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升 惠國平 祁春娟
【摘要】從創意實踐層面,基于核心素養下的美術拓展教育方面而言,應創造性分析研究教材,設計科學合理的教案,在教學過程突出創意實踐,進而拓展到課外,在生活實踐中培養學生美術核心素養。
【關鍵詞】創意實踐? 美術核心素養? 拓展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95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2-0224-01
2019年3月,我有幸以評委的身份參加了全縣中小學體藝教師青年教學能手課堂教學比賽活動。想起前幾年參評的體藝教學比賽情況,前后三年多時間,聆聽了近四十位老師的課堂教學,縱橫比較,感慨良多。下面結合人教版(2013)美術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為生活增添情趣》的《裝飾畫》一課,從創意實踐層面,談談基于核心素養下的美術拓展教育方面自己的想法。
一、創造性分析研究教材,設計科學合理的教案
《裝飾畫》一課屬造型、表現領域。主要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裝點居室。突出的特點是把裝飾畫的創作及廢舊材料的再利用生活化、實踐化,幫助學生學會感受裝飾畫的魅力。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八年級學生。這一年級學生已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一定的創造力和動手制作能力,同時體驗和感受生活環境的能力也很強,但對形和色的搭配組合能力卻有限,缺乏運用不同廢舊材料綜合地進行個性化表現。
王老師的教學設計思路主要是,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啟發學生的想象思維,引導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學會發現、感受、表達、探索,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提高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發散性的創新思維,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充分體現了“探究性、體驗性、實踐性”原則,符合培養學生美術核心素養中“創意實踐”的要求。
基于此,王老師設計本課的教學中,重點是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聯系生活,了解裝飾畫在現實生活中是一種常見的居室裝飾的藝術形式,感受裝飾畫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獨特的審美情趣,并且能把其實用性和審美性結合起來。同時通過題材、造型、構圖、色彩、材質綜合因素進行探究學習,在作業中探究與發現,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二、教學過程突出創意實踐,培養學生美術核心素養
在課堂上,王老師以“話說我家客廳(臥室)的布置裝飾”導入課題,進而讓學生暢想“我的居室裝飾應該是……”,展開了學生的想象力,從學生七嘴八舌的熱烈討論發言中,激發了學生興趣和探究的強烈欲望。通過“圖說我的居室是……”作業實踐,學生自然的學會發現、表達感受、思考探究,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展現,自覺學習意識得以提高。
“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對生活社會的獨特感受”。要培養學生的創意實踐能力,在美術作業上,沒有硬性規定,只求凸顯個性。王老師在作業要求中,鼓勵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表現方法,強調創意實踐。他明確表示學生可以對媒材的自由選擇,提示他們可以搜集下載有關居室布置的知識、信息、經典案例圖示,可以利用Photshop軟件做效果圖,可以做紙質造型,可以剪帖、照片加繪畫等等多種手段;可以只做一個小擺件,或融入實用性的設計作品;可以在作業的尺寸上放松一點,可大可小,大一點的獨立不能完成的,可以找其它小組共同探討、合作、分工來完成。這樣,學生大膽想象,大膽利用身邊不同材質的廢舊材料,變廢為寶。從學生作業情況來看,學生的思維向多視角伸展、多層次展現,有的竟然巧妙利用了廢舊材料,有巧奪天工之感,學生的獨特個性得以充分釋放。
三、給我們的反思與啟示
周國平曾言:“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學生在美術課程的學習積淀中潛移默化形成的一種思維方式方法,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覺地用于其它學科的學習,以及在以后的生活當中,能夠運用在美術學科中學到的思維方式處理遇到的日常問題,即達到所謂“藝術化生存”的時候,我們美術核心素養培育才算是真正地實現了既定的目的。在教學中,美術核心素養培育,教師應該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取舍整合身邊教學資源,探究分析不同的教學策略,不斷實踐,不斷反思,讓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斷激活、迸發、學活、用活。王老師的這堂課,應該再拓展到課外,突出創意實踐,如通過創意評比,評價學生得失,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再如延伸至家庭固有的具體的居室環境,讓學生在課堂設計的基礎上,分析總結完善,重新再設計體現個性、融入自己居室環境的創意作品,等等,從而實現美術核心素養中“創意實踐”培養的目的。
“教師在其獨特的和不斷變化的教學情境中能以不同的方法教課程”。只有教師在緊密聯系身邊的具體教學情境、創造性地研究教材,尋找切合實際的內容和方法,學生的潛能才能展現,教師才能真正達到教學之目的——讓學生活學活用。王老師的這堂課上,所有的學生,尤其是那些所謂的基本功不扎實的美術“學困生”,無論男孩女孩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他們情緒高昂,躍躍欲試,他們有的卷紙桿,有的涂顏色,一會兒拿膠水,一會兒動剪刀,忙得不可開交。可以看出,他們都希望在這次難得的自由活動中一展才智和個性。看到他們這樣積極,聯想到有時上美術課時因畫具準備不充分、不愿畫等因素造成的學生的無奈感染了教師的無奈,在一堂老師“逼”著學生畫作的情形,這形成了多大的反差呀?讓學生心甘情愿地去投入其中的活動,才是使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理想情境。
羅杰斯曾說:“一次成功的體驗可以激發人無數次去追求成功!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他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情況下,才能獲得最優表現和發展。”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應多在現實生活當中去挖掘所需材料,充分利用身邊材料,這樣學生才能以積極的心態、活躍的思維去投身其中,讓學生感覺美術課不再是機械地訓練,而是集動手、動腦于一體,集創造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由美術知識延伸到環保、廢品的巧利用等其它科學觀念上來。這樣,在不同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成就感和求知欲,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進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尹少淳.文化·核心素養·美術教育——圍繞核心素養的思考[J].教育導刊,2015.(9).
[3]李丹.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美術教學探究[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8.(2).
[4]楊建濱.初中美術新課程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尹少淳.美術核心素養大家談[M].湖南美術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
張開升(1974.12-),男,漢族,甘肅古浪人,本科,古浪縣第六中學美術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學生美術素養課外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