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琴霞
摘 要 隨著我國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化,藥品和衛材差價加成的取消,分級診療制度推進,醫保支付按病種收費等制度實施,對醫院的生存發展提出了更多的挑戰。醫院需要加強成本核算,將成本數據加工分解為管理者所需要的數據,為管理者判斷和決策提供依據,提高管理水平,提升醫院競爭力。本文研究了醫院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對策,希望能對醫院成本核算工作提供指導和參考,為醫院的健康長遠發展提供支持。
關鍵詞 醫院 成本核算 問題 對策
一、前言
醫院成本核算是遵循具體的成本核算標準,對醫院日常經營中所發生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計算分析,合理配置有限的資源,為醫院管理者經營決策提供相關信息支持。醫院是一個經濟整體,它同時又是一個復雜的整體,是由多個不同學科的科室及其與之密切相關的各種保障部門構成,醫院成本控制的好壞,不僅反映該單位的管理水平,而且關系到整個醫院的生存和發展。加強成本核算,降低成本,提高醫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一件有意義并且值得去做的事情。
二、醫院成本核算的內容及分類
醫院的成本核算是指依據醫院財務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要求,將一定期間內醫療服務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耗費按科室或診療項目進行確認和計量。醫院成本主要包括人工成本,衛生材料成本、藥品成本、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和其他費用。其中人工成本包含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績效工資、員工福利、社會公積金等對員工個人和家庭的支出。衛生材料包含消毒衛材、檢驗材料、手術材料、高值材料、氧氣等。按成本與特定對象之間的關系,醫院成本可以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按成本習性可以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按成本核算主體可控性分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按成本功能分為醫療成本和管理費用。
三、醫院加強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利潤
醫院在成本核算中,可將成本按科室歸類劃分。按科室核算成本,能對各科室每月人力、衛材、水電、器械等明確列支,通過在對科室成本核算的過程中熟悉科室每月衛材、器械領用消耗情況,發現各科室相關成本規律。科室成本出現突然增加或減少較多的異常情況時能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原因分析,找出醫院成本中有不合理和物資浪費的地方,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提升利潤。
(二)有利于管理層宏觀分析
醫院通過對項目成本、病種成本、診療人次成本、床日成本核算,有助于醫院在運營過程中對成本進行預測、控制、分析和考核,構建全面的成本管理思維,為管理者進行成本分析和制定考核激勵方案提供相關參考數據。推動管理向精細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發展。
(三)有助于醫院進行財務分析制定績效考核方案
通過成本核算,提供準確的成本數據,能為醫院進行財務分析和制定績效考核方案提供數據支撐。在醫院收入相對穩定的前提下,進行成本核算,通過控制和降低成本,為績效考核和薪酬體制改革提供空間,從而激發醫護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更好地服務于醫院,促進醫院健康持續發展。
四、醫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完善的成本核算標準
醫院財務會先按科室劃分成本,對科室領用的直接材料、辦公用品、藥品等直接材料歸集到科室成本,再將水電、折舊按一定方法分攤到科室。科室直接成本和分攤后成本為科室總成本。但醫院對成本分攤的方法沒有統一的規定,例如:水電費是按科室面積占比分攤還是按科室還是按科室工作人員數量占全院職工總數占比分攤,不同的分攤標準都有一定合理性,不能簡單判斷哪種分攤標準更好,不同的分攤標準會出現分攤金額差異較大情況。例如:A醫院12月水電費是88000元,血透室占醫院總面積的10%,人員占醫院總人數5.1%,按面積占比分攤水電費為8800元,按工作人員占比分攤水電費為4488元,會有較大差異。對于不同科室共同使用的設備,可以按科室使用占比分攤,例如手術室用腹腔鏡,有婦科和外科兩個科室使用,一般婦科使用占比45%,外科占55%,每月設備使用費也按對應比例分攤到相應科室。每月婦科和外科手術量會有波動,如果按照固定的比例會導致腹腔鏡設備使用費分攤折舊不準,每月統計使用占比情況比較費時費力。
(二)成本核算單元難度較大
醫院開展科室成本、項目成本、病種成本、診療人次成本等各類成本核算,能夠從大局上劃分成本核算單元。但由于醫療活動很多科室之間業務相互關聯,成本核算單元不容易準確劃分。例如,超聲介入手術往往需要超聲、外科和手術室等多科室的參與才能完成。部分超聲科和外科共同完成的手術中,超聲科和外科需付出的成本各50%測算,部分手術超聲科需付出更多的成本,成本數據不能根據手術類別制定統一的標準,需分不同情況來分析;婦科穿刺手術需超聲科、婦科等科室共同配合完成。在核算成本時,同樣需考慮超聲、婦科投入的人力、使用的設備情況及使用設備時間等,分別核算婦科和超聲科耗用成本。不同手術情況的特殊性為劃分成本核算單元增加了難度。
(三)成本分攤不合理
