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王梅,崔靜,宋斌,王偉,宋紅,王鴻儒,曹躍朋
(1 貴州省骨科醫院,貴州 貴陽;2 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貴州 貴陽)
膝骨關節炎是慢性退變性骨關節疾病,好發于中老年人,本病主要侵犯關節軟骨、骨和滑膜組織,導致關節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礙,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本文探討分析了在口服依托考昔、膝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注射液基礎上聯合運用運動療法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療效及其應用價值。
選取2018 年12 月至 2019 年12 月貴州省骨科醫院骨內科收治的膝骨關節炎患者84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各42 例。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見表1。各組數據對比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
①符合膝骨關節炎西醫診斷標準[2];②年齡40-75 歲,男女不限;③所有入選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有嚴重的系統性疾病或精神病患者;②合并疾病影響到關節者,如牛皮癬、急性創傷、梅毒性神經病等;③近1 個月內服用消炎止痛藥及行關節其他治療的患者;④怕針者或對治療方案中藥物過敏者;⑤精神疾病患者、昏迷者或其他不能配合治療者。
對照組:口服依托考昔片(FRoss Iborica SA,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300133,規格76 mg × 5 片),每次60 mg,每日1 次,同時行膝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注射液(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7379,規格2.5ml:25mg)治療,每周1 次,療程5 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運動療法治療[3]:①正反向腿屈伸訓練:患者取臥位,針對其股四頭肌進行正向腿屈伸訓練,3 組/d,10 次/組,每組期間可休息2min。患者取俯臥位,針對其股二頭肌進行反向腿屈伸訓練,3 組/d,10次/組,每組期間可休息2min。②訓練椅:患者靠于椅背,將其髖關節屈伸至90°,同時,將其膝關節背曲,踝關節呈伸直狀,2 組/d,10 次/ 組,每次持續30s,每組期間可休息2min。③吊帶平衡訓練:患者兩腳并齊站立,手扶吊帶以維持平衡,且單腿下蹲,盡可能提高其屈伸角度,3 組/d,10 次/組,每組期間可休息3min。④阻抗法訓練:患者身體直立后,向后伸髖、彎腰,進行髕骨與手反方向阻抗運動訓練,3 組/d,3 次/組,每次持續30s,每次期間可休息2min。⑤平地蹲起訓練:患者雙腳與肩部同寬站立,且將腳后跟緊貼于地面,同時膝關節以幅度<130°屈伸,3 組/d,10 次/組,每次期間可休息3min。⑥快慢走訓練:持續快走1min 與持續慢走2min 交替訓練,30min/d。
1.5.1 評估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
評估標準[4]:以Lysholm 評分量表對患者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進行評定,得分越高,說明膝關節功能改善越好。
1.5.2 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
評估標準[5]:治愈:患者關節無痛感,步行或上下樓梯均無異常,且可自由屈伸;有效:患者關節行走超2km 后,即會出現痛感,但無腫脹,膝關節屈伸度<130°,可正常步行:無效:患者關節癥狀較治療前無明顯改善。
1.5.3 記錄治療期間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
所有指標數據均通過軟件SPSS23.0 進行分析處理,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為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Lysholm 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比較,Lysholm 評分明顯增高(P<0.01),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Lysholm 評分比較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Lysholm 評分比較
注:治療前后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2 22.93±4.19 62.42±1.21##觀察組 42 22.96±3.40 75.14±0.84##*

表3 治療后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無明顯的不良反應。隨訪期3 個月,對照組有4 例患者病情復發,其復發率為9.52%;觀察組無復發患者。
玻璃酸鈉是關節滑液的主要成分,是一種高分子多糖體生物材料,有保護、潤滑關節,調節參與細胞外液水分和電解質的作用,且能夠抗感染,促進創傷愈合[6],但無法根治炎癥[7]。而在玻璃酸鈉治療基礎上,適度進行運動康復訓練,可有效修復受損軟骨面,抑制滑膜炎癥,增強關節活動度,改善膝關節功能[8]。通過本研究分析顯示:在口服依托考昔、膝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注射液基礎上,聯合使用運動療法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臨床療效明顯,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