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昆
摘 要: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過程中,人們對于生態環保越來越重視,現代河道進行治理過程中,河流生態系統和水利工程之間的關系屬于重點的問題。在傳統河道治理模式中,對于生態環境有所忽視,難以適應當前社會發展需要。因此現代河道進行治理過程中,應注重生態水利的運用,促進生態水利優勢發揮,提升水利技術含量。
關鍵詞:生態水利;現代河道治理;生態環保
河道屬于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其作用與價值十分明顯。在工業迅速發展過程中,河道受到的破壞與污染比較嚴重,自身效益難以得到充分發揮,對生態環境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因此社會發展過程中需給予河道治理充分重視。為進一步促進河道治理時整體效果提升,需積極將生態水利運用其中,保證治理工作獲得比較明顯的效果[1]。
1生態水利概念
一般來講,生態水利主要指的是水利樞紐和生態系統,建設過程中,需保證水利樞紐和水利系統正常運行,并且將二者充分結合,進而使水利工程正常運行打下良好基礎。生態水利屬于針對水資源進行科學利用的重要方式,將維護與尊重生態環境作為根本宗旨,實現對水利的有效開發,促進經濟不斷發展,進而為社會發展提供服務[2]。對于生態水利來講,屬于龐大、系統工程,需獲得生物科學技術和現代科學技術的支持與保障,同時需具備雄厚經濟對其進行支撐。生態水利在應對洪澇災害和保證飲水安全等多個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水利工程對于河道治理產生的影響
2.1影響附近環境
一般情況下,水利工程進行建設時,會使用較多機械設備以及施工材料,十分容易出現垃圾污染與噪聲污染,進而破壞施工現場自然環境[3]。同時水利工程和水之間的聯系比較緊密,比較容易影響河道周邊生態環境,進而使兩棲生物生存場所受到破壞,阻礙河道治理順利進行。
2.2影響內部水環境
河道進行運轉過程中具有自身獨特特性,在受到不同時間陽光照射情況下,都可能會影響水環境,工程進行施工建設過程中,將會影響水體環境原本生物多樣性以及特性,使其發生一定程度改變,其中主要體現在水質、水溫等[4]。同時,部分水利工程進行建設時,施工單位為了防止產生太多成本支出,會在未進行凈化處理情況下便將廢水以及污水排放到河道中,進而導致河道內部出現水體污染問題,對河道治理效果產生不良影響。
2.3其他方面影響
河道治理工作在實施時,部分施工單位為了將施工效率提高,一般會運用采彎取直方法,這種方法在運用過程中,不僅會使河道形狀發生改變,也會將河道兩邊出現的灘地減少,影響河道淺灘作用發揮。同時也會導致其他類型生態問題出現,影響社會健康發展。在進行河道治理工程中,受施工人員和施工單位影響,河道生態能力會存在不足,進而導致河道當中生態環境的發展和運轉受到不良影響。
3現代河道治理中運用于生態水利的重要意義
在經濟獲得快速發展過程中,在水土保持、河流防治、植樹造林等方面也獲得了較大進步。受人口的增加以及消費需求變得多樣化影響,水污染問題和水資源短期問題變得越發突出。傳統模式下開展的水利工程,對生態保護有所忽視,未能充分認識到進行生態保護的重要意義,進行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經常會使流域當中的生態平衡受到破壞,也會對生活區域當中生態環境產生不良影響。同時水利工程常常會對生態環境治理有所忽視,未能充分貫徹人和自然之間和諧發展的思想理念,最終導致了生態污染問題的出現。就生態水利,會涉及到水利理論、綜合力理論、生態理論等多方面,能夠在河道治理中獲得比較明顯的效果。從當前河道運行現狀來講,存在的問題比較突出,其中在一些年代久遠,但是未能獲得較好休整的河道中表現得比較明顯。