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淑燕
【摘 要】 隨著人人通教學云平臺走進課堂,其在教學中的應用在我校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普及。本文主要談談人人通教學云平臺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實踐與思考。
【關鍵詞】 網絡學習空間 ?高中數學教學
隨著我校被教育部授予“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專項培訓基地,學校加快了網絡硬件建設,在這樣一個環境下,教學云平臺走進課堂,其在教學中的應用在我校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普及。人人通教學平臺是一種新時代的教與學的模式,它使學生的學習空間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甚至是一切可以學習的地方。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我們應該了解云平臺下教學的優勢所在,這有利于我們建立現代的數學教育觀,為我們的教學改革注入新的內涵。
人人通的特點是教學資源豐富、使用方式靈活多樣以及功能齊全等;而高中數學知識繁雜、難度大、抽象性強直接導致學生聽課效率低下,有的同學難以深入地理解知識,有的同學接受能力較差,還有的學生學會知識后不能靈活應用;充分發揮教學云平臺的特點中可以很好地輔助教學,能有效改善以上幾方面的問題。人人通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主要有以下三種應用:
一、方便師生交流互動
高中數學教學中有兩個典型問題:一,上課提問學生不敢或者不愿主動回答,教師掌握不了學生的接受情況;二,教師布置的作業第二天不能及時批改就要進行新課教學,不能及時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而數學又是一門銜接性較強的課程,因此不利于課堂效率的提升。互動課堂的隨機點名功能和在線測試功能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傳統的課堂中,一節課主動回答問題的往往局限于幾個同學,課堂變成了幾個活躍分子的課堂,其他同學默默無聲,甚至游離于課堂之外。而互動課堂設計了隨機點名功能,老師可以隨機抽取學生來回答問題。在這種氛圍下上課,學生因為不知道下一個問題電腦將會抽取誰,所以他需要時刻處于“備戰”狀態,集中注意力,這樣有利于學生聽課效率的提高。?所以隨機點名功能有效地解決了兩大問題:一是提問學生過于集中,二是大部分學生接受知識由被動變主動。
人人通的在線測試功能可以在新課之前用5—8分鐘做一個小測試,其結果馬上會在屏幕上體現,通過檢測教師可以馬上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對教學進度做微調整。比如在學過“余弦定理”后,我在測試時發現,學生對正余弦定理的掌握不牢固,因此上課時我根據學生測試時出現的問題和學生一起分析再進行新課教學,效果更好。云平臺的及時反饋讓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情況,使師生間的互動更加高效。
二、做到“溫故而知新”
學習資源豐富,既是針對教師,也是針對學生。對于教師而言,由于不同教師做課件的形式及側重點各不相同,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其他優秀教師制作的課件,總結自己做的課件的優缺點,最終制作出既適合自己講課又適合學生的優秀的課件。對學生而言,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開闊了視野,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多媒體課件消除了傳統教學中,由教師語音和板書速度控制課堂的節奏,講過的知識點,從黑板上擦除之后,不能再重現,當一堂課的內容過多時,容易遺忘,也不利于學生做筆記。教學云平臺使所有的教學信息通過白板工具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可以在任何時候回放,有利于幫助學生回憶課堂的授課過程,加深對知識點的掌握,特別是對于那些不明白的學生可反復觀看直到明白為止,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利用移動講臺讓課堂高效、便捷
例如講空間向量在立體幾何的應用時,可充分發揮移動手機終端的作用,實現移動授課需求,可以隨堂把不同學生的解答當堂拍下并上傳到同一屏幕,這樣一對比,學生很快了解同一題有幾種不同坐標系的建法,自己的建系好在哪,存在哪些不足,其他同學的建系方法有什么優點,一目了然,無需教師過多的說教,效率比傳統投影幻燈要高得多,而且通過這種比較學生除了能找出較優的解題方法,也能通過教師的當場批改及時糾正解題時犯的錯誤,比教師講評效果更好。
當然人人通的運用并不意味著就能提高教學質量,能否恰當使用至關重要。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必然會帶來課堂教學容量的擴展和教學方式的改變,特別是課堂教學容量與學生的接受能力是一對矛盾。所以課的容量要適度,這個度就是要在最大限度調動班級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以大部分學生接受能力為度,所以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與及時反饋,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收集反饋信息,及時調控。
總之,人人通的使用煥發了課堂活力,優化了教學方式。但它僅是一種輔助性教學工具,任何時候都是為了教學而使用的工具,而非為了使用工具而教學。相信隨著我們對云平臺教學的深人研究,我們一定能將云平臺教學帶來的消極影響降至最低程度,充分發揮云平臺教學的優勢,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鐘紹春.教育云、智慧校園和網絡學習空間的界定與關系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6).
[2] 楊現民.信息時代智慧教育的內涵與特征[J].中國電化教育,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