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霞
摘 要 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公立醫院的內外環境也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公立醫院也需要加大對內部的改革,優化內部管理,加強內部控制,確保醫院的各項經濟業務、醫療業務可以順利推進。公立醫院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并且在政策支持下,也具有經營性,因此公立醫院在發展過程中需要保證醫療服務質量提升和經濟效益的提升,同時實現這兩者需要借助內部控制,但是目前公立醫院的內部控制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難以滿足公立醫院內部管理的所有需求,公立醫院仍需對內部控制進行優化。本文論述了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作用和內部控制存在的不足,并且針對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提出了優化措施。
關鍵詞 公立醫院 內部控制 優化
一、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作用
(一)提升公立醫院的管理效率
內部控制是公立醫院現代化管理模式中的重要組成之一,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能夠協助公立醫院合理設置崗位職責,優化管理流程,使各個科室之間的分工更加明確,同時加強科室之間的溝通交流,實現信息傳遞和共享,為醫院的管理工作夯實基礎。內部控制有助于公立醫院落實精細化管理,避免出現責任不清晰的情況,全面提升公立醫院的管理效率。
(二)有效防范經營風險
隨著醫療改革力度逐漸加強,公立醫院所處的行業環境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公立醫院在發展過程中所面對的風險也不斷增加,若是要保證公立醫院能夠正常運行,則需要對內部各項活動進行有效管控約束。內部控制管理中的風險管理能夠協助公立醫院實現風險識別和防控,有效防范經營風險,加強對公立醫院內部經營的風險防控,促進公立醫院健康穩定發展。
(三)強化內部審計,提升會計信息的準確性
公立醫院的內部審計工作需要對財會信息進行檢查核對,及時發現其中的異常,明確內部管理流程中的缺陷,然后對醫院的經營管理、經濟業務進行有效評價。加強內部控制可以使財會信息的準確度得到提升,為內部審計工作夯實基礎,使內部審計的監督評價職能得到有效發揮[1]。
二、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一)內部控制基礎環境薄弱
內部控制基礎環境是決定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意識、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的關鍵,根據目前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實際情況來看,醫院的管理層大部分都是醫療技術骨干,具有較高的醫學專業素質,但是其對醫院管理了解不深,缺少足夠的管理經驗,而且對內部控制的理解較為片面,缺少內部控制意識,在管理醫院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在傳統模式下,公立醫院是受政府管控指導的,長期以來公立醫院已經形成了獨有的管理模式,但是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醫院現代化管理的需求,而且內部控制的實施和優化也受到傳統模式的限制。由于公立醫院領導層人員對內部控制的理解有失偏頗,導致員工對內部控制的看法存在問題,領導層人員忽視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未能根據醫院不同的發展階段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優化完善,使得內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無法有效約束管控內部控制工作。
(二)預算編制以及資金管理不合理
預算編制和資金管理也是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管理中的重要內容,預算編制能夠指導各個科室的工作,同時預算編制也可以準確反映醫院內部的經營需求。大多數公立醫院中都是財務部門負責預算編制工作,但是財務人員往往都是將上一階段或者往年的數據作為重要參考進行預算編制,并未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以及醫療行業的發展趨勢,導致預算編制的靈活性較低,無法根據市場的變化快速進行調整,使得預算管理工作進展不順利,進而影響醫院的內部控制工作。對于公立醫院來講,其內部資金流動性較大,所面對的資金風險非常高,因此加強資金的內部控制是非常關鍵的,但是部分科室的員工在工作過程中并未嚴格按照相關的制度進行工作,甚至利用職位之便謀取私利[2]。醫院管理層人員關注的重點在業績方面,忽視了資金的內部控制,導致資金管理缺少有效監督,使公立醫院面臨較高的資金風險。
(三)內部控制建設重點不明確
