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梁 陳孝榮


摘 要:退役產品的再制造目前有很大的市場,機械零部件的再制造更具有價值和意義。本文從退役機械零部件的再制造方案、剩余疲勞壽命等多個因素進行再制造的可行性判斷。主要是基于決策的四個主要因素,建立了退役零部件的再制造KT評價決策體系,利用KT決策法進行評估和計算,獲得最優制再制造方案。
關鍵詞:再制造;退役零部件;再制造評價體系;KT決策
0引言
產品再制造作為退役機械零部件資源再利用的最佳形式,而退役機械零部件作為再制造的對象,需要對再制造方案進行可行性判斷很研究,才能更合理地做出最優的再制造方案。目前,針對退役機械零部件的再制造可行性分析評價問題,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本文提出基于KT決策方法建立再制造可行性判斷體系,進行再制造可行性評價。
1.模型的構建
目前,退役機械零部件的再制造技術采用最廣泛的有四種,分別是機械加工修復法、電鍍涂層法、電弧堆焊修復法和激光修復法,而最終決定再制造方案的主要因素是預期效果、經濟性、難度程度以及資源素。其中,預期效果是指再制造產品要達到的修復效果、性能要求和壽命使用要求等。經濟性則是指整個再制造過程投入的材料、設備和人工等成本,這個直接影響再制造方案的規模。難易程度是指再制造過程中采用的技術工藝方法的難易程度,在現有的條件下是否容易實現。資源是指再制造技術工藝方法對環境的影響。
2.再制造方案可行性判斷的KT決策體系
根據以上決策模型,采用KT決策方法構建再制造可行性判斷體系。KT決策方法,早在上實際80年代就已經在國際上提出,該就決策方法效果高、正確率高,并且簡單易操作,因此被廣泛采用。KT決策體系構建的關鍵在于對指標的量化,直接影響決策體系的準確率。而指標量化通常采用專家模糊評判法。
2.1 指標的量化
(1)預期修復效果
預期修復效果相應的評價值,建立公式:
評價結果可分為較差、一般、較好、良好和極好。根據專家模糊評判法,專家評判的結果可以記為,其中。
可以得出預期修復效果的評判值:在專家模糊評判方法中,評判d值越大,代表預期修復效果越好。
(2)修復技術可行性難度指標
同理,修復技術可行性難度指標評價值,建立公式:
評價結果可分為較難、一般、較易、容易和極易。根據專家模糊評判法,專家評判的結果可以記為,其中。
可以得出技術可行性效果的評判值:,在專家模糊評判方法中,評判t值越大,代表修復技術可行難度越低。
(3)資源環境指標
同理,資源環境指標評價值,建立公式:
評價結果可分為容易、較易、一般、容易、較難和極難。根據專家模糊評判法,專家評判的結果可以記為,其中。
可以得出環境資源指標的評判值:在專家模糊評判方法中,評判e值越大,代表修復技術可行難度越低。
(4)經濟指標
經濟指標主要考察的是再制造產品的成本CR與新零件制作成本CN的比值,一般情況下,比值越小越好。當兩者比值過大時,再制造經濟性不好,已經不如制作新零部件合適。反之,當兩者比值小時,說明再制造成本較低。一般,兩者的比值即時,說明再制造經濟性良好。則經濟性指標量化評價值:
2.2 加權計算和風險評估
對以上四個主要指標量化后,再對指標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加權總分值,取得2~3項的最高分。加權總分值計算公式為:
其中, —預期修復指標的量化權重值,—修復技術可行性難度指標的量化權重值,—經濟指標的量化權重值, —資源環境指標的量化權重值。
在取得2~3項的加權最高分值后,再進行風險評估,比如再制造過程的是否有安全隱患,操作者是否存在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原材料的在采用該修復方案后,會不會產生淬硬裂紋的情況;原退役零部件材質表面處理狀態,是否過硬,而不適合采用堆焊的方案等等。在逐個分析和排除風險項后,剩余的最高分項即為最優的再制造方案。
3.實例應用
根據以上KT決策體系,退役機械零部件的再制造可行性判斷和綜合評價,分析各方案的優勢和劣勢,對加權計算2~3項最高分進行風險評估,去掉風險項后,即可確定最優的再制造方案。
本文選取某工程機械中退役的傳動齒輪為例,進行再制造可行性判斷和方案的確定。該齒輪服役年限為2年5個月,工作環境為閉式齒輪箱,材質為40Cr,齒面進行了表面淬火,硬度為HRC50~55。初步檢測,齒面有輕微的磨損,有2個齒面有點蝕。需要對該齒輪進行再制造修復,對有損傷的齒面進行修復,不影響齒的強度和齒面的粗糙度,不影響齒輪內圓的形位公差。并要求該齒輪滿足不少于2年的使用壽命。
首先對再制造技術效果分析,針對該齒輪的材質,一般機械行業中可選用的再制造方案有機械加工修復法、電鍍涂層法、電弧堆焊修復法和激光修復法。機械加工修復法是將退役零部件采用機床加工的方法進行修復,優點是簡單方便,設備要求低,缺點是修復的效果精度不高,影響原形位公差,幾乎無法恢復原設計要求。電鍍涂層法是采用電化學反應的方式,在機械表面電鍍一層鍍層,該鍍層可以覆蓋填補損傷的表面,優點是成本低,修復效果好,缺點是僅適合磨損量低的表面修復。堆焊法是利用電弧焊講熔覆層填補損傷層,優點是,可以對損傷嚴重的部位進行修復,缺點是,電弧焊修復會產生大量熱影響區,故對滲碳量高和易變形的部件不適用,有很高的報廢風險,比如,對淬硬面進行電弧焊,會產生裂紋,進而導致齒輪斷齒。激光修復法是指利用激光熔覆技術修復損傷表面,優點是激光可控性高,修復精度高,熱影響小,缺點是成本高昂。
然后依據再制造可行性判斷的KT決策方法,對決策指標依次進行量化,統計量化結果,并對量化結果進行各因素權重的計算,即應用熵權法進行權重計算。
對以上4項量化指標依次打分,依據各指標的量化公式,并進行量化計算,記錄計算結果。然后再根據各指標的加權計算公式對各方案進行加權計算,得出總分數。從加權計算得分中選出得分高的2項,分別為激光修復法和堆焊法。
最后,對選出的兩項修復方案進行風險評估。兩個修復方案都可以達到修復效果,材質含碳量為0.37~0.44,屬于高碳鋼,并且齒輪表面進行了中頻感應淬火,表淬硬度為HRC50~55,硬度很高。而堆焊修復方法會有較大的熱輸入,在齒輪表面形成熱影響區,進行影響齒輪表面的材質性能而產生熱裂紋,甚至出現斷裂的風險。激光修復方法,熱影響小,修復過程對齒面影響小。綜上所述,采用再制KT決策體系,得出激光修復方法為最優的再制造方案。
4.結語
退役機械零部件再制造可行性的判斷是再制造技術的關鍵。本文提出了一種再制造可行性判斷KT決策體系,可高效、便捷和準確的進行可行性判斷,為再制造的研究和應用提供一種思路。
參考文獻:
[1]趙巍,孫浩.再制造商主導下制造/再制造系統的產品擔保策略研究[J].青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34(03):91-99.
[2]黃智泉.堆焊制造與再制造技術發展綜述[J].金屬加工(熱加工),2021(06):23-28.
(1山東藍孚高能物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250000;2 山東仕達思生物產業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