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赟
摘 要 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管理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民營企業管理中尤為重要,建立健全科學完善的內控管理并有效地執行對于促進民營企業應對內外部環境變化,提高競爭力,從而實現生存和發展等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民營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經濟平穩運行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強內部控制已經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分析民營企業加強內部控制的重要性,通過分析當前民營企業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改進建議,以期為完善民營企業內部控制等管理工作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 民營企業 內部控制 問題 建議
一、引言
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蓬勃發展的民營企業,想要經營成功并長久發展,如何在機遇面前迎接挑戰,設計建立規范的內部控制制度并且有效地執行就變得至關重要。在國家政策支持積極向好的情況下,民營企業當抓住機遇,加強并完善內控管理,增加自身實力,以獲得長效發展的核心動力。
二、民營企業內控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我國民營企業大部分為中小型企業,內控管理觀念較為薄弱導致其內控管理體系并不完善。據《中小企業發展報告(2016-2017)》,我國僅有不到2成的民營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確定并嚴格執行了完善的內控管理;超6成的民營企業,只是建立了內控管理體系,但并未得到有效的執行;還有接近2成的民營企業根本就沒內控管理體系。可見,內控管理在我國民營企業中的發展不容樂觀。
(一)內控管理的意識薄弱
目前,在民營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企業上至董事長、總經理,下至基層員工,其內控管理意識不強,沒有形成良好內控管理的企業文化基礎。從而在制度建立、經營發展、日常管理、未來發展中都鮮見內控管理的身影,特別是在一些中小企業,這種現象更加突出。在現代信息化飛速發展下,樹立現代化的管理理念,為科學合理的內控管理創造理想的內部控制環境已是刻不容緩。如果管理者不能從意識上重視起來,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執行環境,這必然使企業的經營出現困境、甚至走向倒閉,自然就很難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
(二)內控管理體系設置不合理
基于民營企業本身的一些局限性,多數的民營企業在發展中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具體表現包括:
1.組織結構失衡。大多民營企業的投資者就是經營者,所有權和管理權過于集中,“一人專制”、“一言堂”的管理思維和任人唯親的用人方式,使治理層制約、監控管理層職能喪失。有效的決策機制、監督機制等科學管理模式的引入更無從談起。這也必將削弱民營企業預測、防范風險能力,不利于民營企業的長久發展。科學合理的內控管理的設計與建立自然也就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
2.企業管理隨意。在家族背景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的經營者多數是根據自身經驗來進行經營管理和企業運作,管理上的隨意和“任人唯親”的用人方式導致管理混亂、不嚴謹。部門間沒有有效的協調,業務運行失調,甚至企業的正常運轉都受到嚴重影響。
3.內控管理人才匱乏。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適合企業自身實際的內控管理體系,需要專業的管理人才,采取高效的管理模式。一些大型民營企業雖然配備有內控管理人員,但其內控管理人員專業能力還較為薄弱,無法承擔設計和執行內控管理體系的能力,這也制約著內控管理科學合理的設置和運行。
(三)內控管理體系執行不到位
有些民營企業存在管理層凌駕于內控管理之上、企業信息系統的斷流、內控管理財務化等等問題,使得即使有了科學合理的內控管理體系,也很難使其得到有效的執行,也就無法真正發揮內部控制的管理職能。
1.管理者凌駕于內控管理之上。任人唯親的家族式管理使其家庭成員、好友,往往掌管著民營企業最重要的崗位。在涉及一些利益沖突的經營決策和人員配備時,無法做到按制度管人做事。在多數民營企業中,管理者凌駕于內控管理之上的狀況是一種常態。管理者作為內部控制的制定者,但同時也成為內控管理執行過程中的第一破壞者,使得內控管理體系形同虛設,無法得到完整執行。
2.企業信息系統不完善。想要有效的執行內控管理體系,信息交流的及時性與完整性必不可少。然而,多數民營企業信息系統中,內控管理信息流與業務管理信息流沒有形成對接,出現斷流。比如:財務信息與業務信息就沒有很好地實現業財融合,這必將阻礙內控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
3.內控管理較為片面。內控管理,根據其作用范圍大體包含兩個方面,即: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管理控制。大多的民營企業其最初的內控管理就是從內部會計控制為起點的。所以也就被簡單地認為,內控管理就內部會計控制,而將其內控管理的職能歸屬到財務部門。這種內部控制范圍的混淆,直接的結果就是將企業的內控管理陷入了紙上談兵的境地,財務部門也根本無力將內控管理有效地執行,這也必然造成內控管理在執行過程中的協調不足和效率低下。
(四)內審監督機構職能弱化
