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
摘要:自首批“00后”大學生開始進入高校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面臨著新的問題與可能。對“0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應時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求實”和“滲透”原則,以符合時代特征、符合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發展學說的方法進行“0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紅船精神”作為中國革命精神之源,是指引我國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同時越來越彰顯出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與能力、堅定理想信念、提升奉獻精神等具有鮮明的時代價值。當前,國際政治環境愈加復雜,“00”后大學生作為成長在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時期的群體,其思想愈加多元、開放、自由,如何更好根據其思想發展特色,做好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紅船精神”的認同十分必要。經過詳細調研、得出“00”后大學生“紅船精神”的認同現狀,總結“00”后大學生“紅船精神”認同中存在的問題,探索提升“00”后大學生“紅船精神”認同路徑,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關鍵詞:“00后”大學生;“紅船精神”;認同
一、“00”后大學生“紅船精神”認同體系概述
(一)“紅船精神”概述
2005年6月21日,時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光明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首次公開提出“紅船精神”的概念,并對“紅船精神”的內涵進行了概括和論述,認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同時指出,我們要高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就必須永遠銘記我們黨的“母親船”,重溫紅船的歷史滄桑,在繼承和弘揚“紅船精神”中永葆黨的先進性,進一步激發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的信念和力量。具體來看,“紅船精神”三個層面:“首創精神是靈魂,是動力之源;奮斗精神是支柱,是勝利之本;奉獻精神是本質,是政德之基。
(二)“00”后大學生“紅船精神”認同概述
“認同”一詞最早來源自國外,是對“我是誰”、“我在哪里”或者“我們是誰”、“我們在哪里”的反思性理解,在社會心理學、哲學和政治學等領域都有著廣泛地應用。筆者對已有研究成果總結,將認同總結為是“認知”與“實踐”的相結合,對“00”后大學生“紅船精神”認同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1.“00”后大學生對“紅船精神”的明確領悟,深刻認知
認同的邏輯層次表明,大學生只有對“紅船精神”具有明確領悟,才能進一步談認同和認同提升。大學生應該不斷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的認知,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2.“00”后大學生對“紅船精神”的內心接受,深厚情感
大學生對“紅船精神”的認同尤為重要,而認同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內心接受,并且產生出深厚的情感。
3.“00”后大學生對“紅船精神”的外化于行,深切實踐
認識終究要轉化為實踐。大學生具備前兩者對“紅船精神”的領悟、認知;接受、情感,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思想認知,使認識轉化為實踐、外化于行。
二、“00”后大學生“紅船精神”認同現狀調查
為更好了解“00”后大學生“紅船精神”認同現狀,筆者從2019年9月起,對高?!?0”后大學生進行調研,采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個別訪談法等主要研究方法,對“00”后大學生“紅船精神”認同情況進行全方位調研,包括“00”后大學生“紅船精神”認同的認知程度分析和影響維度分析,以及基于“00”后大學生“紅船精神”認同的視域下,大學生對“紅船精神”學習的訴求分析。具體調研結果分析如下:
(一)“00”后大學生“紅船精神”認同總體向好
“00”后大學生“紅船精神”的認識廣度和深度總體向好,清楚、非常清楚“紅船精神”的內涵的大學生較高,知識的來源中,課堂教學、第二課堂滲透、校園文化的熏陶,占了大多數,廣度的認識層面,整體情況向好,只是認知深度上,比廣度明顯顯示出不足,對于“紅船精神”如何更好的融入課堂教學,融入自身文化認同層面,“00”后大學生還需更多的指引。
(二)“00”后大學生“紅船精神”認同調查中發現的問題
1.在認知深度上存在不足。根據結果比對發現,在“紅船精神”的了解與時代價值層面,存在明顯的差異,反映出部分“00”后大學生對“紅船精神”的時代價值認知層面,存在相對不足。
2.在教育層面上有待提升。通過調研,分析數據,結果顯示“00”后大學生對“紅船精神”的了解與學習主要來自高校的教育、官方媒體的傳播,但是,在訴求層面卻發現,“00”后大學生對于“紅船精神”的學習,其學習的訴求方式更加多元化,而不是一味的接受書本教育,目前,高校層面,對“紅船精神”的傳播方式,有待于進一步優化。
3.在實踐層面上力度不夠。根據調研發現,“00”后大學生普遍認同“紅船精神”的價值,但是卻在理論聯系實際層面存在突出的短板,往往只是理論上了解“紅船精神”的內涵,但具體在實踐層面上,并沒有很好的知行合一,后期轉換為實踐的動力有待提升。
三、提升“00”后大學生“紅船精神”認同的必要性
(一)面對愈加復雜的國際環境,“00”后大學生需要強大的精神支柱