河道存在的問題不僅會破壞生態環境,也會對附近居民生活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河道治理工作的實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在對河道進行治理過程中,不僅需對其原有設施進行修復,特需考慮到生態環境問題,促進生態環境改進與優化,進而使當前河道中存在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使河道呈現出較好生態環境發展態勢。通過生態水利的運用,能夠將坡體空隙水產生的壓力得到減少,將降水有效截獲,保持河道蓄水性、吸水性、滲水性等,同時也能在植被作用下將污染環境復原,并且將光污染和噪聲污染減少,使有機雜質能夠獲得有效降解,保持空氣清新,對氣候進行調節,實現環境不斷改善。
4現代河道治理中運用于生態水利的基本原則
在將生態水利運用于現代河道治理時,為了使生態水利充分發揮作用與價值,體現出良好效果,促進河道能夠正常運行,就需對現代河道治理中運用于生態水利的基本原則形成清晰且明確的認識。
4.1保持物種多樣性
將生態水利運用于河道治理過程中,保持物種多樣性屬于核心的問題,與河道是否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聯系十分緊密,也會影響到整體生態效果。為了實現物種多樣性優化,在進行河道治理過程中,運用生態水利時需關注非生命系統與生命系統的完善與保護,保證河道環境呈現出較強穩定性。同時也需注重空間的復雜性提升,在此基礎上,才能使物種多樣性得到比較充分的保證,也能使生態系統更趨于穩定。
4.2關注安全性
將生態水利運用于河道治理時,需考慮安全性問題,安全性的體現能夠減少水利工程中出現的安全隱患,同時也需對水利工程耐久性進行系統分析,保證生態水利在建設完成之后可以運行良好,防止生態水利帶來安全威脅。因此在進行生態水利建設過程中,應加強方案審查,并對整體方案運用逐步形式進行優化。的
4.3體現經濟性
生態水利運用于現代河道治理過程中,應體現出良好可靠性,其中經濟性的保證為重點,需對經濟性進行全面控制和全面審查,避免出現資金消耗過高導致工程難以順利進行問題出現。在針對方案進行審查時,應加強對經濟指標的關注,重點對投資額度進行分析,了解投資額度是否能夠為水利工程建設提供充分支持,針對一些資金消耗比較大的環節,需積極開展優化工作,在治理效果得到充分保證基礎上,使建設成本得到最大程度節約。
4.4關注生態系統修復能力
將生態水利運用在河道治理過程中,需積極發揮生態系統獨特的自我修復功能,結合其功能進行科學、合理設計,保證生態系統可以在后續進行自我調節與自我優化,在生物群落比較豐富的區域,更需針對河道恢復能力展開優化設計。
5 現代河道現狀
首先,斷面形式比較單一。橫斷面上下界限為水面線以及河底, 兩側屬于邊坡,部分情況下會包含兩岸堤防,一般情況下為平面狀態。就過水橫斷面來講,為某一時刻的河底線和水面線包圍產生的面積,在流線處于相互平行狀態下時,過水斷面方會呈現出平面,如果不是這種情況則屬于曲面。除此之外,也包括其他形式。一直以來,人們比較關注河道作用發揮,對選擇斷面形式有所忽視。其次,結構和材料比較呆板。對于材料來講,其在使用時需體現出高強度以及高硬度,近幾年,在解決河道在行洪方面的速度問題時,主要會運用混凝土以及混凝土制品。最后,容易對河道當中的生態系統產生影響與破壞。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過程中,對于對水資源整體開發力度和利用量出現了明顯增加,在此情況下,生態系統受到的影響與干擾也有所加大,從某種程度上講,甚至已經超出系統自身實際承載能力。當前進行水利工程建設時運用的水和材料會產生化學反應,這對于生態系統來講會產生較大不良影響。
6 現代河道治理中運用生態水利的有效策略
6.1保證措施使用科學性
河道在治理過程中,為了使河道當中自然環境得到較好恢復,應注重河道附近區域生態群落的恢復。在此過程中,需確保河道充分發揮自身社會功能情況下實施,一般情況下,河道在社會功能方面主要體現在預防洪澇災害,建設過程中,需在河道附近建設生物族群可以適應的環境,其中主要為雜草、淺灘、護坡等。同時對于沿河地形來講,應保證其處于不規則狀態,對于護坡來講,需呈現出犬牙交錯狀,然后淺灘在建設時需和深潭之間進行有效對應,受自然力影響,河流沉積過程中,會在河道下游形成生態系統,在此情況下,河道附近生物族群能夠獲得較好生活環境。除此之外,需給予河道和其附近生態網絡在搭配特點上充分關注,保證河道生態和外部環境之間能夠實現有效契合。這種方式的運用,能夠將河道生態系統當中的食物網范圍有效擴大,將暗渠轉變為明渠,促進植物實際生長范圍擴大,加強生態系統建設。