少數公立醫院對內部控制建設的積極性較高,但是建設效率并不樂觀,內部建設成效并不理想,導致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內部控制建設重點不明確。公立醫院在展開內部控制建設過程中,內部控制所包含的事項較多,因為醫院管理層人員缺乏管理和內部控制經驗,使得在內部控制建設過程中很難做到兼顧所有內控事項,反而會顧此失彼,難以達到理想效果。
(四)內部控制缺乏有效監督
公立醫院的內部審計部門未能在內部控制管理中發揮監督職能,而且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不足,在進行內部審計監督過程中仍然受到財務部門或者紀檢監察部門的影響干擾,導致內部審計監督結果的真實性難以保證。由于內部審計部門缺乏獨立性,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較低,使得內部控制管理流程、內部控制活動缺少有效監督,公立醫院難以根據監督結果對內部控制進行優化改進,內部控制的作用無法完全發揮。
三、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優化措施
(一)優化內部控制基礎環境
公立醫院在對內部控制進行優化過程中,必須要對內部控制基礎環境進行優化,公立醫院的管理層人員要學習管理專業知識以及內部控制方面的內容,積極學習其他公立醫院的管理經驗,從而結合公立醫院的內外情況對內部控制工作進行指導,在醫院內部加大對內部控制的宣傳力度,提升員工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積極配合內部控制工作。公立醫院的管理層人員要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完善優化,根據醫院經營管理的變化,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相應的調整,首先是資產管理制度,嚴格管理醫院的內部資產;其次是醫院的職責分離制度,按照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原則設置崗位,確保各個崗位之間形成相互制約監督關系;最后是完善預算管理制度,加強對預算管理的管控[3]。
(二)加強預算管理以及資金管理
公立醫院應根據預算管理制度展開預算編制以及執行工作,財務科室要與其他科室進行溝通交流,而且除財務科室以外的科室要基于自身的實際情況和醫院的整體發展趨勢,向財務科室提供科室預算,財務科室匯總預算,并且審核各個科室的預算是否正常合理,若是預算不合理,查明原因(下轉第頁)(上接第頁)后要求該科室重新制定預算或者調整預算。財務科室要選擇合理的預算編制方式,比如固定預算編制和彈性預算編制相結合的方式,保證預算編制的全面性和可行性。醫院管理層要提高對資金管理的重視程度,加大對資金管理的監督,內部的資金流轉和使用需要專人進行審批和監督,保證醫院內部資金安全完整。
(三)明確內部控制重點
公立醫院在進行內部控制建設時,需要確定建設重點,圍繞重點有目的的展開內部控制建設工作,避免盲目建設達不到理想效果。公立醫院可將財務內部控制作為建設重點,通過管理會計和預算管理推動財務內部控制工作,將財務內部控制作為內部控制建設的主要方向,建立內部控制體系,從而提升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四)強化對內部控制的監督
內部審計部門是承擔對內部控制監督的主要部門,公立醫院應當將內部審計部門從財務部門中分離出來,由醫院的管理層人員直接管控內部審計部門,對內部控制工作進行監督和評價,保證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公立醫院要注重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提升,加大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修養方面的培訓。財務部門也具有財務監督作用,公立醫院可通過財務監督和內部審計監督評價兩種方式對內部控制工作進行全過程監督,快速準確的發展內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另外,公立醫院也要積極接受社會群眾和政府的監督,將外部監督與內部監督相結合,保證監督結果的客觀性。
四、結語
在新醫療改革背景下,公立醫院所處的醫療行業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改革力度逐漸提升,公立醫院需要通過加強和優化內部控制改善內部管理,提升公立醫院的整體實力。總之,內部控制對公立醫院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公立醫院要提高對其的重視,及時發現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快速采取措施解決,保證公立醫院能正常運行。
(作者單位為菏澤市第三人民醫院)
參考文獻
[1] 張楠.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創新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24):123-124.
[2] 楊玉玲.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現狀研究[J].中國市場,2019(35):106-107.
[3] 李揚珍.論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J].財會學習,2019(35):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