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瑜,鄒石海,梁憶華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 呼吸內科,廣東 廣州 510220)
卒中相關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卒中常見并發癥之一,若治療不及時或處理不當,可延長住院時間,嚴重影響病情轉歸[1]。臨床實踐發現,SAP 發生與誤吸、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密切相關[2]。而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例(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能反映機體免疫系統狀態,多用于心腦血管疾病、感染等疾病的診斷、預后評估過程中,且其比值上升是健康人群發生缺血性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3]。但臨床關于NLR 與SAP 研究數據較少。基于此,本研究以NLR 為觀察指標,旨在探討其與SAP 關聯性,為臨床評估預后提供科學指導,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卒中患者50例,其中女20例,男30例,年齡54~84 歲,平均(67.64±4.32)歲;體質量指數17.6 ~26.3kg/m2,平 均(21.83±1.32)kg/m2;根據是否發生SAP 分為SAP組(n=28)、非SAP 組(n=22)。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均符合《中國急性腦卒中臨床研究規范共識2018》[4]中卒中相關標準;臨床資料完整者;2.排除標準:肝腎等重要臟器器質性病變者;凝血機制紊亂或活動性內出血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者;入院前合并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等感染性疾病者;近期有免疫抑制藥物服用史者;合并蛛網膜下腔出血、外傷、動脈瘤或其他疾病所致腦出血者;繼發性或原發性精神行為異常者。
二、方法 1.一般資料 通過仔細查閱患者病歷資料,調查內容: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嗜煙史、糖尿病史及高血壓史、是否實施手術、是否使用預防性抗生素、入院時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CS)、入院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APACHE I)I 評分。2.檢測方法 入院1d 空腹取3mL 靜脈血,采用血液自動分析儀(型號:XN 2000)檢測白細胞計數(WBC)、中性粒細胞計數、淋巴細胞計數,嚴格按照儀器、試劑盒說明書操作。另外,NLR=中性粒細胞絕對值/淋巴細胞絕對值。
三、SAP 診斷標準 1.新出現咳痰現象、或持續1d 痰性質改變,或呼吸道分泌物、引流增加;2.新出現咳嗽現象,或咳嗽加重、呼吸困難、呼吸頻率>25 次/min;3.肺部聽診可聞濕音;4. 出現低氧飽和度或吸氧濃度上升等氣體交換惡化現象。符合上述標準≥2 項即可判定為SAP。
四、觀察指標 1.對比2 組一般資料。2.對比2 組入院時、入院第3、5d NLR 值。3.分析SAP 發生影響因素。
五、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通過Logistic 進行多因素回歸分析,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一、一般資料 2 組性別、體質量指數、入院時GCS 評分、有無COPD 病史、糖尿病史及高血壓史、是否實施手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SAP 組年齡、入院APACHE II 評分、是否使用預防性抗生素、WBC、中性粒細胞計數、有無嗜煙史、淋巴細胞計數與非SAP 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二、入院時、入院第3、5d NLR 值 入院時2組NLR 值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入院第3、5d SAP 組NLR 值高于非SAP 組(P<0.05),見表2。
三、SAP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 將SAP 作為因變量,以年齡、使用預防性抗生素,WBC,中性粒細胞計數,NLR 作為自變量,納入Logistic 回歸分析模型,結果顯示,年齡、使用預防性抗生素,WBC,NLR 是SAP 發生的重要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討論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SAP 發生率約占卒中總人數的10%~47%,而死亡人數約占卒中死亡人數的34.0%,不僅延長住院時間,增加經濟壓力,還嚴重影響患者預后改善[5]。因此需要簡單、易行而且客觀的指標,盡早預測SAP 發生的可能性,開展規范化預防與治療。
本研究結果顯示,SAP 組年齡與非SAP 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可見年齡在SAP 發生、發展中具有一定促進作用。分析可能與高齡卒中患者喉部黏膜感覺衰退、咳嗽與吞咽功能減弱、合并心肺等多種基礎疾病等因素有關,可增加誤吸發生風險,降低咳痰能力,進而降低肺部局部抵抗力,提高肺部感染發生可能性。同時,卒中可釋放促炎細胞因子,招募免疫細胞,進一步加重缺血性腦損傷、神經功能障礙。而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作為主要免疫細胞,參與了機體免疫介導。此外,本研究數據表明,SAP 組WBC,NLR高于非SAP 組(P<0.05)。可見WBC,NLR 升高是發生SAP 危險因素。機制可能在于:WBC,NLR 升高可誘發中樞神經系統損傷介導的免疫缺陷綜合征,釋放大量炎癥介質因子,破壞中樞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平衡,增加繼發性免疫缺陷發生風險,進而降低單核細胞活性,改變Th1/Th2 比例,影響機體抵抗力,提高肺部感染發生率。另外,丁新苑[6]經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可知,當NLR 曲線下面積為0.72 時,診斷SAP 發生敏感度、特異度分別為64.1%、73.6%,說明NLR 具有一定SAP 診斷價值。本研究進一步經Logistic 多因素回歸分析可知,NLR 是SAP 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因此臨床應盡早明確上述影響因素,為實施針對性預防措施、評估預后提供科學指導。封萍等[7]利用ROC 曲線對SAP 組、非SAP 組入院不同時間的NLR 值及WBC 值進行分析發現,入院第5dNLR 值AUC 值(0.924)明顯大于WBC(0.809),且診斷敏感性、特異性高達88.1%、92.2%,可見與WBC 等傳統感染指標相比,NLR 具有一定預測SAP 預后價值。本研究以入院不同時間點NLR 值為觀察指標,結果發現,入院第3、5d SAP 組NLR 值高于非SAP 組(P<0.05)。充分說明NLR 值在預測SAP 預后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表2 2組入院時、入院第3、5dNLR值比較(±s)

表2 2組入院時、入院第3、5dNLR值比較(±s)
?

表3 SAP 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綜上可知,年齡,WBC,NLR 是SAP 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動態監測NLR 值波動幅度,可為臨床實施針對性預防措施、預測預后提供重要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