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霞,楊柳,孫李萍,余廷麗
(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風濕免疫科,貴州 貴陽)
痛風疾病一般是因沉積單鈉尿酸鹽導致發生晶體相關性關節疾病,尿酸排泄減少、嘌呤代謝紊亂和單鈉尿酸鹽導致高尿酸血癥存在較大聯系,嚴重的可能導致發生腎功能障礙及殘疾[1]。目前痛風疾病包括繼發性痛風、原發性痛風兩種,需要依據實際情況進行對癥治療。本次研究闡述了將功能鍛煉配合飲食護理用于2018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的70 例痛風患者中的臨床價值。
將2018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本醫院參與診治的70 例痛風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組法即為隨機數字表法的形式,常規組收入35 例,男性患者33 例,女性患者2 例,年齡取值上限72 歲,下限20 歲,中位年齡(35.65±3.58)歲。試驗組收入35 例,男性患者31 例,女性患者4 例,年齡取值上限71歲,下限21 歲,中位年齡(34.54±2.54)歲。比對分析常規組與試驗組痛風患者一般資料,P>0.05,統計學指標之間的差異不存在。
納入標準:(1)與美國風濕病學會痛風關節炎分類判斷標準相符合;(2)患者及患者家屬在充分了解知情同意書內容之后自愿簽字認可,且在移交醫學倫理會之后被認可。
排除標準:(1)將存在臟器功能障礙患者排除研究外;(2)將存在糖尿病患者排除研究外;(3)將存在腫瘤疾病患者排除研究外;(4)將存在精神異常患者排除研究外。
常規組開展常規護理服務,護理人員對于入院患者需要進行護理評估,全面了解患者發病史、痛風史,掌握患者基礎疾病情況,同時予以患者常規檢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理問題,全面評估患者認知狀態和應對能力。護理人員需要告知患者不可食用高嘌呤食物,且讓患者盡可能食用新鮮水果及蔬菜,降低機體代謝負擔。試驗組開展功能鍛煉配合飲食護理:(1)功能鍛煉。針對痛風患者需要開展以有氧運動為主的相關運動,如晨跑、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等,保持適宜的運動,每次持續運動1h,每周保持5 次運動,讓患者建立良好運動習慣。(2)飲食護理。醫務人員需要提醒患者按時休息,保持正確的作息規律,依據患者實際身體情況給出科學的飲食方案,輔助患者建立良好日常飲食規律。在日常飲食中針對嘌呤代謝紊亂患者需要讓其少食用高嘌呤食物,如海鮮、動物肉類,減少機體代謝負擔,同時依據患者身體情況確定食用數量;如患者存在較高痛風發作次數,需要禁止其食用高嘌呤食物,讓其多進食新鮮蔬果及植物性蛋白質,補充患者機體需要的微量元素及維生素,避免體內堆積尿酸鹽,此外需要患者每日控制2 L 飲水量,不可飲用高糖分飲料,可以適當飲用白開水及茶類等。
兩組患者均進行3 個月持續觀察。
觀察計算試驗組和常規組血三酰甘油、血尿酸、血糖、痛風發生次數、臨床護理有效率、飲食控制依從性。
患者經干預之后痛風次數減少,恢復正常的血尿酸水平,關節功能恢復正常,其臨床癥狀改善即為顯效;患者經干預之后痛風次數有所降低,基本恢復正常水平的血尿酸數值,關節功能基本恢復正常,其臨床癥狀得到緩解改善即為有效;患者經干預之后痛風次數無改變或者加重,血尿酸水平、關節功能及其臨床癥狀無變化即為無效[2]。
通過SPSS19.0 軟件包分析70 例痛風患者有關數據,計數資料(臨床護理有效率、飲食控制依從性)和計量資料(血三酰甘油、血尿酸、血糖、痛風發生次數)分別采用百分率(%)和(±s)表示,開展χ2檢驗、t 檢驗,P<0.05,表明統計學數據指標之間存在差異。
試驗組痛風患者臨床護理有效率為97.14%,對比常規組的77.14%,P<0.05,表明統計學數據指標之間存在差異。見表1。

表1 常規組與試驗組臨床護理有效率對比
見表2。
表2 常規組與試驗組血三酰甘油、血尿酸、血糖、痛風發生次數對比

表2 常規組與試驗組血三酰甘油、血尿酸、血糖、痛風發生次數對比
注:與常規組比較*P<0.05,與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血三酰甘油(mmol/L) 血尿酸(μmol/L) 血糖(mmol/L) 痛風發生次數(次)試驗組 干預前 35 2.89±0.33 523.22±21.18 7.11±0.32 3.87±0.25干預后 2.45±0.12*# 382.50±4.15*# 6.01±0.23*# 1.22±0.21*#常規組 干預前 35 2.90±0.21 523.54±11.16 7.12±0.22 3.88±0.22干預后 2.52±0.11# 410.22±3.21# 6.61±0.31# 2.51±0.22#
試驗組痛風患者飲食控制依從性高于常規組,P<0.05,表明統計學數據指標之間存在差異。見表3。

表3 常規組與試驗組飲食控制依從性對比
痛風一般是因機體發生嘌呤代謝障礙,增加血尿酸水平,促使組織發生損傷的一類疾病。隨著近年來人們飲食結構的不斷變化,隨之增加了痛風疾病發生率,進而導致增加了腎臟疾病患病率。資料研究表明,痛風疾病在所有年齡階段均可發生,大約具有0.84% 的發生率,且如果機體長期處于痛風情況,可能導致41%人群發生明顯損害[3-5]。目前臨床治療痛風過程中主要包括西醫治療、中醫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雖然中醫治療具有較小副作用,但存在療程長、起效慢等缺陷,此外,雖然西醫治療具有療效確切、起效快等優勢,但存在較大副作用,因此采取中西醫結合療法的優勢十分明顯,但因還是具有明顯藥物不良反應,所以,需要予以患者有效護理[6-8]。
本文研究數據顯示,干預后試驗組痛風患者血三酰甘油、血尿酸、血糖、痛風發生次數、飲食控制依從性、臨床護理有效率與常規組數據比較,P<0.05,表明統計學數據指標之間存在差異。試驗組與常規組痛風患者干預后血三酰甘油、血尿酸、血糖、痛風發生次數與干預前對比,P<0.05,表明統計學數據指標之間存在差異。
綜合以上結論,使用功能鍛煉配合飲食護理在痛風患者中與常規護理服務相比較的臨床價值更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