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孝列
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黨委書記、院長、二級教授

學校榮譽
◆全國職業技術教育先進集體
◆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
◆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
◆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
◆全國加強實踐教學為農村經濟建設服務先進單位
◆第九批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位
◆國家開放大學(甘肅)學習中心
◆國家農業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013站)
◆甘肅省省級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
◆甘肅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
◆甘肅省農民教育培訓示范基地
◆甘肅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
◆甘肅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
◆甘肅省省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
◆甘肅省第84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
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是甘肅省唯一一所培養畜牧獸醫和農業機械類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原甘肅省畜牧學校(國家重點中專)和始建于1958年的原甘肅省農業機械化學校(國家重點中專),隸屬甘肅省教育廳。學院占地面積約為2 200畝(1畝=666.67 m2),其中校園占地面積約為800畝,實習農牧場面積約為1 400畝。學院現有教職工共360名,其中專任教師312名,擁有碩士及碩士以上學歷的教師90名,擁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共143名,“雙師型”教師167名;在校學生共計8 265名,其中統招學生3 782名、擴招專項學生4 483名。學院開設了畜牧、獸醫、農業機械、車輛工程、機械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食品科學、葡萄與葡萄酒工程、經濟貿易與人文等9大專業類群,共49個專業;擁有實習牧場、實習工廠、動物醫院、汽車駕校等實驗實訓基地110個。
學院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學理念,踐行“自強、明德、尚能、篤行”的校訓和“求真、求實、進取、敬業”的校風,發揚“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注重實踐,勇于創新”的辦學傳統;學院堅持“穩定規模,優化結構,強化特色,提高質量”的內涵發展之路,按照“固優、強特、扶需”的原則和“做強畜牧獸醫與農機汽車類專業、做優電子信息與裝備制造類專業、做精葡萄酒與食品類專業、做大經貿與人文類專業”的思路,不斷優化專業結構,凝練專業特色,打造專業品牌,創新辦學體制機制,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整體提升專業發展水平和服務產業能力,積極尋找創新發展新的增長極,努力把學院建成集教學、科研、生產和技術推廣為一體,立足甘肅、面向全國,有特色、高水平的高職學院。
學院始終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以黨的最新理論武裝思想、指導工作。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不斷引領全體黨員干部提高思想認識。學院貫徹落實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樹立“大思政”工作理念,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積極構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體系。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管控,牢牢把握主導權,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強化思政課程、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同頻共振育人。配齊配足思政課教師,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制訂輔導員隊伍建設實施意見,打造樂于奉獻、專業能力較強的輔導員隊伍。
學院秉承“在行業背景下辦學,在職業氛圍中育人”的教學理念,堅持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教學內容與職業崗位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大力實施科研創新引領和教學質量提升工程,精準打造自己的辦學特色和亮點,在供給側改革和比較優勢、錯位發展思路下,積極尋找學院創新發展新的增長極。
(1)專業課程特色鮮明。通過實施“1+6”教學質量提升工程和“1121”教學改革計劃,形成了9大專業類群49個高職專業特色鮮明的專業體系,其中涉農專業20個,占比41.7 %,畜牧獸醫、動物醫學、動物防疫與檢疫、寵物臨床診療技術、食品加工技術、食品營養與檢測、農產品加工與質量檢測、釀酒技術、園藝技術、農業機械等為學院特色優勢專業。學院按照“強化內涵、突出特色、示范引領、服務發展”的建設思路,推進畜牧獸醫、動物醫學、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等6個重點專業建設,將6個重點專業建設成為綜合實力強、人才培養質量優、社會服務能力強的品牌專業,緊緊圍繞甘肅省鄉村振興需求,以及甘肅省農業發展現狀,工學結合,對20個涉農專業相關課程設置進行了調整,在現有的涉農專業課程設置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了鄉村振興的相關內容,同時在加強已有涉農課程建設的基礎上,開設了一定數量的涉農專業選修課,開發了與當前鄉村振興戰略息息相關的專業通識課程。
截至目前,學院共有9個(次)專業獲省級及以上特色專業或骨干專業立項建設,詳情見表1所列。學院建成了1個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主持建成省級專業教學資源庫4個,9門甘肅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1門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院級在線開放課程。

表1 省級及以上特色專業或骨干專業立項情況一覽表
