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傳
【摘 要】 “人本主義理論”由來已久,它在素質教育下被重新提及,是素質教育下的一股清泉,且一直受到重視與關注,值得肯定的是,它為英語課堂優化創新提供了十分扎實的理論基礎,讓英語課堂不再摸著石頭過河,而是有了科學現代的理念和明確清晰的思路。對于高中英語教師而言,如何基于人本主義開展智慧高中英語教學值得一探。
【關鍵詞】 人本主義理論 ?高中英語 ?課堂教學
人本主義理論與素質教育在某些理念與理論上不謀而合,具有一致性特征。一方面,人本主義關注人的“個性發展”,提倡要營造實現學生個體價值的學習舞臺。另一方面,它還關注“全面發展”,倡導不落下任何一位學生,不阻礙任何一位學生,要搭建全面發展的,有利于全體學生參與,實現共同進步的學習平臺。當下的高中英語教學中“人本主義”的滲透尚且不徹底、不完全,教師的人本主義教學能力也有待增強,具體來說,如何做是擺在教師前的急切任務。
一、凸顯學生“主體性”地位,搭建和諧良好的師生交流平臺
人本主義與新課改、素質教育相鏈接,其理論思想便可與“主體性”相等同。人本,簡言之,便是以人為本,而學生“主體性”地位與“人本”呈現的教育精神是一致的。在人本主義理念下,教學需要營造一種“我要說、我要做、我要談、我要學”的自由化學習情景和友好和諧的師生互動氛圍,而不是營造一種“你講我聽、你給我要”的專制性、強硬性比較高的師生交流氛圍。
如何凸顯學生“主體性”地位,讓師生關系更親密無間、友愛和諧呢?第一,在教學中注入真摯情感,以情感人,真誠交流。人本主義強調,教師不必高高在上,要低下頭去傾聽,去撫摸,去觀察,去研究,看學生要什么,缺什么,再決定給什么。這需要教師投入真情實感,去研究學生心理,強化與其溝通,實現對學生的幫助。如“Protecting the Sea”的英語寫作教學中,學生A遭遇寫作困難,這令寫作止步不前,教師便可主動溝通,傳授寫的技巧與方法,并給予特殊關照,直至其消除“畏寫”心理。第二,注重賞識教學,多賞識,多激勵,鼓勵學生發揚個性。和諧師生關系構建,需要教師運用語言技巧消除師生隔閡,而多夸、多肯定是相對有效的策略,這讓學生更有“學”的信心。教師一切以學生為主,巧溝通、妙交流,重理解、多寬容,是踐行“人本主義”的有效路徑。反之,如果不溝通,亂管制,教學中的“人本”將蕩然無存。
二、巧用合作探究法,營造有意義的自由學習、合作探究氛圍
人本主義強調,教師的英語授課應能夠實現學生有意義學習。而有意義包含著以下幾層內涵:脫離教師硬性管制的自由自主學習能激發興趣、全面參與的合作學習能促進思維發展的探究學習等。在舊的教學理念的制約下,學生的“有意義學習”始終難以實現,教師的不重視,學生的不配合讓英語教學一度尷尬,長久處于低效的狀態。引入人本主義后,教師要善于運用小組合作探究法,營造一定氛圍,促進有意義學習。
小組合作迎合了“人本主義”理念,凸顯個性,更體現“全面”。英語學習枯燥乏味,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更自由、自主去參與,在“探究任務”的引導下,以更高漲的信心,更積極的心態,去自學,去探究,去合作學。在小組合作的推動下,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學習效率加倍。如,在北師大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2 Lesson 4 Superhero的閱讀課中,教師可呈現如下的合作學習任務:①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title of the article? Please give your opinion. ②What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the main structure? ③Please translate this sentence “This is how I got involved with my charity work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all disabled people.”... 當然,以上僅僅呈現了該篇閱讀中的部分問題,對學生合作學習進行了系統引導。學生小組完成之后,合作學習并未結束,教師要做好評論,讓學生的合作學習“有始有終”。合作學習最大限度實現學生之間de 溝通、交流,讓學習更有意義。
三、關注學生的個體價值,采用分層教學法推動個性獨特發展
學生個體價值的挖掘與呈現需要教師巧用策略,營造氛圍,來助力學生的個性發展。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一刀切”、“一體化”的陳舊思想讓課堂機械、呆板、模式化嚴重,缺乏新意、活力與張力,絲毫難以捕捉到一絲“個性化”的影子,而學生則成為教育的犧牲品,個體價值也在這一教學理念中被抹殺。為了突破這一局限性,教師可引入分層教學,設置個性化的教學,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有所獲,獨特發展。
人本主義理念對“個性化分層教學”的呼吁聲越來越強烈。具體而言,英語教師應做到兩點:第一,分層次,定要求。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如低層、中層、高層,每一層學生有何種要求都要細致化、完善化。特別是在教學中,要明確體現。如在“Superhero”學習中,教師可基于不同層次設定不同的“讀與寫”訓練要求:A:牢記charity、react、fantastic、quality這些單詞,會拼寫。B:牢記charity、react、fantastic、quality單詞,會運用,能舉例。C:在B的基礎上,運用所學單詞寫一篇小短文(小短文最好與課文主題相聯系)。ABC任務分別適合低、中、高層學生的學習要求。第二,依層次,定計劃。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指定適合個性特征的發展計劃,計劃應迎合“最近發展區”,推動學生的個性發展,踐行“人本”,不可揠苗助長。
綜上所述,人本主義理論下,無論是師生交往互動、學生自主學習、分層學習以及合作學習,任何形式都將洋溢著“個性化”精神,彰顯著全面發展的理念要求。人本主義在英語課上的滲透并非一日、數天可完成的,它是一個“潤物無聲見成效”的持久過程,要做到不急躁、不拋棄、不放棄。對于教師來說,只要播撒人本主義理念與方法的教學種子,并不懈努力,便可靜候花開,迎接學生的進步,矚目學生的發展,看人本主義理論在英語課堂上的累累碩果。
參考文獻
[1] 李良.人本主義理論下的高中英語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6):232.
[2] 許輝.基于人本主義理論的大學英語分層教學實踐探索[J].教育評論,2018(09):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