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燕,王志勇
(泰興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 泰興)
2018 年10 月30 日13 時05 分,接黃橋人民醫院防保組電話報告:該鎮東街幼兒園有部分兒童出現胸、背、面部泡疹、丘疹等癥狀與體征。接報后,本中心立即派流行病學專業人員趕赴現場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根據臨床表現、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確認為一起幼兒園水痘暴發疫情,在幼兒園和醫院的協調下,迅速落實相關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住了疫情。現將疫情的流行病學調查、處置情況總結如下。
東街幼兒園地處黃橋鎮東北部,全園共3 個年級,9 個班級,469 名兒童,教職員工24 人,該園只有一棟3 層教學樓。10 月25 日至1 月4 日調查共發現出現丘疹、皰疹等癥狀的兒童27 名,無老師、員工發病報告。
自10 月25 日以來,發生在東街幼兒園,患兒胸、背、面部開始為粉紅色帽針頭大的斑疹,數小時內變為丘疹,再經數小時變為水皰,伴有(或無)輕、中度發熱,起病急,符合臨床水痘病例的診斷[1]。
2.2.1 發病班級
幼兒園小班、中班和大班均有病例報告。詳見表1。

表1 東街幼兒園水痘發病班級分布(n)
2.2.2 年齡、性別分布
3-5 歲為本次疫情的高發年齡組,占發病總數的85%。
性別比為1.45:1(16:11)。詳見圖1、圖2、表2。

圖1 東街幼兒園水痘發病年齡分布

圖2 東街幼兒園水痘發病性別比

表2 東街幼兒園水痘發病年齡、性別構成(n)
2.2.3 時間分布
從10 月25 日起有水痘病例報告,12 月6 日后無病例發生,具體發病日期詳見圖3。

圖3 東街幼兒園水痘發病曲線圖
3.1 傳染源的分析
通過對首發病例的調查,該兒童在發病前3 周內未接觸過出疹性病人,未到醫院等高危場所,無疑似病人接觸史,無外出史,發病前2 周內隨父母到鎮上超市,但未與可疑病人有接觸史,未能調查出明顯傳染來源。可能目前為水痘高發季節,偶爾與癥狀不典型患者有過接觸。
3.2 傳播途徑的分析
水痘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和接觸傳播,本起暴發疫情經調查,27 名患者分散在7 個班級,最多的一個班級發生6 例,發病時間跨度超過1 個月。通過對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的了解,該園對傳染病防控工作比較重視,晨午檢工作比較規范,有檢查和記載,一旦發現有發熱、出疹的兒童能及時要求家長帶其就醫并通知轄區衛生院,平時能做到經常開窗通風。綜合考慮,本起疫情主要是通過接觸傳播。
3.3 易感人群
根據傳染病防控要求,經流行病學調查判定為密切接觸人員有該園小(1)班、小(2)班、小(3)班、中(1)班、中(2)班、大(1)班、大(2)班其他未發病的兒童和家庭內的密切接觸人員。
所有密切接觸人員由黃橋人民醫院配合幼兒園開展醫學觀察,每日了解其健康狀況并上報。
3.4 實驗室檢測
本次暴發疫情共采集血清樣本和咽拭子樣本12 例,其中5 例檢測出水痘病毒核酸陽性。
綜合以上調查分析結合患病兒童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確認此次發病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暴發疫情。
4.1 傳染源
(1)對所有患兒實行居家或住院隔離治療,幼兒園和黃橋人民醫院建立互動機制,并指定專人每日了解患兒的健康狀況并上報。
(2)所有患兒待痊愈后憑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健康證明返園。
4.2 幼兒園采取的防控措施
(1)幼兒園成立傳染病防控領導小組,并落實專人負責,同時加強晨、午檢制度和因病缺課監測工作,及早發現類似患兒,通知家長及時就醫,并及時向黃橋人民醫院通報。
(2)教室開窗通風,對兒童的課桌、椅、窗戶、門把手、公共體育器材等用消毒液濕抹、濕拖,按時進行消毒,將終末消毒工作做好。
(3)對密切接觸人員,開展口服“板藍根”或“病毒唑”。非流行期間,在自愿、自費的基礎上可接種水痘疫苗等預防措施。
(4)配合黃橋人民醫院開展健康宣傳活動,在全園開展一次以預防秋季呼吸道及腸道傳染病為主題的專題講座,提高廣大兒童和教職員工的防病意識[2]。
(5)該園目前避免舉辦聚集性活動,并建議家長近期盡可能避免帶孩子到人員聚集的公共場所。
(6)配合黃橋人民醫院、疾控中心做好發病兒童的個案調查和樣本采集。
4.3 黃橋人民醫院采取的防控措施
(1)規范指導患兒實行住院或居家隔離治療,要求居家期間盡量避免外出,每日了解其健康狀況并上報疾控中心。
(2)指導幼兒園開展晨、午檢和因病缺課監測工作,及早發現類似病人,早報告,早處理。
(3)指導幼兒園和鄉村醫生開展隨時和終末消毒,并做好消毒記錄。
(4)配合幼兒園開展健康知識講座,督促學生和教職工加強個人衛生、飲食衛生、飲水衛生,增強疾病的自我防范意識。
(5)對轄區內的其他托幼機構和學校開展健康篩查,發現類似病例及早上報。
5.1 措施效果評估
本次暴發疫情現場應急處置工作及時、規范、果斷,控制效果明顯。
5.2 成本效益評估
經應急處置后,疫情得到了及時終止,極大地降低了經濟損失。因此,本次疫情的應急處置成本效益顯著。
6.1 通過本次疫情處置表明,要進一步加強學校、托幼機構的傳染病防制工作,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建立并完善與教育部門的聯防聯控機制,及時互通疫情信息,轄區醫院要經常性地對學校防病工作進行指導,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并督促落實[3]。
6.2 對病例的早期發現與隔離,迅速規范落實相關防控措施是學校、托幼機構等人群比較集中的單位傳染病預防控制的關鍵,學校、托幼機構必須切實做好晨午檢和因病缺課監測工作,確保及早發現病例,能夠及時作出診斷并采取隔離措施。同時學校要配合轄區衛生院,把各項措施落到實處[4,5]。
6.3 保障疫點的消毒處理質量,是控制疫情蔓延的重要措施。從本起疫情處置來看,學校也能按要求每日對衛生間、門把手、玩具、課桌等兒童易接觸的地方進行經常性消毒,但到后期有所松懈,消毒質量不高和頻次較少,造成疫情有所延緩。轄區衛生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指導,并督查消毒質量,確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6]。
6.4 對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人員要加強業務培訓,使他們提高意識,一旦發現疫情能夠做到及時報告,同時規范指導居家隔離病例的治療和消毒,加強宣傳與引導病人在休息期間盡量避免外出活動[7]。
6.5 近幾年來,本市水痘疫情持續上升,并發生多起學校水痘暴發疫情,對兒童的身體健康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同時對教學的開展造成很大干擾。建議通過電視、報紙、宣傳單等多種健康教育方式,正面宣傳相關傳染病防控知識,并建議適齡兒童接種水痘疫苗,形成有效的免疫保護屏障,保護廣大兒童的身體健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