學院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積極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共同育人機制。本著與深度合作企業“合作育人、資源共享、職責共擔、成果共享”的原則,創辦了甘肅威龍葡萄酒專修學院,開辦了“威龍班”;先后成立了“大北農創業學院”“德克特互聯網學院”“東風商用汽車創業學院”“新希望六和創業學院”,組建了“芭比堂班”“天球班”“晶科班”“萬邦海事班”。先后開展實施了“雙零”培養、“訂單”培養、“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現代學徒制”等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活動,進一步完善了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為了貫徹落實《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一2022年)》,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學院在第一批新能源汽車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的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基礎上,依托焊接技術與自動化、機械設計與制造、寵物養護與馴導等19個專業,積極與北京中車行高新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新奧時代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名將寵美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合作,申報第二批、第三批1+X證書制度試點,積極發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在促進人才培養、職業技能水平評價等方面的優勢作用。截至目前,學院獲批甘肅省1+X證書制度試點的專業見表2所列。
學院與對口中職院校積極合作,開展中高一體“五年一貫制”人才培養試點工作。目前,學院畜牧獸醫、寵物養護與訓導、畜牧工程技術、動物醫學、食品營養與檢測、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專業,與省內大部分中職院校簽訂了“五年一貫制”中高一體聯合辦學協議,形成了以中職學校為對口招生的中高一體合作辦學機制。同環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甘南州畜牧學校、臨洮農業學校、蘭州園藝學校等30多個中等專業學校及職教中心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研究、教師培訓和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開展合作交流,發揮學院品牌專業引領帶動作用,促進合作學校的專業建設和發展,激發雙方辦學活力,提高雙方服務行業和社會經濟發展能力。

表2 學院獲批的1+X證書制度試點專業
(2)探索豐富多元的職教教學模式。學院堅持全面培養,在標準不降的前提下,根據不同專業類別特點單獨制訂了切實可行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了“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實踐教學課(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的課程體系,制訂并且下發了《關于做好2019年擴招專項教學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擴招專業教學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擴招專項課程教學實施方案》《線上教學督導工作實施方案》等保障擴招學生培養質量的教學管理文件。組建了由學校教師與企業(校外教學點)專家組成的擴招專項教學團隊,制訂了符合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課程教學實施方案》,積極應變、主動求變、寬進嚴出、保證質量。根據生源類別和生產規律,采取“送教上門”“旺工淡學、錯峰教學”“農學結合、工學交替”等方式,做好擴招專項教學組織工作。因地制宜因時而異,啟動了線下線上混合教學,豐富了高等職業教育教育教學新模式。
學院認真落實“十三五”提出的人才強校戰略工程,大力實施教師素質提升計劃、專業帶頭人選拔計劃和教學團隊建設計劃,引進培養并舉,完善師資隊伍建設體制機制,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人才引進質量,提升引進人才學歷水平。學院持續加大教師培養力度,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重視專業骨干教師、青年教師培養,強化教師專業技能、實踐教學、信息技術應用和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提高具備“雙師”素質的專業課教師比例,實行新任教師先實踐后上崗和教師定期實踐制度,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斷提高,教師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培養了甘肅省高等學校教學團隊2個、甘肅省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個、甘肅省職業教育名師工作室1個、甘肅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3名、甘肅省優秀教師(園丁獎)2名、甘肅省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成才獎獲得者6名、甘肅省先進工作者1名、甘肅省技術標兵2名,共有7名教授享受甘肅省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津貼。
學院開展了教師職業技能競賽計劃,以交流經驗、切磋技藝、提高技能、促進發展為原則,通過教師職業技能競賽,為師生間搭建了競技交流、展示風采、共同提升技能水平的平臺,促進教師努力鉆研技術,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水平。學院每年舉辦教師教學技能競賽活動,通過說課競賽、課件競賽、微課競賽、精彩一課、教案展評等教師職業技能競賽,提高了學院教師師資建設水平。通過組織教師參加甘肅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甘肅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師技能比賽,提高教師職業能力水平。
近5年來,學院獲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主持或完成教育廳各類教改項目12項,獲甘肅省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4項、教育廳級教學成果獎9項,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主持或完成地廳級科研項目41項,獲地廳級科技獎勵13項。取得實用新型專利、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等210余項、發明專利2項。
