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菁華
【摘 要】 目前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學校對歷史課的重視程度欠缺;對歷史課的教學管理過程比較隨意;歷史教學師資隊伍穩定性比較差;教師在學校開展教研的氛圍欠缺;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效果比較差。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的方法有:要多增加初中歷史教師出外聽課交流和參加培訓的機會;教師要提高對學生課堂教學中主體地位的重視程度,真正做到“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可合理利用情境教學手段,提高歷史教學質量;要平時多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
【關鍵詞】 初中歷史 ?課堂教學 ?提高教學質量
初中歷史課學校和學生普遍不太重視,除非到了初三,學校和學生才認識到升學的緊迫性,突擊集中學習一下。這樣哪有什么教學質量?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大力提高歷史成績和教學質量呢?下面,我結合自己多年的初中歷史教學經驗,談談在這個問題上的一些看法和經驗,供各位同仁參考。
首先,教師要弄清楚目前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五點。
一、學校對歷史課的重視程度欠缺
現如今,我國的應試教育已把歷史課程歸為小三門一類之中。在教學過程中,只是重視主課的教學,對于歷史教學只是在表面做文章,怕歷史教學會分散學生的精力,為此并沒有將其作為一門重點課程來教學。
二、學校對歷史課的教學管理過程比較隨意
通過調查和了解發現,有的學校對于初中歷史的教學管理比較隨意,具體體現在設置課程和課時上,對于初三的課程安排,有的學校并未安排歷史課,抑或是將其安排在課表中,但是實際教學中并未上歷史課,或者將課時進行了刪減,歷史課通常要為主課讓道。這樣的教學管理過程根本無法完成歷史課的教學任務。在考試形式過程中,也是比較隨意,有時開卷,有時閉卷,有時組織統一考試,有時自行安排等等,這都是影響歷史課程教學質量的因素。
三、初中學校歷史教學師資隊伍穩定性比較差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師資隊伍的穩定性較差,專任教師往往難以保證。現在歷史教師中,有一部分都不是專科教師,都是一些學校內部轉行的教師,比如一些年齡較大、身體暫時不適的,或者是不能勝任主課程教學的教師領導等等,甚至還有兼職教師。這樣組成的歷史教學師資隊伍,很難保證歷史教學的質量。
四、初中歷史教師在學校開展教研的氛圍欠缺
對于初中歷史的教學研究存在很大誤區,對于市級以上的科研人員很少過問初中歷史教學,而是注重高中歷史。在各個學校組織的教學教研活動中,初中歷史遠不及主課的教研活動,從而使得歷史教師缺少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導致教師教學水平難以提高,從而直接影響了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五、教師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效果比較差
這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水平引起的,因為許多歷史教師都是非本專業的,那么往往他們自己心里就會認為不會教歷史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敷衍了事,難以把握歷史課中的重點和難點,不能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少教師都很少使用多媒體教學,在備課中也是草草了事,對課堂教學不認真,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果較差。
其次,初中歷史教師要有自己一套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的方法。
一、學校要多增加初中歷史教師出外聽課交流和參加培訓的機會。
1. 在歷史教師的選擇上,應該選擇本專業的教師,且應該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和寬闊的知識面。
2. 應增加初中歷史教師聽課交流和培訓的機會,使其及時充電,從而避免教師隊伍的落伍。
與此同時,還應該在培訓過程中,豐富培訓的內容和形式,并及時地對培訓的效果進行評價和考核。培訓內容不應該過于枯燥乏味和深奧,應采取快樂教學的方式,使教學在培訓過程中可以很好地掌握相關知識。
3. 此外出外聽課、交流培訓的形式也要豐富多彩。
不要僅僅拘泥于聽課和講座培訓,令教師在培訓中受到啟發,從而將其應用到實際的歷史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二、初中歷史教師要提高對學生課堂教學中主體地位的重視程度,真正做到歷史課堂上“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
1.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該注重課堂導入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內容方面,應使其盡可能豐富多彩,借鑒一些歷史中的著名事件和小故事,來使學生喜歡上歷史課,還應該注重其與一些其他教學科目的結合,可以幫助學生記憶知識點。歷史并不是一門孤立的課程,它往往可以和語文、地理很好地進行結合,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廣泛收集相關契合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良好地調動。
2. 在歷史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發揮。
一是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教學影響力和課堂魅力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采用適當的方法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其主動地參加到教學過程中來。
二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作為學生學習歷史的引導者,幫助其掌握相關知識點,并總結一些重要的歷史規律。如對秦始皇、武則天等人物的評價,一般都會從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在軍事、農業等方面的突出表現進行評論,同時結合影響社會進步的阻礙進行綜合評價。
三、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合理利用情境教學手段,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情境教學,就是在歷史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等設備演繹歷史事件和過程,讓學生參與其中,這樣可加深學生印象,深入記住所學知識。合理地運用情境教學會收到滿意的教學效果。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各種多媒體情境教學手段并進行有效的組合和優化,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將多媒體教學模式和問題情境模式綜合運用,在給學生放完視頻片段后,直接插入問題,使學生直接進行思考,強化多媒體所帶來的教學效果。比如說多媒體和表演情境的綜合運用,在布置舞臺背景是采用多媒體先放一段片頭,之后讓學生像演電影一般進入表演,提高學生的表演興趣。當然,我們可以在同一次教學中對這些情境教學的教學方法全部采用,如果時間允許,這種情境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會對我們的教學活動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成果,從而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和成績。
總而言之,歷史不僅僅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智慧。
歷史是傳承和紀錄我國歷史的載體,教學內容極其廣泛,因此,在初中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教師應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豐富教學技巧和方法,大力提高初中歷史課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