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音樂作為我國的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本民族的多元發展十分重要。我們承擔著傳承和發展非物質遺產文化的責任,要充分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在“非遺”視域下,推動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因此,現階段的我們應該重視民族音樂的發展和推廣,不斷研究,讓民族音樂發揮更大的價值,讓更多的人熟悉民族音樂,喜歡民族音樂,實現民族音樂的傳承。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音樂;傳承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0)14-00-04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民族音樂是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體現了民族的思想、精神,是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隨著現代化音樂的發展,民族音樂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受到了嚴重阻礙,其傳承受到影響。所以我們要弘揚民族精神,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民族音樂的重要性。
1 民族音樂傳承的重要性
民族音樂是我國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也有著特殊的歷史意義。民族音樂體現了民族的精神,是一個民族在發展過程中獨有的標志。在時間的沖刷下,民族音樂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同時它也是最具藝術性的文化表現形式,不斷推動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民族音樂具有民族特點,它使民族精神得以充分體現,蘊含著積極健康的文化思想。民族音樂展現著堅定的生活態度、飽滿的民族精神,人們在欣賞民族音樂的同時,也能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質。在實際生活中,民族精神促進著人自身的發展,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文化越來越多元化,古典音樂轉變為流行音樂,但不管音樂的發展如何,我們都要重視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讓優秀的音樂文化能夠繼續流傳[1]。傳承民族音樂,可以加深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同時,也要加強“非遺”視域下的民族音樂傳承研究,讓民族音樂在傳承的過程中發揮其真正的價值,積極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為中華文化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 民族音樂的特點
民族音樂作為民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最能夠體現民族風情的文化標志。它深刻地體現了一個民族的發展特征,體現了民族的發展狀態及發展趨勢,能夠增強民族凝聚力,是民族的象征。我國的民族音樂的思維方式與其他音樂不同,主要采用線狀的思維方式,利用五聲調試骨干音列。大部分的民族音樂以人們平時的傳唱為主要流傳方式,在傳唱的過程中,音樂被不斷完善,更具文化性、藝術性。人們通過傳唱民族音樂,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這也是民族音樂的優勢所在,它更加全面地還原了人們的實際生活?,F階段我國的民族音樂在傳唱過程中通常采用部分肢體語言,生動形象地傳播音樂內容。此外,民族音樂的歌詞爽朗易懂,利與傳播。我國的民族音樂除了以上內在特征外,還有一定的外部特征。一是可變性。由于每個民族的歷史文化不同、人們的性格各異,因此民族音樂在形成的過程中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特征。每個人的心態不同、眼界不同,對于民族音樂內容的理解層次也是不一樣的。同樣的民族音樂作品,不同地域的人在傳唱過程中會呈現出不同的表達風格,會產生不同的表達效果。有時甚至還會加入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元素,推動民族音樂的發展。二是即興性。雖然人們對民族音樂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是這并不影響民族音樂的傳唱。人們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即興發揮,增添自己覺得優秀的內容,創造自己的音樂風格進行表演,這是民族音樂能被傳承下去的原因之一,也是民族音樂發展的重要保障。三是地域性。我國地域遼闊,國土面積較大,地形各異,各民族的音樂表達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差異。除大部分的回族人民使用漢語之外,其他的民族在發展過程中,都形成了本民族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因此民族音樂在語言表達上多采用方言,展現出了各民族的性格面貌。北方人性格多粗狂、率直,所以北方的民族音樂相當豪放,如《好漢歌》;而南方人比較溫柔、細膩,所以民族音樂就會比較柔和舒緩。不同地域的民族音樂傳達的感情是不一樣的,這也證實了民族音樂具有地域性特征。
作為我國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管是在音樂的表現形式上,還是在音樂的風格表達上,民族音樂都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特征。由于民族音樂歷史悠久,在音樂創作方面、知識理論方面、歷史價值方面對我國音樂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斷地探索民族音樂,不斷地歸納總結民族音樂發展的規律,對新時代下民族音樂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文化博大精深,民族音樂展現著優秀的民族精神,人們可以通過學習民族音樂,了解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現階段,我們要積極探索民族音樂的價值內涵,做好民族文化的傳播工作,讓越來越多的人熟悉民族音樂,了解民族音樂。
3 “非遺”視域下民族音樂傳承研究
3.1 傳承民族音樂的思想
