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萍
【摘要】班級老師“三位一體”,生活老師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保育方面,特別在關愛幼兒方面,既要讓生活老師在思想上、口頭上意識到關愛幼兒,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言行中。
【關鍵詞】生活老師? 關愛? 幼兒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2-0209-01
一、幫助生活老師了解“關愛”幼兒的內容
學期初生活老師可以主動了解班級老師的工作計劃和思路,主動學習“社會和健康”等領域目標、要求,這樣工作才有目標。如:“一餐兩點”進餐中,分別有哪些注意事項?如何防范傳染病的發生?安全教育有哪些內容等。
例如,生活老師提出困惑:《指南》在社會領域中提到小朋友回家要和老師說“再見!” 可是,××小朋友經常不說,怎么辦?
可采取如下策略幫助生活老師:1.從情緒情感、健康、外界因素等方面做發散性思維分析。如:家長遲接或更換親人接;喜歡的玩具被小朋友搶先拿走;急于想跟家長回家;被老師糾正錯誤心情不好;未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等。如:身體不舒服、精神狀態不佳。從多方面分析、關心幼兒的情緒。2.詢問情況,如遇到幼兒抵觸,當日不必強求。3.利用離園談話對幼兒進行禮貌教育,對講文明用語的小朋友進行表揚,樹立榜樣。4.與家長溝通,一起引導。5.平時多與他交流,在學習和生活中多關注他,讓他“愛”上老師,發自內心主動說“再見”。
二、幫助生活老師“關注”幼兒生活技能的發展
引導生活老師主動關注班級近期開展的主題、游戲、領域等活動內容。主動與老師溝通教育教學活動中需要配合的內容。
例如:請生活老師協助觀察“生活自理服務區‘分豆豆操作游戲”,但是生活老師很勤快地收拾幼兒散落一地的豆豆,看起來很忙,但適得其反,怎么辦?
可采取如下策略幫助生活老師:1.這種“關愛”式幫助幼兒收拾殘局,幼兒自己學會收豆豆了嗎?2.讓幼兒分豆豆的目的是什么?明確這種“關愛”行為幼兒與“生活即教育”存在什么差距?3.如何讓幼兒在玩、在操作的過程中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散落地上的豆豆由誰收拾?理解代替幼兒勞動的“關愛”與教會幼兒生活方式的“關愛”差距和實效性。4.如何啟發幼兒一起解決豆豆散一地的問題?5.明確,“分豆豆”操作活動,能幫助幼兒獲得小心、細心、耐心操作,思考解決問題的學習品質;能幫助幼兒獲得區分豆豆大小、顏色不同等數學知識;能夠鍛煉手指的小肌肉發展;能夠幫助幼兒養成整理物品的好習慣等,這才是真正的“關愛”。
三、幫助生活老師“關心”幼兒的生活起居
保教人員每天均需要口頭或通過“書面交接記錄單”溝通班級管理情況,促使班級管理工作有承接、幼兒身心狀況、個別教育有延續的關注。
例如:生活老師在溝通班級午睡管理中提出“××幼兒不愛午睡,也不喜歡蓋被子,且把寢室的墻紙撕了,把草席藤條抽了,雙腳還常蹬床板發出聲音,怎么辦?
可采取如下策略幫助生活老師:1.不急于批評,要先親近幼兒了解不睡的原因,同時讓他懂得午睡、蓋被子對身體有哪些好處。2.睡前適當贊揚他,讓他帶著高興的情緒入睡。3.和孩子一起想辦法修補墻紙、草席,并讓他知道,修補后的東西就沒有原來的好看。4.在一日生活中,多讓他參與管理小朋友,如:安排他管理小朋友排隊取水,讓他知道集體生活中有約束、有規則,從而懂得午睡有“安靜不影響他人”的規則。5.不急于讓他入睡,先安排他和老師一起管理其他小朋友脫放鞋子、衣物,幫助其他小朋友蓋好被子,讓他體驗“關愛”他人的愉悅情緒。6.適當播放睡前故事,讓他在想聽故事的前提下,懂得約束自己安靜傾聽,并帶著遐想入睡。7.與家長溝通,合理安排假日的午睡時間,養成午睡的習慣。
四、幫助生活老師掌握“關愛”幼兒的教育專業知識
引導生活老師閱讀《規程》、《指南》、法律法規及教參中需要配合的內容。生活老師將會更有目標、更默契地配合老師做好力所能及的教育教學配合工作,同時也會更加理解環境布置、教玩具存在的意義。
例如:生活老師反饋,××小朋友的媽媽很擔心,說孩子都讀中班了,拿著10塊錢去買一個5塊錢的玩具都不懂得算,怎么回應家長?
可采取如下策略幫助生活老師:1.先了解幼兒學習數學是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懂得過早學習抽象的、幼兒所不及的知識,會影響幼兒的想象力、左右腦平衡發展。2.鼓勵生活老師和老師一起面對家長,傾聽老師用理論知識和實際情況去向家長宣傳幼兒園“玩中學”、“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幫助生活老師在耳濡目染中掌握與家長溝通教育措施的方式、方法和依據。
五、幫助生活老師參與班級常規管理
管理班級常規,也是“關愛”幼兒的一種表現,學習與生活都需要規則來管理。在與小朋友商討班級常規“公約”時,生活老師要參與發言,這也是一種讓生活老師融入班級常規管理的策略之一;是“關愛”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和學習品質養成的表現。
提升生活老師對幼兒的“關愛”水平,班級的保教水平才能穩步提高,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品質才能為終身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趙相梅.幼兒園保育內容微觀[N]. 發展導報,2018-10-09(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