內控管理體系的有效執行,離不開獨立的運行良好的內審監督機構。內部審計職能發揮得好壞,對內控管理體系的有效性至關重要。現有法規并未對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的建立做強制性要求。大部分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出于成本的考慮,在組織架構中并沒有設置相應的內審監督機構,有些即使設有內部審計機構,也僅限于對財務管理的審計監督;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內控管理的審計監督根本沒有涉及或涉足很少。更有些企業將內審監督機構直接隸屬于財務部,其獨立性和職能完全被忽視或弱化。內審監督機構的獨立性得不到保障,內審監督職責沒有被明確,內審機構作為內部控制監督的職能得不到完全的發揮,為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的優勢更是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三、關于民營企業內控制度設計與執行的一些建議
為了促進民營企業更好更快的發展,針對其內控管理制度在設計與執行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民營企業應當從自身情況出發,設計建立科學的內控管理體系并有效地執行,從而達到改善內控管理效果,以實現自身企業的長期發展。
(一)加強內控管理意識
對于企業的內控意識薄弱問題,要建立起企業整體的內控管理意識,樹立起全員內控的企業文化。具體來講,一是要加強管理層的內控管理意識,提升管理者對建立與執行內控管理的重視。作為內控管理的倡導者和制定者,從最上層的角度為企業設計、制定出科學完善的內控管理制度。二是要加強基層員工的內控意識。通過管理層對內控管理的具體執行不斷向基層員工傳遞內控管理意識,同時通過不定期講座以及定期的學習周培訓等方式,不斷增強員工對內控管理的認識和了解,引導其對內控管理的關注,遵守和維護內控管理,從而形成全員內控管理的企業文化。
(二)設計建立科學合理的內控管理體系
針對目前民營企業內控管理不科學,缺乏合理完善的管理體系的狀況,民營企業應當適時引入戰略投資者優化組織結構、企業管理制度化、高素質人才引進等幾個方面,為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民營企業內控管理體系作好環境準備。
1.引入戰略投資者優化組織結構。民營企業的經營管理者要重視企業的長期發展,考慮適時引入戰略投資者,為企業的長效運行注入新的生機,從而建立起多元化的企業組織結構,形成規范化的治理體系。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的同時降低經營風險,并為健全科學合理的內控管理建立起組織結構基礎。
2.加強制度化建設。民營企業的經營者,應當從其自身局限中抽身出來,擯棄“一人專制”落后觀念,以強化管理能力為出發點,建立起以內控管理為導向的科學管理模式,將企業的管理帶到制度化管理的軌道上,為自身能力的成長和企業長效的發展注入新能量。
3.引進高素質人才。在人才建設上,民營企業要有大局觀念,重視企業管理、內控管理等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內控管理作為新興的管理領域和職業,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稀缺是現實。民營企業要為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加入和培養創造條件,從人才準備方面推進內控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三)強化內控制度的執行力度
在內控管理體系的執行上,強化制度管理、信息化建設以及內控管理全面化,將規范合理的內控管理體系執行真正落到實處。
1.強化制度剛性。在企業管理制度化的基礎上,以“操作細則”、“流程圖”等各種圖文形式將內控管理體系流程化、制度化,使內控管理真正具有可操作性。同時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執行、評價、激勵機制,杜絕管理者凌駕于內控制度之上現象,從而激發員工遵從內控管理的信心和熱情。
2.加強信息系統建設。企業內控管理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建立健全與之匹配的信息系統就顯得至關重要。比如:ERP(企業資源計劃)、CRM(客戶關系管理)、SCM(供應鏈計劃)等等。只有建立起完善的企業信息化系統并得到流暢的運行和溝通,形成業務經營、信息共享、內控管理三者的有機融合,從而提升內控管理的固化效果,充分發揮內部控制的科學化管理優勢。
3.注重內控管理的全面化。從基于財務管理的財務內部控制職能出發點,拓展經營者的管理思維,將內控管理向每個業務領域、每個職能機構,每個員工延伸,從而真正實現內控管理的全員參與、全面覆蓋。
(四)加強內審機構的地位和職能
從內審機構的設立上保持內審機構的完整性和嚴謹性。確保內審機構與其他部門的互相獨立。特別要獨立于財務部,避免內審人員身兼多職、自己監督自己的情況出現。同時,還要規范內審機構的職責,強化內審工作、加強內審職責規劃,充分發揮內審職能,形成督促企業內控管理體系執行力度和職能優化機制。
四、結語
目前,在我國大力減稅減負的稅收政策下,民營企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作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必用管理模式,民營企業設計建立科學合理的內控管理體系并得到有效執行,必將有助于民營企業始終處于優勢地位,保持持續的發展。
(作者單位為成都華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趙瑞杰,趙里曼.營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問題與對策[J].天津農學院學報,2016,23(4):65-67.
[2] 鄭雪艦.中型民營企業內部控制研究[J].經濟師,2019(2):258-261.
[3] 袁洪濤.中小民營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漏洞及對策探討[J].時代金融,2018(11):396-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