民族音樂是民族歷史發展過程中留下的寶貴財富,是優秀歷史思想與文化的結合,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也是民族精神的一種具體體現形式,這就是民族音樂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因。在實際生活中,音樂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欣賞優美的音樂時,人們會跟著音樂的旋律進行肢體的律動。音樂可以讓人得到熏陶,讓人的精神感到愉悅。音樂的積極作用為民族音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民族音樂可以很好地融入人們的實際生活,給人們提供精神食糧。民族音樂與其他音樂不同,它具有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思想價值,也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作為民族特有的文化表現形式,民族音樂思想價值高。在傳承民族音樂的同時,要領會民族音樂的思想,讓更多的人真正理解民族音樂的思想[2]。不同的人對音樂的感受是不同的,大部分的人通過民族音樂領會到的思想都是淺層次的,只是對音樂的歌詞、旋律、音樂情感等有基礎的了解,不能挖掘民族音樂深層次的思想。這就導致很多人不了解民族音樂,大大降低了人們對民族音樂的探索興趣,不利于民族音樂思想的傳播?,F階段我們需要積極探索民族音樂的思想,找到一種平衡方式,讓大部分的人都能很好地體會到民族音樂的思想,真正學會欣賞民族音樂,體驗民族音樂的真摯情感。相信越來越多的人會積極地傳承民族音樂的思想,使民族音樂更好地傳承下去。
3.2 傳承民族音樂的文化內涵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主要是文化方面的傳承,因此現階段我國對優秀遺產的傳承,歸根結底就是傳承優秀文化遺產體現的文化內涵,其文化內涵是我們民族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民族音樂雖然不能用實體形態表現出來,但已被列入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而文化內涵正是現階段民族發展需要的。所以我們更要注重傳承民族音樂的文化內涵,真正體現民族音樂的價值,不斷推動精神文化建設,弘揚民族音樂。大部分人認為音樂是無聊時打發時間的工具,音樂的存在就是為了讓人欣賞,讓人放松心情。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音樂是傳播文化的橋梁,音樂是不受時空限制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國家的音樂都可以相互融合,豐富音樂的文化內涵。民族音樂與傳統音樂有本質上的不同,民族音樂更具文化傳播意義,對人們的精神文化建設有極大的幫助。因此更需要傳承民族音樂的文化內涵,讓人們在欣賞民族音樂的同時,深入了解民族音樂的文化底蘊,感受到民族音樂的精神,從而更好地傳承發展民族音樂。
3.3 傳承民族音樂的藝術要素
音樂能夠獲得人們的認可與喜愛,離不開自身獨特的藝術要素。藝術要素作為音樂發展的基礎條件,對于音樂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更好地傳承民族音樂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首先要充分了解構成民族音樂的藝術要素,如民族音樂的發展的地域特點及民族的歸屬等。通過詳細了解民族音樂的發展與起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藝術要素,方便記錄民族音樂的形成與發展過程。研究過程中,不僅要注意民族音樂的外在因素,也不可忽視其內在因素。內在因素涵蓋了民族音樂的內在特質,如音樂的音調、音色等。外在因素及內在因素相結合,形成了民族音樂特有的藝術要素,它們更好地體現了民族音樂的價值精神,同時簡化了民族音樂的傳唱方式,更有利于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3]。在傳承過程中,既要傳承和發展外在因素又要保證內在因素的推廣與教學,在保證音樂發展的同時,構建藝術框架,方便相關技術人員進行民族音樂的探索,讓更多人了解民族音樂的整體發展,愛上民族音樂,一傳十十傳百,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民族音樂。民族音樂是最為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沉淀,成為文化底蘊極為深厚的藝術表現形式,弘揚著民族精神。傳承民族音樂,可以促進民族文化的發展。
3.4 科學評價民族音樂
想要人民對民族音樂價值有正確的理解,就需要正確評價民族音樂。對民族音樂的科學評價,能讓人們在欣賞民族音樂的過程中能夠真正了解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更好地傳承民族音樂。民族音樂的傳承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傳承民族音樂的思想、傳承民族音樂的文化內涵、傳承民族音樂的藝術要素。所以在進行民族音樂評價的過程中,要綜合三個方面,全面考慮,最終得出科學的音樂評價[4]?,F階段民族音樂并沒有明確的評價標準,民族音樂多借助大數據評價。盡管民族音樂已具有原生態發展的特征,但對民族音樂的文化內涵而言,這樣的評價機制顯然不能滿足民族音樂的發展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族音樂的發展,導致民族音樂的評價不符合民族音樂的實質。現階段的音樂評價理論來源于西方,更關注音樂技巧及音樂旋律。傳統的民族音樂應體現民族的精神面貌,顯然現階段的音樂評價與民族音樂的實際不符。不同民族的音樂發展過程不一樣,起源也不一樣,表達的文化精神存在明顯的差異。在進行音樂評價的過程中,不能單單依靠一種評價機制,這樣會讓更多優秀的音樂被忽視,人們也會在單一的音樂評價下選擇單一形式的音樂欣賞,不利于人們的自身文化素質的提高,也不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要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傳承,民族音樂得到發展,要針對民族音樂的特征制定科學的民族音樂評價機制,充分結合民族音樂的傳承要素,讓人們在欣賞民族音樂的同時,增進對民族音樂的了解,更好地傳承民族音樂。
4 結語
民族音樂作為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其內在思想價值、文化內涵都值得我們學習。民族音樂是民族發展過程中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對社會文化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須做好民族音樂的傳承工作,弘揚民族精神。
參考文獻:
[1] 景璟.“非遺”視角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中國報業,2019(06):34-35.
[2] 郭羿努.非遺視角下少數民族音樂的保護與建議[J].黃河之聲,2018(03):18-20.
[3] 丁國美.試析非遺視域下我國傳統民族音樂的推廣和傳承[J].絲路視野,2018(30):37-38.
[4] 宋彥斌.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小學傳承的瓶頸問題研究[J].中國音樂,2018(05):170-175+182.
作者簡介:榮辰初(1989—),女,上海人,研究生,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打擊樂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