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珺,周喜華
(寶雞文理學院教育學院,陜西寶雞,721013)
職業承諾指的是個體對職業的認同感,個體在職業中是否愿意承擔角色應負的職責、履行角色應盡的義務。它既是一種內在的心理狀態,又可以通過外在行為表現出來。[1]Meyer和Allen提出了現如今廣受認同的職業承諾三因素論,包括情感承諾、持續承諾和規范承諾。[2]眾多學者在教育領域中進行過職業承諾的相關研究,有學者將教師職業承諾定義為教師對其所從事職業的認同及其從事教學、研究的意愿和原因。[3]
隨著當代社會發展日益加速,科學教育理念的受眾愈加增多,大眾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也逐步提高。但從經濟收入、社會權利和職業聲望等因素來看,現今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不高[4],幼兒教師的離職意向相較于其他學段教師更為突出。已有研究表明,職業承諾對離職意向具有負向預測效應[5],提高教師職業承諾水平有利于促進幼兒教師留職,增進隊伍的穩定性。職業承諾水平更高的教師對所從事的教育事業的認同度和忠誠度也會更高,在工作狀態時也會更加專注和投入。通過查閱文獻發現,教師職業承諾的研究對象大多集中于中小學教師、高校教師,關于幼兒教師職業承諾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旨在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探討幼兒教師職業承諾的特點,以期為幼兒教師職業心理狀況的改善和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陜西省10所幼兒園教師,共發放問卷226份,剔除作答不認真、不完整等無效問卷24份后,有效問卷202份,有效率為89.4%。在本次調查中,公辦幼兒教師134人,民辦幼兒教師68人;編制方面,有編制幼兒教師77人,無編制幼兒教師125人(61.88%);學歷方面,中專及以下學歷教師12人,大專或高職學歷教師67人,本科學歷教師113人,研究生學歷教師10人;收入方面,月均收入<2000元教師30人,2000—2999元教師52人,3000—3999元教師78人,≥4000元教師42人。
采用左志宏等[6]以連榕編制的《中學教師職業承諾量表》[7]為藍本改編的《幼兒教師職業承諾問卷》,該問卷共22題,依據Meyer等人提出的三因子模型[8]分為三個維度,分別是情感承諾、持續承諾與規范承諾。采用六點計分,從“非常不符合”至“非常符合”依次賦值1—6分,得分越高表明幼兒教師的職業承諾水平越高。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5,具有良好信度。
選用SPSS 21.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主要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及單因素方差分析。
幼兒教師總體職業承諾水平一般。其中規范承諾水平較高,情感承諾與持續承諾水平較低。幼兒教師職業承諾總體水平(4.222±0.612),各因子得分依次為情感承諾(3.958±0.580)、持續承諾(3.881±1.009)、規范承諾(4.752±0.791)。總體來看,幼兒教師的職業承諾水平處于中等水平,表明幼教職業的社會地位相較于其他行業仍處于較低位置,教師的工作付出與獲得的經濟回報不匹配,職業聲望與職業認同感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具體分析各個維度可以看出,幼兒教師的職業承諾突出表現在規范承諾上,由于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教師普遍接受師德教育及道德規范的約束,他們不僅希望在從事幼教職業的過程中獲得專業性發展、實現自我價值,而且認為自身有責任為學前教育事業做出貢獻。而幼兒教師的持續承諾與情感承諾較低則是由于在社會變遷與時代觀念等大環境影響下,人們的求職理念發生改變,職業選擇更為多元化,幼兒教師并非因無法轉行或是有相應的福利待遇從而有強烈意愿從事幼教職業。這也反映出如何穩定教師隊伍、提高職業吸引力是目前幼教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編制
有編制的幼兒教師職業承諾水平總體上高于無編制的幼兒教師。以是否有編制為自變量,職業承諾總量表與各因子維度為因變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幼兒教師是否有編制在情感承諾(t=2.014,P<0.05)、規范承諾(t=2.249,P<0.05)上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在編教師得分高于非在編教師,這與趙小云等[9]的研究結果相一致。見表1。

表1 有無編制的幼兒教師職業承諾情況
幼兒教師從業者大多數為女性,從個人職業規劃來說更傾向于選擇穩定且有保障的工作。部分民辦園雖然工資相對較高,但作為營利性機構對幼兒教師的專業要求更高,教師面臨的工作壓力尤為突出,且民辦園本身存在人員流動性大與不穩定等特點導致幼兒教師更為擔憂工作前景等問題。[3]而在編幼兒教師在工資及各項福利待遇上享受國家事業單位保障,失業風險低,人員管理更具規范性,更為重視專業化學習和發展,如培訓、進修以及職稱評定與晉升。此外,在編教師均已通過具有一定難度的國家編制考試選拔,個人為職業付出的成本較大,因此職業承諾水平更高。
2.職稱
擁有高級職稱的幼兒教師職業承諾水平最高,一級職稱、二級職稱、三級職稱、無職稱的幼兒教師職業承諾水平依次遞減。以不同職稱為自變量,職業承諾總量表與各因子維度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職稱的幼兒教師在情感承諾(F=3.314,P<0.05)上存在顯著性差異,高級職稱的幼兒教師職業承諾得分最高,無職稱得分最低,見表2。

