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的真正價值在于對于生活的服務。生活的變化中,藝術需緊跟生活的腳步來不斷實現自身在價值內核驅動下的創新和發展,才能成就藝術新的生命力。本文就鼻煙壺的歷史及其題材進行了闡述,并嘗試從現代玻璃藝術的視角,為這一古老藝術形式的傳承和創提供新的思路。文化多元發展和市場競爭的背景下,鼻煙壺也應順應藝術發展的潮流在題材、內容、功能等層面大膽的創新,從而賦予這一古老藝術形式新的生命力。
關鍵詞:鼻煙壺;現代玻璃;傳承;創新
內畫是中國美術史上的一朵奇葩,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內畫當中尤以鼻煙壺為代表,其在方寸之間盡顯匠心獨運,日月星辰、山水花鳥都可保羅其中,有“袖里乾坤真正大,壺中日月盡包羅”的美譽。鼻煙壺的歷史可以追述到明朝的萬歷年間,彼時中國的上流社會喜歡將傳教士所傳入的鼻煙作為禮品來贈送,這小小的鼻煙壺成為了承載這一特殊禮品的容器。鼻煙壺的用料小巧且十分的考究,有瓷料、瑪瑙、象牙、水晶等。
1傳統鼻煙壺內畫的題材
鼻煙壺內畫可視為中國國畫所延伸出來的一種藝術形式,其以特制竹筆(也有用金屬勾毛筆)深入鼻煙壺內作畫,這種技藝一直傳承至今。鼻煙壺內畫藝術的形成受到社會、人文、技術等方面的影響,在藝術風格上具有中國傳統的美感,又因使用的工具與國畫基本相同,所以內畫的效果與國畫的效果極為地相似。鼻煙壺內畫因載體的特殊,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意蘊,成為國畫的一種“濃縮”。傳統鼻煙壺的題材選擇相對廣泛,國畫中的題材均有所涉及,但總體來看以傳統題材為主,大致可以分為人物、花鳥、山水、臨摹四大類。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這一傳統的內畫形式也在題材上進行了擴容,以迎合藝術市場的發展需求。一些鼻煙壺的手工藝者開始將一些定制的內容,嵌入到鼻煙壺內畫的創作之中。如一些企業的標志、祝壽、婚慶等相關的內容[1]。
2鼻煙壺內畫在現代玻璃藝術語境下的傳承
現代玻璃藝術的興起使之迅速地成為了一種新興的藝術門類。而我國傳統的鼻煙壺內畫的載體中就有玻璃。這也就意味著現代玻璃藝術與傳統的鼻煙壺內畫藝術有著交集之處。而這兩者又有細微的不同。以現代印刷玻璃藝術為例,其本質上是一種在玻璃上作畫的藝術,不受空間的約束,而鼻煙壺內畫雖也有部分是在玻璃上作畫,但畫作的空間局限在了鼻煙壺內[2]。從更為廣闊的維度來看,鼻煙壺在玻璃載體上的創作無疑會給現代玻璃藝術的從業者帶來更多的啟示。從一定意義上講,新興的玻璃藝術只有實現了這種藝術上的回歸才能夠實現對其內涵和外延的拓展,以現代玻璃為介來實現對中國內化的傳承具有著深遠的價值和應用。
3鼻煙壺內畫在現代玻璃藝術語境下的創新
3.1題材的創新
傳統鼻煙壺的題材主要鎖定在人物、花鳥、山水等方面,在內畫大師精湛的技藝下,將其描繪地栩栩如生,方寸之地透露著濃濃的民族藝術氣息。而隨著居民審美情趣上的越發廣泛,居民對于藝術的追求已從國內擴展到了國外,西方美術中諸如一些抽象的現代作品也成為居民追捧。這對于鼻煙壺的題材的選用上是一個極大的啟示。在鼻煙壺的內化中可以植入西方美術的元素,能夠有效地拓展鼻煙壺的創作題材,并使這一古老的藝術迎來在中西方文化交匯下的新生,而這也必然會引來更多的關注目光。同時,在專注于對于西方藝術題材的選用的同時,部分鼻煙壺的創作者也開始在內畫當中,融合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生活元素,使得這一藝術品的“語義”和“寓意”更為地廣闊和豐滿[3]。
3.2形式的創新
傳統鼻煙壺以小巧、精制、便攜的小壺為主,雖在形式上有所微觀化層面的不同,鼻煙壺的形狀較為豐富,但無論是圓形小壺,還是方形小壺其尺寸都定格在了適合收藏著把玩的尺寸。同時,傳統鼻煙壺內畫創作的過程中所使用的特制竹筆或金屬勾毛筆都在20厘米之內,這也就從另一個層面限制了鼻煙壺的在創作上的形式拓展。鼻煙壺的只有突破了其創作本身在“畫布”大小上的限制,才能夠實現新的發展。鼻煙壺創作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更大尺寸的玻璃瓶,實現畫布擴大后,在內容承載力上的提升。而這本身也有助于傳統鼻煙壺定位上的突破,其可以一個把玩的手工藝品成為一個現代家居或現代藝術館藏的擺件[4]。
3.2功能的創新
從某種意義上講,傳統鼻煙壺的一個重要的功能是用來承載鼻煙。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已由一個兼具藝術和實用的工藝品發展為一種單純的手工藝術品。這一功能上的突破,隨著題材和形成上的不斷創新,也迎來的更大的改變。隨著現代裝飾藝術的不斷發展,鼻煙壺內畫也迎來新的發展空間,將成為了裝飾藝術創新當中的新的元素。當前,在部分大型藝術品的創作過程中,越來越多地開始采用以玻璃+內畫的創意來實現對主題的表達。如威爾士加的夫的卡拉漢廣場的水塔、英國當代藝術家制作的玻璃藝術品“利物浦的地圖”等都可視為對這一內畫功能的前瞻性的探索。而這一形式也將給中國的鼻煙壺從業者也更為廣闊的創作思路,實現內畫藝術在形式上和功能上的進一步延展[5]。
4結語
鼻煙壺已有著長達200多年的歷史,自它誕生之日起就以其獨具匠心的設計、包羅萬象的畫作受到大眾的追捧,成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耀眼的一顆明珠。而不可忽視的是,藝術的真正價值在于對于生活的服務,生活是發展中,藝術需緊跟生活的腳步來不斷實現自身在價值內核驅動下的創新和發展,才能成就藝術的生命力,才能在生活更廣闊的舞臺當中彰顯出新的生命力。鼻煙壺這一中國傳統手工藝術也需要在現代生活的價值叢林中,不斷地創新和變革,來找到自身的發展空間。個人認為,鼻煙壺內畫應因勢而變在題材、內容、形式、功能上不斷地創新,才能夠使得這一古老藝術形式在新時期的美術殿堂中再放光輝。
參考文獻
[1]裴建華.鼻煙壺及內畫鼻煙壺鑒賞[J].理財(收藏),2017,(9):51-53.
[2]孫鴻雁.傳統鼻煙壺內畫藝術及其發展探索[J].絲路視野,2017,(35):104.
[3]四大流派內畫鼻煙壺精品亮相恭王府[J].公關世界,2016,(20):20-21.
[4]王義鋒. 現代玻璃藝術在室內空間設計中的定位與發展趨勢[J]. 大舞臺,2015,(11):48-49.
[5]廖一璞,張龍瑛,祝捷.清乾隆玻璃胎畫琺瑯鼻煙壺賞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24):5-7.
作者簡介:孫靜,(1980.4-),回族,大學本科,助理館員,就職于新鄉市博物館。研究方向:館藏文物研究及博物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