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晶晶
【摘 要】 以《家》為整本書閱讀教學示范用例,從教師的先讀、確定教學目標,到導讀式制定學習任務單,最后到課堂的探究生成,尋找有效閱讀整本書的路徑,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 《家》 整本書閱讀 ?核心素養
眾所周知,快速瀏覽的淺表化、碎片化閱讀現實更是給我們警示——“學生要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書,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新課標中,將“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作為十五個學習任務群之一,落實貫穿于必修和選修的課程之中。筆者希望通過有效的方法指導,讓學生建構整本書的閱讀經驗,形成科學的適宜自己的讀書策略,養成高效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教師要先整本書閱讀
教師讀書不僅是一門課程開發,還是一種閱讀方式的示范,更是一種教學新形式的發現。
首先,教師先選定一本適合學情的書。《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之一,在人物塑造、結構安排、語言風格方面都能體現巴金的獨特風格。細致入微地刻畫人物,展示人物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寫到的人物多達70多個,事件也相當多;語言獨具魅力,簡潔生動,流暢奔放,具有濃烈的感情色彩。筆者認為這對于高中的學生來說,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吸引性。
其次要確定閱讀的教學目標。也就是為什么要讀這本書?讀這本書的什么方面?這就必須要求老師首先自己要進行一回一回的閱讀,挑選哪些部分可以精讀、哪些部分可以瀏覽、哪些難點問題可以深入探討。
《家》以封建官僚家庭高公館為背景,以覺慧為代表的的青年一代與以高老太爺為代表的封建腐朽勢力的矛盾沖突為線索,通過梅、瑞鈺、鳴鳳三個血淚遭遇沉痛地控訴封建制度對年輕生命的摧殘,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其腐朽沒落,同時熱情地歌頌了青年一代民主主義的覺醒及其反封建斗爭。小說中重要的情節有鳴鳳投湖、克定受罰、捉鬼風波、血光之災等等。這些重要情節就需要老師點教、停下駐足,用精當的語言梳理一下。《家》與那種冷靜客觀的現實主義描寫不同,它是一部具有巴金風格的現實主義作品。表現在:一是具有很濃的抒情色彩,如小說中覺慧的個性,他的座右銘“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就有著飽滿激情的宣泄;二是有大量充滿感情的細膩的心理描寫,譬如寫鳴鳳投湖時的心理就非常細膩,是全書最為感人的篇章。它將一位17歲的少年在即將走向生命盡頭時的迷惘、痛苦、哀怨、掙扎及最后的絕望都一層一層地剖示出來,使得讀者“共情”。學生可能會“囫圇吞棗”,知道一個大概,往往會忽略像這些能夠體現作品風格的細膩需要精讀的篇章,老師的提前點教就尤為重要。缺乏明確目標的閱讀會使得老師和學生如同“大海撈針”,不知所措,最終只會陷入整本書閱讀口號式的形式窠臼。綜上所述,我明確了教學目標:
1. 學習《家》中細致入微的細節描寫,細膩感知人物形象。
2. 體味巴金富有濃烈感情色彩的語言魅力。
二、導讀式制定學習任務單
老師導讀式制定學習任務單看似簡單,實則是把小說最核心、最有價值、最值得玩味、最適合教學的地方挖掘和剖析出來。以下是筆者統籌規劃閱讀任務,在自我先讀真讀的閱讀體驗上為學生制定了由少到多、由淺到深的學習任務單:
1. 每回用200字概括梗概,關注重要細節。
2. 選一個興趣點,小說人物性格、情節安排、心理描寫、小說情感等方面,賞析500字。也可以采用思維導圖、情節設計圖等。
3. 寫下小說中不理解和迷惑的地方,以及質疑、反思、聯想、感悟等。
上述老師開出的任務單的完成時間為暑假中的十天時間,班級里每個成員都要參加。學生準備雙色的熒光筆和便箋紙做好批注和點評,并且全班統一好重要句、質疑處、感悟處的記符。這些自我閱讀的凝練和成果將成為后期課堂深入交流的基礎。
三、課堂探究與生成
葉圣陶說:“無論閱讀了哪本書,要把應當記憶的記憶起來。”第一步,筆者在整本書的結束為學生準備了幾道填空題,涉及基本的人物確認、重點情節回憶等,幫助學生記憶形成初步的感性認識。如下:
1. 《家》重點描繪了三個不幸的女性形象。
2. 《家》重點描繪了三兄弟形象。
3. 是《家》中刻畫的重點人物,他是“兩重人格的人”。
第二步,老師的點教和學生的評注相結合。可以提前將學生的問題收集并整理歸類,投影出來。課堂上擇取部分重要的進行討論。比如有一個學生就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覺慧會成為封建階級的叛逆者,而覺新不能?學生根據自己的細讀,用小說中的合理信息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并進行推導驗證,最后用圖表的格式醒目地呈現思考成果。如下:
第三步,作為整本書閱讀的一個延伸環節,將電視劇和原著的存在出入的地方作為標靶,嘗試從“積累閱讀”到“批判閱讀”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審辨式思維能力,也是鍛煉了核心素養中的“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你認為這樣的劇情改編是否合理,說說自己的理由。如果你是導演,打算怎么安排這些情節?
美國學者托馬斯說:“積極而投入地進入小說文本當中,對一本小說的生命力來說,是決定性的;同時它也能夠充實讀者的生命。”整本書閱讀不僅僅是簡單地教學生讀完整本書,還是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更是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能夠陪伴自己的書,提升自己的精神氣質。
參考文獻
[1] 黃厚江.整本書閱讀教師要先讀[M].說文論語,2019.
[2] 王守強.整本書閱讀貴在“引”向深處[M].語文教學通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