6.2促進河堤建設強化
河道在建設過程中,生態河堤在功能上比較明顯,可以調整河道水體,為了河堤在生態功能方面得到充分保證,需關注這幾方面:首先,針對河道中心線進行科學規劃,保證中心線生態環境。處于規劃階段時,需詳細考察河流形態、水利動力以及周圍環境,這些方面對生態河道建設影響比較大,針對水利因素展開合理控制,能夠使生態河道在綜合性功能方面得到體現。為了使中心線寬度和設計之間達到吻合,需針對河道過流能力展開精確換算。其次,為生態河堤更為美觀,可以在的額河道兩端進行淺水地段的布置。運用這種方式,可以使河道在視角上變得更寬,并且對景觀空間進行有效營造,將河道自身具備的生態特征體現出來。處于構建階段時,應對材料進行質量把關,進行原料采購過程中,盡量下進行就地取材,保證原料和河堤景觀呈現出高度契合性。并且盡量使原料體現出多元性,體現出河堤美觀大氣,展現其生態風格,體現出河道治理效果。
6.3重視退化生態帶建設
為了使當代河道將自身生態特征充分體現出來,需注重退化河岸重建工作,高低水位間、以及高水位之上的河岸帶,能夠使生物族群呈現出邊緣效應,并且這種邊緣效應比較顯著,屬于繁雜生態系統,一般情況下,能將多種類別野生動物吸引過來,也可以針對地下水資源進行儲蓄。因此河岸帶在生態功能方面的復原對于河道治理工作價值性明顯,具體實施時,需關注兩個方面:一方面,可以為河岸帶區域生物族群進行休養生息,對于河岸帶植被來講,應做到優選,并對其進行細致栽培的,加強維護工作。通過運用這種方式,可以使生物族群獲得較好生存環境,將生物族群整體生存空間擴大,也能使族群在結構上獲得進一步優化。另一方面,在退化河岸和陸地相接的區域,應選擇高聳林木,并對草皮進行栽培,進而使河道存在的水土流失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保證植被的分配和生態系統整體建設需求之間相適應。
6.4加強現代科技運用
在科技不斷發展進步過程中,其在應用范圍上獲得了拓展,為了將河道治理和生態理念充分結合在一起,應該加強對先進技術的運用。將先進科技當中植石治理方法的運用便是較好選擇,這種方法在運用過程中,能夠將天然石運用科學方式進行重新排列,然后埋在河床中,這種方式運用過程中,可以實現對河道深溝和河道淺灘的構建,為河道當中水生生物生長以及發育創造良好條件,使其獲得適宜生存環境。通過對現代科技的運用,能夠在較大程度上保證河道在治理時的整體效果,促進生態水利將自身作用與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結束語:
總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河道治理發揮的作用與價值越來越明顯,對居民日常產生的影響比較大,開展治理工作過程中,應注重對現代設備和先進技術的應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和環境具體特點結合在一起,注重對生態水利的有效應用,提升河道生態性,促進河道原本功能發揮,進而使生態環境可以獲得較好發展,推動社會向著更好方向發展。同時需保證措施使用科學性、促進河堤建設強化、重視退化生態帶建設。
參考文獻:
[1]翟宇天. 排水地下管線探測施工在河道水環境治理中的應用分析[J]. 門窗,2020(6):288,294.
[2]梁天雨,劉樹峰. 生態水利設計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J]. 山東水利,2020(5):21-22.
[3]梅浩. 生態修復理念在河道水體治理中的應用[J]. 大眾標準化,2020(3):23,25.
[4]司恒波. 城市河道水環境生態治理探究[J]. 節能與環保,2020(5):58-59.
(山東省聊城市河道工程管理服務中心,山東 聊城 2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