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波,方紹仁
(1 重慶市合川區雙槐中心衛生院,重慶,2 重慶市忠縣三匯中心衛生院,重慶)
關于臨床中開展的普外科手術,多種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導致一些并發癥的出現,那么在諸多的并發癥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就是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就是在手術后切口沒有順利愈合且發生了感染的情況,那么就會延誤患者疾病痊愈時間,甚至會導致治療失敗,引發醫患糾紛事件[1,2]。對此,我們對導致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進行研究分析,明確主要引發因素,為臨床制定預防措施提供有效的依據。
研究對象是本單位收集的病例,這些病例是2018 年8 月至2019 年8 月本單位普外科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一共收治患者140 例,其中發生切口感染的患者70 例,沒有出現切口感染患者70 例,分別設為感染組與非感染組。
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無顯著的統計學意義,具備較強的可比較性[3]。
統計并分析兩組患者的相關資料情況,找到引發切口感染情況發生的單因素,并對兩組患者的研究結果實施統計學比較分析,多因素分析應用Logistic 分析,觀察指標內容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手術切口類型、手術性質、切口長度、手術時間、住院時間。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實施統計學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我們深入分析導致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單因素情況,并將感染組與非感染組兩組患者在單因素方面的情況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發現,兩組患者在性別方面是沒有差異性的,除此之外在年齡、手術切口、手術性質、切口長度、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方面進行比較,差異均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患者術后發生切口感染的單因素分析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患者的年齡、手術性質、手術時間、切口類型均為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P<0.05)。
在臨床普外科中,在手術治療后患者比較容易發生的并發癥之一就是切口感染,而導致切口感染的因素并不簡單,是非常復雜且多樣的,切口感染情況的發生與很多因素密切相關,其與病原菌感染、病人自身免疫力低等很多因素都有關系[4]。當前普外科手術開展得越來越多,患者的情況也是復雜多樣,這給手術的開展造成了很大難度,而在這種情況下,切口感染的發生率也在不斷升高。部分研究學者發現,引發普外科術后患者出現切口感染的因素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具有復雜性的[5],切口感染情況的發生不僅與患者自身的抵抗力有關,而且與手術的時間、切口長度、手術性質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而明確這些危險因素,能夠使醫護人員很好地認識切口感染,為預防切口感染措施的制定提供準確依據[6-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性別方面進行比較,P>0.05,表明差異沒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而除此之外,在患者的年齡、手術切口類型、手術性質、切口長度、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這些方面,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而從多因素分析結果來看,引發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主要包括了患者的年齡、手術性質、手術時間、切口類型(P<0.05)[9]。
為了提升手術的安全性與手術治療效果,使得切口感染的發生率不斷下降,作為醫務工作者的我們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提升專業操作技能,不斷加大知識儲備,認真做好術前準備和皮膚消毒工作,嚴格按照要求實施好換藥、處置等工作,要嚴格按照無菌原則實施,一定要嚴格清洗消毒把控無菌關[10];醫務人員要綜合病人病情、病原菌種類以及抗菌藥物特點等制定有針對性的抗菌藥物治療方案;在不影響治療效果的前提下要盡量縮短患者手術前住院時間[11,12]。
總之,與普外科手術患者發生切口感染有密切關系的因素主要有年齡、手術性質、切口類型等,要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性護理措施,提升治療安全性,進而提升治療效果[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