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焦慮
焦慮是指普遍的不安感和緊張感。每個人肯定都曾體驗過焦慮感、不安感、自我懷疑感和緊張感。焦慮對學業的影響非常明顯。最早研究這個問題的是耶斯基(Yerkes)和多德森(Dodson,1908)。從最早起的研究一直到最近的研究,我們都一直的認為,“焦慮與學校學習的每個方面都有消極聯系”(Covington & Omelich, 1987, p.393)。焦慮既是學業失敗的原因,也是學業失敗的后果——學生們會因為學習焦慮而考試失敗,而考試失敗會更加加劇他們的焦慮。焦慮既是一種特質,也是一種狀態。有些學生在各個場合都會感到焦慮(特質焦慮),而有些場合又尤為容易令人焦慮(狀態焦慮)(Covington,1992; Zeidner,1998)。
常情況下,焦慮會在以下三個過程中干擾學習和考試表現:集中注意力、學習和考試。當學生學習新內容時,他們必須全神貫注;而高焦慮的學生會因為事先就感到擔憂、緊張而分散了注意力。他們無法集中注意力,總是因為自己胸口的緊張感而分心,總是想:“我太緊張了,我無法學會這些內容!”從一開始,焦慮的學生就可能遺漏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因為他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自身的焦慮上(Cassagy & Johnson, 2002; Paulman & Kennelly, 1984)。
但問題并不是到此為止。即使他們能夠集中注意力,焦慮的學生在學習條理不夠清晰或者難度偏大的內容時也會有困難,因為這些內容的學習需要依靠記憶力。不幸的是,學校里不多數學習內容都是這樣的。僅僅教會他們如何放松地學習,并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因為他們的學習策略和技巧也需要提高(Naveh_Benjamin,1991)。
最后,焦慮的學生知道的往往比考試中所表現出來的要多。他們缺乏重要的應試技巧,他們已經學會的內容在考試中也會“失靈和遺忘”(Naveh Benjamin, McKeachie & Lin,1987)。
二、英語學習焦慮
將焦慮放置于外語學習這一具體的情況下,它就有其獨特的特點,而這種由外語學習引起的學習焦慮。Horwitz等人對外語學習焦慮定義為:“外語學習焦慮與課堂語言學習有關,它是學習者在在外語課堂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獨特而又復雜的自我認識、信念、情感及行為”。
Gardner and Maclntyre (1993)將外語學習焦慮定義為:“個體在需要運用外語時,卻沒有足夠掌握的情況下的一種恐懼體驗,這種恐懼會詆毀自我的認知,產生憂慮的情緒以及發生一些生理反應”。在1994年,兩位學者又將外語學習焦慮定義為:“與二語習得(包括聽說和學習)有著特殊聯系的緊張感和恐懼感”。
Arnold等人(1999)將外語學習焦慮定義為:“個體由于不能達到自我設定的預期目標或不能克服困難障礙而形成的緊張不安,并帶有恐懼感的情緒狀態”。
總之,外語學習焦慮就是在學習者在特定的外語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緊張、不安、恐懼等情緒,它是與外語學習任務有著密切的聯系。
三、國內外外語學習焦慮的研究現狀
在20世紀40年代,焦慮就成為了教育心理學研究領域中關注的焦點。而在早期,最顯著的成果就是Sarason以及其研究團隊編寫出的“考試焦慮”量表,該量表的出現為后期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到了20世紀70年代,外語學習焦慮受到了更多的重視。許多研究者在這一時期對外語焦慮有著不同程度的研究,主要著眼于外語學習焦慮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直到20世紀80年代,外語學習焦慮的研究取得了飛躍性的突破。1986年,Horwitz和他的團隊首次對外語學習焦慮做出明確定義:“外語焦慮是指產生于外語學習過程和與課堂外語學習相關聯的有關自我知覺、信念、感情和行為的獨特的綜合體。”Gardner和MacIntyre則認為,外語學習焦慮是“與二語習得有著特殊關系的緊張和畏懼的感覺”。同年,Horwitz和他的團隊又設計出了外語課堂焦慮量表(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簡稱FLCAS。這一量表的制定標志著外語學習焦慮的研究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而后幾年,通過對這一量表的反復試驗,表明了這一量表具有很高的信度、效度和一致性,這也意味著外語學習焦慮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成熟的階段。通過大量的研究表明,外語學習焦慮和外語成績起著負相關的關系。除了外語學習焦慮會影響學習者整體的學習狀況,研究者們還將研究細化,將外語學習焦慮對外語學習中聽、說、讀、寫等部分的影響做了不同的研究。
國外的研究涉及面廣、時間長、研究很多,但是國內在這一方面的研究卻不多。而且,大部分的國內研究者都是在對外國研究理論的介紹或者對于外國研究可信度的確認。國內的外語學習焦慮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從剛開始直到2010年期間,這一時期的研究主要著眼于談論英語學習焦慮對語言學習的影響。從2010年至今,研究者們研究的對象不斷擴大,從小學到大學甚至研究生階段都有所研究。同時,針對同一個教育層次的學生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研究內容也有進一步的擴大,如學習焦慮與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的相關性研究。學習焦慮與學習成績、課堂教學和教學評價之間的關系。學習焦慮對外語學習中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影響。學習焦慮與任務型學習、合作學習的關系。新的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外語學習焦慮研究等等。
隨著國內研究的快速發展,還需要研究者們在研究影響的基礎之上對該領域的最新策略做出相關介紹的研究。而且,現有的研究大多數屬于實證研究,還需要更多深入了解。所以,本文將運用英語情景劇的方法對弱勢學校中的學困生的外語學習焦慮做相關的研究。
四、總結
縱觀學習焦慮之間的研究發現,學習焦慮這一情緒的引起是由課堂、考試、人際交往等具體事件的誘發,并且學生在具體科目的焦慮反應大部分處于可控的中等范圍內。但也不可否認少數學生的學習焦慮水平超出了正常的可接受范圍,從而慢慢演變成一種病態焦慮。而具體表現在某一學科就是在考試前學生容易出現食欲不振、胸悶、出汗、失眠多夢、煩躁不安等狀態。而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提問或者批評會加劇學生的焦慮現象,從而導致學生在上某一某節課就會出現高度緊張、恐懼、煩躁不安等現象,甚至就是在生活中遇見某一節課的老師也會出現緊張、恐懼、說不出話的現象。而學生之間的相互比拼或者在公共場合下,學生也容易出現焦慮現象,從而使學生發揮失常,更加緊張。
作者簡介:張泓玥(1989.2-),女,漢族,江蘇省南京大學附屬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