醫院會按照一定的分攤方法將需要分攤的成本分攤到臨床醫技科室。但在實際執行時,對于成本分攤沒有一成不變的合理標準,對于間接成本難以有統一的分攤依據。對于水電費和房屋折舊,應該按什么比例分攤。其他管理費用的分攤,具體是按照科室面積占比分攤還是按科室人員占比分攤,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另外,有多項業務活動開展的科室,每項經濟業務分攤人工和水電費用的比例不好統一確定,如果按每項業務收入占科室總收入的比例分攤人員成本,顯然沒有說服力。需要統計每項業務需耗費的工時,按耗用工時占比分攤人力成本。
(四)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設落后
財務部門進行成本核算時,需要從相關科室和信息系統獲取基礎數據,如果信息系統不能獲取相關數據,僅僅依靠手工數據難以保證數據準確性和及時性。現階段我國部分醫院的成本核算信息化系統還不完善,部分醫院都有完善的財務記賬系統和收費管理系統,沒有成本核算信息系統,這樣成本核算相關數據獲取困難,需要手工登記和人工編輯。會增加成本核算的工作量,難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五、完善醫院成本核算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成本核算標準
醫院要充分認識到成本核算對醫院發展的重要作用,結合醫院自身業務情況,完善成本核算實施標準。醫院需要成立專門負責成本核算的工作小組,各科室負責人共同參與成本核算,配備專業成本核算人員開展成本核算工作。規模較小或人員少的醫院可以由財務科牽頭,各科室有專人負責成本統計的相關工作。負責成本核算的人員要熟悉各項業務工作流程,每項業務各科室投入的人力、設備、耗材情況。根據業務情況建立合適的成本分攤方法和成本核算標準。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當業務情況發生變化時,要及時調整或修改分攤方法,核算過程中可以抽取幾期數據進行測試,根據測試情況對成本分攤標準進行調整和完善,達到合理分攤的目的,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標準。
(二)清晰劃分成本核算單元
醫院應在“誰受益,誰承擔”的指導原則下,對醫院的成本費用進行深入分析,清晰劃分各類成本核算單元。在進行科室劃分時,按大類劃分臨床科室、醫技科室、輔助科室。臨床科室有內科、外科、婦科、皮膚科等;醫技科室有檢驗科、超聲、放射、心功能科等;輔助科室有信息、院辦、財務等。對直接費用按科室進行歸集,間接費用按比例進行分攤。按月核算各科室成本。
另外,醫院各科室成本核算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解。例如,放射科成本核算可以按月度計算不同業務種類的成本,每類業務還可分別核算單例成本。同種業務月度成本和單例成本核算要統一口徑,使輸出的數據能交互使用,提高數據使用效率。
(三)科學確定成本分攤依據
醫院在分配各類直接成本時,要確定科學的成本分攤依據。在進行科室成本核算時,將科室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能直接歸集的成本直接計入相關科室,對無法直接分配的費用要逐項分析,按費用的受益對象進行劃分,之后按各類情況確定分配標準。耗用的辦公用品費按領用人歸屬科室計入相關科室成本。房屋折舊費按相關科室占總面積比例分攤到各科室。對于醫療輔助類科室,按照主要服務內容制定不同的分攤權重,將成本分攤到醫療技術類科室和臨床類科室。
(四)加強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設
醫院成本核算涵蓋醫院各業務領域,數據采集和處理是基礎性工作且業務復雜信息量大。醫院需要加強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設,引進先進的信息系統,如KIS系統、收費系統、物資管理系統、成本核算系統和財務系統等,并統一各系統口徑,建立信息數據庫,使各系統的數據實現實時傳輸和交互,對數據進行多角度分析和應用,并不斷擴展信息系統的使用范圍,使其涵蓋成本管理的整個過程,為醫院進行業績考核、政策制定及發展決策提供依據。同時,醫院還要加強對信息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打造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隊伍,為成本核算工作順利開展、信息化系統功能充分發揮作用提供可靠保障。
六、結語
成本核算是醫院在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的基礎上,謀求自身發展的必經之路。醫院要加強成本核算,如實反映各科室的資源消耗情況和收支結余情況,將成本控制成效與科室績效工資掛鉤,提高醫技人員工作積極性。醫院要在相關領導的指導下構建起全成本核算體系不斷提高醫院成本核算水平。通過實施精細化的成本核算,進行有效的成本管控,分析找出各科室的優勢和劣勢,優化醫院管理結構,完善自身發展,獲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作者單位為君康綜合醫院<上海>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李輝苑.芻議醫院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財會學習,2019(5):101-102.
[2] 孫鳳新.淺談醫院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管理創新,2017(32):25-26.
[3] 張菊.淺析醫院成本核算的問題及對策[J].財稅審計,2019(25):157-158.
[4] 儲梅.醫院財務管理中預算管理的應用探討[J].財會學習,2009(2):93-94.
[5] 齊淑艷.醫院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稅計,2019(17):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