劑盒(PCR-熒光探針法)及美國ABI 7500型定量PCR儀。
試劑配制:從試劑盒中取出各管試劑,室溫融化,2000rpm離心10s,設所需要的管數(shù)為n(n=樣本數(shù)+1管陰性對照+1管強陽性對照+1管臨界陽性對照+4管定量標準品),每份樣本的測試反應體系配制為PCR反應液27μL,Taq酶3μL。
樣本處理及上樣:取1.5mL離心管,依次加入4μL內(nèi)標IC、450μL DNA提取液、樣本上清液200μL,振蕩器劇烈震蕩混勻15s,瞬時離心。將離心管置于干式恒溫儀中,100℃下熱浴10min,12000rpm下離心5min。在n個PCR反應管中分別加入處理過的樣本上清液,定量標準品,陰性、強陽性及臨界陽性對照各20μL。
設置PCR擴增循環(huán)條件,93℃:2min;93℃:45s,55℃:1min,10個循環(huán);93℃:30s,55℃:45s,30個循環(huán);40℃:20s。選擇FAM通道和VIC通道;在55℃時電腦自動采集熒光信號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定量結果。以DNA定量檢測無數(shù)值或<1.0E+02(1.0×102IU/mL)為陰性,反之為陽性,且指標值越大表示病毒復制越活躍、傳染性越強。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以Excel 2016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2 結果
乙肝兩對半與乙肝病毒DNA定量檢測結果見表1。經(jīng)統(tǒng)計,HBsAg、HBeAb、HBcAb陽性72例(54.14%),HBsAg、HBeAg、HBcAb陽性33例(24.81%),HBsAg、HBeAg、HBeAb、HBcAb陽性7例(5.26%),HBsAg、HBcAb陽性7例(5.26%);HBsAg、HBsAb、HBeAb、HBcAb陽性3例(2.26%),HBsAb、HBcAb陽性3例(2.26%),HBeAb、HBcAb陽性3例(2.26%),HBsAg、HBeAg陽性1例(0.75%),HBsAg、HBsAb、HBcAb陽性1例(0.75%),HBsAb、HBeAb、HBcAb陽性1例(0.75%),HBcAb陽性1例(0.75%),五項全陽性1例(0.75%)。
3 討論
乙肝兩對半也稱乙肝五項,是臨床診斷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血清學標志與實驗室依據(jù),五項指標不同陽性組合亦能用于判斷乙肝病毒感染現(xiàn)狀和疾病轉(zhuǎn)歸情況,對傳染防控具有重要參考價值[4]。本研究對13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兩對半檢測,結果示HBsAg、HBeAg、HBcAb陽性33例,為乙肝大三陽;HBsAg、HBeAb、HBcAb陽性72例,為乙肝小三陽;兩者均證實為慢性乙肝,但前者傳染性強,后者傳染性弱,臨床診治本病應注重加強對大三陽患者病毒傳染的防控。另檢出HBsAg、HBeAg、HBeAb、HBcAb陽性7例,提示急性乙肝感染趨向恢復或慢性攜帶;HBsAg、HBcAb陽性7例,提示慢性HBsAg攜帶,此類患者乙肝癥狀體征均逐漸消失或已經(jīng)消失,肝功能正常,但明確乙肝病毒感染,也是主要傳染源。此外,HBsAb、HBcAb陽性3例,提示既往感染過乙肝,現(xiàn)仍有免疫力,屬于不典型恢復期,患者體內(nèi)已形成乙肝抗體,對病毒免疫,亦無傳染性。HBeAb、HBcAb陽性3例,提示既往有乙肝感染,屬于急性感染恢復期,有少數(shù)人仍有傳染性,仍需引起重視,加強傳染防控。由此可見,不同五項指標陽性結合者所處乙肝病程階段不同,病毒傳染性強弱有所差異,能夠為患者個體化疾病治療及傳染防控提供有價值的依據(jù)和指導。此外,聯(lián)合定量檢測乙肝病毒DNA,能夠有效反映病毒復制情況,評估乙肝病毒的活躍性與傳染性,對于檢測呈陽性的患者,應根據(jù)指標結果制定個體化保護隔離方案,以預防病毒傳染擴散,更好地保障人群的安全[5]。
綜上所述,乙肝兩對半聯(lián)合乙肝病毒DNA定量檢測可以有效診斷慢性乙型肝炎、判斷乙肝病毒的傳染性與轉(zhuǎn)歸情況,對本病臨床治療及防控具有重要指導價值。
參考文獻
[1] 岳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兩對半檢驗的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12):181-182.
[2] 羅曉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兩對半”檢驗結果模式與肝炎相關自身抗體的相關性研究[J].系統(tǒng)醫(yī)學,2016,01(10):20-22.
[3] 張國順,孟冬梅,劉斌,等.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及DNA定量檢測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18):4592-4595.
[4] 譚麗.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兩對半”檢驗結果模式與肝炎相關自身抗體的相關性[J].吉林醫(yī)學,2017,38(05):892-893.
[5] 花艷艷,許琳婧,李夢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定量和HBV-DNA檢測在HBV基因型與耐藥變異中的臨床探討[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32):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