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友
摘 要:由于國家在發展過程化中,開始實行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促使人們在生活的過程中,開始重視綠色環境的建設工作。又因為林業是環境生態平衡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人們更加重視林業的管理工作。所以本文以促使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營林措施為例,分析營林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并且尋找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此提高林業營林管理的水平,使得林業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進而為環境的生態平衡奠定基礎。同時通過本文的分析,為同行工作者提供借鑒經驗。
關鍵詞:營林管理;林業;促使分析;可持續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來臨,雖然使得我國的經濟開始進入飛速發展的狀態,但是全球的環境問題也逐漸凸顯出現,如全球氣溫變暖的問題,氣溫升高,南極和北極的冰川就會融化,就會使得全球水平上升,對于部分海拔較低的國家造成威脅,同時也會影響我國沿海城市的安全。因此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要重視環境保護的作用,而林業是環境保護的重要一環,所以我國在發展的過程中,制定諸多與林業相關的制度,如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政策的實行。通過這樣的方式,保護我國林業的發展。但是由于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思維進一步發展,開始對林業進行管理,以此實現保護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1林業進行營林管理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1林業營林管理工作未引起高度重視
在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影響下,要求政府部門在發展的過程中,開始把重視環境和保護環境作為現如今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不論是在城市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還是在進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都要把環保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但是數據表面,雖然我國地域遼闊,但是城市建筑的面積的有限,所以在現如今經濟飛速發展,城市化的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政府部門為了保障城市的發展,開始大規模的開砍樹木,開發山地,以此便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開展。但是這樣的方式,雖然使得城市建設的程度和發展速度加快,但是對城市的生態平衡產生不破壞,不利于響應國家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號召。之所以產生這個現象,是由于林業營林管理工作沒有引起高度重視,難以在城市環境保護工作中聯想到林業營林管理工作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因此導致林業在發展過程中受到極大地沖擊,最終使得林業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1]。
1.2相應的林業營林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由于林業在管理的過程中,沿用傳統的管理制度,導致營林管理的制度與現如今時代發展的趨勢相悖,使得營林管理工作的效果有限,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林業營林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雖然部分營林管理工作人員的思維開始隨著時代的進步發生變化,開始著手營林管理制度的優化和創新。但是由于政府部門的支持力度有限,導致林業營林管理工作進行的難度較大。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導致營林管理制度的建設工作進程緩慢。因此林業為了保障自身的發展只能沿用其他環境管理的制度,但是由于這種管理制度并不適合林業的發展狀態,使得這樣的制度不但沒有對林業的發展起到助力,甚至會阻礙林業的進一步發展,影響我國的生態平衡。
1.3林業營林管理方式的落后
目前,我國林業的管理者個歸屬者都是國家,而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前一直采用都是計劃經濟,導致國家經濟的模式單一,因此在林業的管理方面也是采用集體化的管理方式,并且這種方式一直沿用到現如今。由于現如今我國經濟是市場經濟的方式,同時人們的思想也發生重大的轉變,導致傳統集體化的管理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使得林業的管理工作效果不理想,而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是營林管理方式的落后,導致對林業管理人員的控制力較低,進而使得工作人員失去工作的積極想,導致林業管理工作的效率緩慢,最終影響林業的可持續發展[2]。
1.4林業的生產量不足
由于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行,使得我國開始大規模的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的工作,到現如今這些工作的效果已經初見成效。但是這種方式花費的時間較長,同時效果也不顯著,對我國生態平衡的恢復程度起到助力較小。所以國家為了進一步加快林業的發展,開始采用人工培育的方式對樹木幼苗進行培育。雖然這樣的方式,使得林業的幼苗數量急劇增加,但是當把人工培育的幼苗放入自然環境之中進行栽種,樹木就會出現各種問題,進而導致樹木的成活率極低,最終使得林業的生產量難以滿足我國現如今的發展需求。對這個現象進行分析,發現由于我國人工培育技術和設備的落后,導致樹苗在培育的過程中,難以具備一定的抵抗力和生存能力,所以導致樹木的幼苗成活率低,進而使得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受到限制。
2促使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營林管理措施
2.1政府加大對林業資金的投入力度,保障營林工作的順利開展
要想使得營林工作可以對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助力作用,那么政府就要加大對林業的資金投入,以此保障營林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因為各個行業的發展都需要經濟資金的支持,同樣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更加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通過充足的資金去建設與林業相關的設備,以此為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比如,在政府加大對林業營林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為工作人員購買多種樹種作為研究的實例,讓營林工作人員可以實際接觸各種樹木,并且對這些樹木有著一定的研究。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得營林管理人員的理論知識得以驗證,同時也可以豐富自身的見識。并且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營林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進而使得營林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為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2.2建立標準的林業營林管理的工作體系,優化營林管理方式
為了保障林業營林管理的效果,就要建立標準的營林工作體系,以此促使營林管理方式逐漸向著先進的方向發展。所以就要做好以下幾方面,首先就是要提高監管的意識,以此保障管理的效果;其次要加大毀林的處罰力度,以此保障林業的發展,最后要建立舉報系統,通過這樣的方式,發動群眾的力量,以此降低營林管理工作的難度。通過以上幾方面的措施使得林業的營林管理工作的體系逐漸完善,進而使得營林管理的方式,逐漸向著與時俱進的方向發展,最終保障林業的可持續發展[3]。
2.3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加強營林工作的管理水平
要想使得林業營林管理工作的水平得以提高,那么就要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以此為營林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比如,在林業進行幼苗培育的過程中,就要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以此提升幼苗的成活率,使得人工培育的效果得到保障。同時還要采用先進的技術,幫助人工培育的幼苗提升抵抗力和生存能力,以此使其可以更好地使用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借助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保障營林管理的效果,進而使得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得以實現。
2.4建立并且完善相關的營林管理制度,提高營林管理的質量
一個行業得以正常的發展,依靠的是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通過制度的監督和管理職能,規范行業的發展。同樣林業為了發展,也需要科學合理并且完善的管理制度,以此發揮營林工作的監督職能,保障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要想使得營林管理制度可以發揮最大的效果,那么就要做到以下幾方面。首先在建立管理制度時,要保障林業的質量作為首要的工作目標;其次要結合林業的具體實際情況進行制度的制定,這樣可以保障營林管理的制度適合當地林業發展的;最后要結合國家與林業管理相關的法律,以此為基礎建立適合當地林業發展的管理制度,并且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保障地區的林業管理工作是符合國家林業管理編制的,利于國家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并且使得林業的質量起到一定的保障[4]。
3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使得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那么就要重視營林管理工作的進行,加大政府部門的支持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和體系,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營林管理的水平,不但可以使得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目標得以實現,而且還可以為我國環境保護工作效果的呈現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袁林.關于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營林管理措施分析[J].農家科技,2019,(8):193-193.
[2]楊朝勇.促進鄉鎮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營林管理對策[J].大科技,2019,(12):156-157.
[3]張力泉.淺談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的營林造林工作[J].農家參謀,2019,612(5):108-108.
[4]白山穩.林業可持續發展中森林經營管理措施探討[J].大眾投資指南,2020,No.349(5):207+209.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興安縣林業局,廣西 興安 54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