表2 不同職稱的幼兒教師職業承諾情況
職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師的科研成果和教育教學的能力水平。職稱越高的幼兒教師職業投入越大,在提高業務能力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越多,情感上越熱愛這份職業。高職稱教師相對也會在園所級別較高的幼兒園任職,工作環境更為優越,擔任學校管理類職務的比例高,工作壓力相對較小,而無職稱的教師更多的是擔任服務類職務,工作壓力和工作倦怠感更大。不同職稱的幼兒教師在參加培訓的機會上也存在差異。職稱越高,參與培訓尤其是高級別培訓的機會越多,承擔重要任務的機會也就越多,因此職稱切實影響著教師的專業發展機遇。此外,教師職稱與工資及福利待遇聯系緊密,高職稱教師在收入方面處于更有利地位,因此職業承諾水平更高。
3.收入水平
月均收入≥4000元的幼兒教師職業承諾水平最高,月均收入在3000—3999元、2000—2999元以及<2000元的教師職業承諾水平依次遞減。以不同月均收入為自變量,職業承諾總量表與各因子維度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月均收入的幼兒教師在持續承諾(F=4.491,P<0.01)、規范承諾(F=9.723,P<0.01)、職業承諾總平均分(F=7.751,P<0.01)上均存在顯著性差異,月均收入越高的幼兒教師職業承諾得分越高,見表3。

表3 不同月均收入的幼兒教師職業承諾情況
經濟收入作為幼兒園教師通過勞動所獲得的工資報酬,不僅是教師維持生計的經濟保障,也是教師衡量自身勞動價值的一種標準。[10]月均收入較高的幼兒教師教齡相對來說更長,在職業上的付出和奉獻更多,相較于年輕教師來說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經濟收入水平較高的教師在園所中往往已經擔任一定職務,更受到家長的信賴和支持,職業生涯表現出穩定性,其獲得的職業認同感和工作價值感更高,因此職業承諾水平更高。反之,月均收入較低的幼兒教師認為自身的工作付出及經濟報酬不成比例,難以滿足生活需要,更易于產生職業倦怠,減少工作投入。此外,部分低薪的幼兒教師處于新入職時期,仍有較強職業陌生感,對基本教學工作尚未適應以及職業規劃的不確定性也會導致較低的職業承諾水平。
要使幼兒教師職業具有吸引力和競爭力,必然要增加幼兒教師收入。國家和相關部門應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幼兒教師的薪酬與各項福利待遇,從經濟層面上為幼兒教師的日常生活提供保障。這不僅能夠滿足其基本需求,同時也意味著認可其付出的職業勞動,讓教師能夠感受到自身勞動的價值感。同時,社會主流媒體應傳播積極能量引導大眾對幼兒教師職業有更為清晰、準確的認知。目前大部分輿論對幼教行業的認知仍存在“保姆”“門檻低”等誤解,媒體應發揮正向輿論的作用,改變大眾對幼兒教師的固有標簽,認識到幼教職業的專業性,切實提高幼兒教師的職業聲望和社會地位,從而吸引高水平人才的加入。這也是穩定教師隊伍,為行業持續輸送人才的關鍵。
職前人才儲備離不開學校的系統培養,幼兒師范類高校承擔著培育幼教行業未來發展主力軍的重任,在培養方式上應更加注重幼兒教師專業素養的全面性,設置多種課程來提高學生的教育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以期為師范生未來入職打好基礎。職后專業化發展需要幼兒園的支持,幼兒園管理者應盡可能為教師創造學習條件,提供各類外出學習機會。還可以開展教師合作,采取“以老帶新”“結對子”等幫扶體系,老教師可以利用自身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幫助新教師在教學技能應用等問題上進行針對性訓練,從而有效提升新教師的教學水平,順利實現教師角色的快速轉換。通過各類渠道促進幼兒教師專業化,能夠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使教師充分認識到職業發展前景,增強職業自信和自我認同。
幼兒教師的日常工作任務繁重,幼兒園管理者應充分考慮教師心理承壓能力,對崗位職責做出合理安排,避免不必要的工作負擔,以此減輕教師面臨的職業壓力。管理層要與教師展開平等對話與溝通,面對教師提出的實際問題多方聽取合理建議,解決教師的實際需要,讓教師感受到工作單位的關心和支持。對于教師的身心健康狀況要保持密切關注,針對性地開展一些職業心理調適講座或是組織豐富的文體活動,引導教師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對心理健康狀況出現問題的教師要及時疏導,幫助解決心理困惑、調節情緒。良好的身心健康有助于教師高效地開展工作,降低職業倦怠,緩解工作焦慮感和緊張感。
師德建設是教師素質的核心。國家與社會層面應重視對幼兒教師道德修養的提升,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加大對職業失德事件的監管和懲處力度。而作為職業道德實踐的主體,幼兒教師自身要明確認識到教師職業的重要影響力,感受自身肩負的教育責任感和使命感,具備正確的職業道德是非觀。首先要提高職業道德認識,幼兒教師應主動學習職業道德規范理論并在教學實踐中做到知行合一。其次要鍛煉職業道德意志,幼兒教師在面對職業中遇到的困難和障礙時要具有克服的勇氣和頑強的毅力。最后是培養職業道德情感,幼兒教師應熱愛工作崗位并忠誠于職業規范,愿意為教育事業奮斗與奉獻。此外,幼兒教師也要在專業上具備自我提升意識,不斷夯實專業理論知識以及精湛職業技能,將個人成長目標和職業發展目標統一起來,強化職業情感,在職業中實現自我完善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