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建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南海醫(yī)院急診科,廣東 佛山 528000)
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中老年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及生活壓力的增加,ACI的發(fā)病率也呈現(xiàn)逐年升高的趨勢,這對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造成巨大影響[1]。ACI進展迅速,若不能及時治療會引起諸多的并發(fā)癥,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脅,因此,盡早診斷ACI有重要的意義[2]。臨床研究表明,血漿B型腦鈉肽前體(NT-proBNP)與D-二聚體與ACI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有很大聯(lián)系,因此,聯(lián)合檢測兩項指標對評價ACI的預后有重要價值[3]。本研究探討同時行血漿NT-proBNP與D-二聚體水平檢測對ACI預后的價值,旨在為ACI的臨床診治提供參考?,F(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神經(jīng)內(nèi)科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0例ACI患者為觀察組。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jīng)頭顱CT及腦血管造影檢查確診為ACI[4]。②患者近期均未使用抗炎或免疫抑制類藥物。③告知患者研究目的,且患者也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衰竭者。②存在外科手術史的患者。③臨床資料不完整者?;颊吣?6例,女24例;年齡 42~78歲,平均(62.2±2.5)歲。同時選取同期進行健康體檢60名志愿者為對照組,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41~77歲,平均(61.8±2.3)歲。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研究對象均在入院后抽取4 ml肘靜脈血液,將血加入到裝有抗凝劑的試管中,試管經(jīng)3 000 r/min的離心機持續(xù)離心15 min,靜置一段時間分離血漿,將血漿置入-18 ℃的環(huán)境下保存待檢。
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其中NT-proBNP主要采取化學發(fā)光免疫法檢測,D-二聚體采取免疫熒光法檢測。
①對比兩組血漿NT-proBNP與D-二聚體水平。②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半年的隨訪,對患者的預后情況進行觀察,預后包括梗死、存活。其中腦梗死分型標準為:頭顱CT檢查顯示腦梗死病灶>4 cm或超過一個腦葉為大面積梗死;腦梗死病灶≤4 cm為小面積梗死。比較不同腦梗死面積患者、存活或死亡患者的血漿NT-proBNP與D-二聚體檢測結果。
觀察組患者NT-proBNP、D-二聚體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ACI患者與健康體檢者血漿NT-proBNP、D-二聚體檢測結果比較
隨訪半年,對觀察者患者進行腦梗死情況觀察:34例出現(xiàn)大面積腦梗死,26例為小面積腦梗死,對不同腦梗死面積患者的血漿NT-proBNP、D-二聚體檢測結果進行觀察,提示大面積腦梗死患者NT-proBNP、D-二聚體水平高于小面積腦梗死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觀察組中不同腦梗死面積患者NT-proBNP、D-二聚體檢測結果比較
對觀察組ACI患者隨訪半年,結果顯示患者中52例生存,8例死亡,生存者在NT-proBNP、D-二聚體水平上均明顯低于死亡者,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ACI生存與死亡患者NT-proBNP、D-二聚體水平檢測結果比較
ACI是臨床中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該病具有發(fā)病急、致殘致死率高等特點,所以關于ACI的臨床診治也成為當前臨床中廣泛研究及討論的重點[5]。近年來,雖說CT、MRI等新型醫(yī)學影像技術發(fā)展迅速,然而這些影像技術對ACI的病情判定效果有限,對預后方面評估也存在很大的不足[6]。
隨著對ACI診斷的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血漿中NT-proBNP、D-二聚體與ACI的發(fā)生發(fā)展存在緊密聯(lián)系[7]。NT-proBNP是BNP分裂片段,具有半衰期長及容易檢測等優(yōu)點,目前很多研究論點中均提示ACI患者血漿NT-proBNP、D-二聚體水平明顯要比健康群體高,關于指標升高原因則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ACI可導致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繼而使得NT-proBNP水平升高。②腦梗死的面積越大,對下丘腦-垂體系統(tǒng)的刺激越強,使得神經(jīng)介質(zhì)分泌不完全,使NT-proBNP水平升高。③ACI患者腦部血流動力學發(fā)生改變,使得血管壁張力升高,NT-proBNP也相應提高。而D-二聚體則常用于評價凝血與纖溶系統(tǒng)激活度,ACI患者常會出現(xiàn)凝血反應,使纖維蛋白原發(fā)生水解,交聯(lián)纖維蛋白形成,繼而使血漿D-二聚體水平升高[8]。本研究顯示ACI患者血漿NT-proBNP、D-二聚體水平明顯高于健康體檢者,這也提示血漿NT-proBNP、D-二聚體在診斷ACI的患者中有很高的價值。此外,研究還對觀察組ACI患者預后情況進行了觀察,隨訪半年,根據(jù)患者腦梗死情況分成大面積梗死與小面積梗死,根據(jù)存活情況分成生存者與死亡者,結果顯示大面積腦梗死的患者血漿NT-proBNP、D-二聚體水平高于小面積腦梗死者,也提示ACI患者腦梗死發(fā)生面積越大,凝血功能與纖溶系統(tǒng)越活躍,血漿相關指標水平也越高。另外,死亡患者血漿NT-proBNP、D-二聚體水平也明顯高于生存者,提示降低ACI患者血漿NT-proBNP、D-二聚體對提高存活率有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ACI患者中血漿NT-proBNP、D-二聚體水平明顯提高,且腦梗死面積越大指標也越高,患者預后越差,因此,將血漿NT-proBNP、D-二聚體作為評估ACI患者的預后有一定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