學院緊緊圍繞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和甘肅省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充分利用專業特色和人才優勢,大力開展產學研活動,精心組織各項科研工作,積極組建草食畜牧業研究團隊、農業機械化研究團隊、食品加工應用研究團隊、豬禽健康養殖研究團隊等技術團隊,突出培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項目,凝練產學研結合的發展方向,加強與地方企業、行業共建科創基地,深化科技創新工作。建成現代養雞生產實訓基地、現代養豬生產實訓基地、甘肅省豬雞產業技術體系涼州區試驗站、武威市葡萄與葡萄酒工程研發中心和武威市葡萄與葡萄酒產業生產力促進中心等5個技術技能平臺。同時憑借人才優勢和專業特色,積極和現代農牧科技園、實習牧場、動物醫院、實習工廠、美購到家電商服務中心、汽車實訓中心、汽車駕駛分校、大北農動保中心、農機實訓中心、現代物流服務與實踐中心等開展合作,創建了10個產教融合中心,大力開展科研和技術推廣服務。通過開展動物防疫、飼料營銷、養殖場經營管理、農業機械維修等系列技術服務,產品和技術輻射到河西地區及周邊多個省區,帶動3 800多個養殖場(戶)增收致富,學院已成為優良畜禽品種推廣中心和新技術培訓中心。
學院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以德育教育為核心,以素質教育為重點,以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為目標,努力構建第一課堂教育與第二課堂活動相結合、學生主體作用和學院主導作用充分發揮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力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工程,采取“118”模式即以1個規劃(大學生第二課堂素質教育規劃)和1個辦法(大學生第二課堂素質教育活動考核辦法)為平臺,以“8項育人工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校園文化育人工程、心理健康育人工程、社會實踐育人工程、標桿管理育人工程、文明修身育人工程、資助勵志育人工程、創新創業育人工程)為抓手,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大型活動屆次化,小型活動系部化,社團活動經常化”校園文化格局和“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育人體系,營造“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氛圍,努力促進大學生素質拓展工作科學化、專業化、制度化,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學院不斷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以創業意識培育、創新精神塑造和創新創業能力提高為立足點,以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為平臺,大力實施“1+3”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升工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訓練基地+課外專業興趣小組計劃、模擬招聘計劃、師徒制培養計劃)。依靠系部專業特色和師資優勢,落實“一系一實體”運營體系,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促進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開展“挑戰杯”系列技能競賽,組織開展創新創業實踐項目訓練和各類創新創業大賽,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熱情,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獲得了多項國家級和省級獎項,曾榮獲第四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甘肅賽區)“優秀組織獎”。李倩茹、劉艷艷2位同學榮獲2018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稱號。
以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可擴展性、可統一管理為原則,學院開展智慧校園的整體規劃建設。擴容主干網絡帶寬,內網擴充帶寬達到千兆以上,出口及主要線路達到萬兆以上,基礎網絡性能及可靠性顯著提升。完成東、西校區所有教室及家屬區的有線網絡接入。圖書館、所有學習類資源庫帶寬免費,充分滿足信息化教學和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對173間普通教室進行多媒體教學系統建設,為教室安裝了投影儀、幕布、音箱等多媒體教學設備。完成了校園安防系統建設項目,為學院教學、科研、管理、生活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建成由學院門戶網站、各系及部分部門網站、專題網站等21個站點和手機版門戶網站組成的集群式網站。完成檔案信息化建設,建成數字化檔案采集、加工、存儲、管理系統,加強檔案開發及利用。對教務網絡管理系統硬件進行了更新升級。通過智慧樹平臺引進38門國內名校名師優質網絡線上課程資源,作為線下課程資源的有效補充,供學生必(選)修學習。建成電子閱覽室,引進超星、知網等專業資源庫。建成了辦公OA系統,開通了“隴政釘”網上辦公系統,實施協同辦公系統,使教學、科研、辦公、管理、服務實現網絡化,進一步提升學院信息化應用水平。
學院認真落實《甘肅省實施“9+1”精準扶貧教育專項支持計劃》精神,為對口幫扶貧困縣(慶陽市環縣)新生開辟招生綠色通道。2017年以來,為幫扶村125名大學生提供助學金8萬元,為環縣籍64名學生免除學雜費共29.73萬元,免除4 483名擴招專項學生學費共2017.35萬元。選派6名中層干部常年駐村幫扶,制訂“一戶一策”精準幫扶方案,實施幫扶項目11個,累積投入資金100余萬元。專業教師常年對環縣畜牧產業開展科技扶貧培訓,取得了良好效果。針對58個貧困縣和17個插花型貧困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制訂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雙零”培養實施意見》,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雙零”培養。實行“一對一”“多對一”精準推薦就業服務,實現貧困學生充分就業。
著眼于新時代、新目標、新要求,學院將繼續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學理念,發揚“團結、勤勉、求實、拓新”的學院精神,持續深化改革,增強發展動力,強化內涵建設,努力實現“建設立足甘肅、面向全國,有特色、高水平高職學院”的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