當前國際形勢愈加復雜,不穩定性因素仍然存在,西方部分資本主義國家仍舊有意識的對我國青年進行文化滲透,“00”后的思想相比“90”后、“80”后更為多元,同時大學階段,也是人生價值觀養成的重要階段,思想還并不成熟,如果沒有對“紅船精神”這一強大精神力量的認同,很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想的影響,進一步影響實踐。
(二)面對快速發展的社會環境,“00”后大學生需要持續的精神動力
“00”后成長在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時期,當前,我國正處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實踐中,“紅船精神”正是指引“00”后大學生更好的學習歷史,立足現在的強大精神動力。當年,一群平均年齡僅有28歲的青年人在一條小船上發出了擲地有聲的最強吶喊,他們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不畏艱險,引領革命的航船,劈波斬浪,開天辟地,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F當代,“00”后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重要參與群體,其自身創新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的養成尤為重要,應不斷加強對“紅船精神”的學習和領悟,更好的轉化為自身實踐。
(三)面對更加快速的網絡傳播,“00”后大學生需要正確的精神指引
“00”后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我國互聯網也在快速發展,“00”后大學生可以更早的通過互聯網了解想看的信息,同時,由于互聯網發展的特色,年輕人尤其是“00”后受互聯網文化的影響極大。這一方面有利于他們更快獲得信息,實現海量信息的快速傳播,但是海量的信息也意味著信息傳播的紛雜,各式各樣的信息包含非主流、非正能量的信息,都會涌入他們的視野,很容易造成“00”后大學生的認知偏差,造成不利影響,正確精神指引必不可少。
四、提升“00”后大學生“紅船精神”認同的路徑探索
(一)推進“紅船精神”進教材,扎實“00”后大學生認同的理論根基
1.應切實推進“紅船精神”進教材的廣度。理論知識的學習是推進“00”后大學生對“紅船精神”系統認知的關鍵一步,也是提升其對“紅船精神”認同的重要基礎。各高校應切實把“紅船精神”融入教材,同時結合各專業特征,系統規劃、合理布置“紅船精神”的理論知識學習,為提升“00”后大學生“紅船精神”認同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2.應切實提升“紅船精神”進教材的效度。當前,高校對大學生關于“紅船精神”的學習,有如開設一門課程,或者考慮融入已有教材進行課程設計教學。但是,在結合專業特征,考慮“紅船精神”怎么樣更好的融入專業所學層面還有待進一步提升,這就使得“紅船精神”在傳播上有了短板,大學生對于理論結合實踐的層面,并沒有很好的轉化,沒有實現很好的知行合一。
(二)協同“紅船精神”入實踐,厚植“00”后大學生認同的優渥土壤
1.實踐是檢驗認識的唯一標準。當前,高校對“00”后大學生關于“紅船精神”的相關學習,如進教材層面,對于理論轉化為實踐的層面——實踐育人,關注度相對不足。高校應切實協同“00”后大學生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比如鼓勵大學生在“紅船精神”的引領下,進行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切實提升首創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
2.定期總結和反饋實踐效度。定期開展總結與反饋必不可少,這是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形成更好的認識,從而推進實踐與認識的循環往復,這不僅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主要內容,也是“紅船精神”推進實踐育人成效的重要環節。
(三)不斷提升自我素質,提升自身“紅船精神”的認同的能動性
“00”后正日益成為我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隨著當前國際形勢的日益復雜,“00”后大學生對于革命歷史、革命精神的接受與學習應展現出自身的自主和能動性,提升自身看待問題的眼界,自覺學習革命精神的深刻內涵,努力展示出新時代大學生應有的精神風貌,不忘歷史,牢記初心,以“紅船精神”充實自身的精神境界,在紅色文化的熏陶下,努力成長為有擔當、有作為的新時代大學生。
總結:
總而言之,“紅船精神”作為中國革命精神之源,具有鮮明的時代價值,是指引“00”后大學生更好學習與實踐的寶貴精神財富,作為我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參與群體,“00”后大學生在如今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需要強有力精神的認同。我們應切實懂得“紅船精神”的時代價值,并積極弘揚,以提升“00”后大學生“紅船精神”認同,使其最終轉化為一個個實踐成果,讓“紅船精神”引領自身的學習與實踐,以更好的服務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
參考文獻:
[1]艾兵有、譚勁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重視紅船精神的教育與宣傳[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02,92-96.
[2] 人民網.習近平: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EB/OL].2017.12.01.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7/1201/c117092-29679211.html.
[3]人民網.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 017.10.28.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