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學瑜

《初至西湖記》 蘇學瑜/作
我喜歡蘇東坡,崇拜蘇東坡。
先前對蘇東坡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初中語文課本上他的那幾首詩詞,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蘇東坡的喜歡,愈發強烈,因為這個男人確實太有魅力了。
東坡先生留給我們的墨寶太多,這可能與蘇軾去世后有一段時間當朝禁止印刷和傳閱其詩文有關,這是因為受了當時黨爭的影響。越是禁錮越是激發世人對其之喜愛,后來禁令解除,蘇軾的墨寶價格大漲,最終,其書畫作品大多為貴族和皇室所收藏。
我學習書法二十余載,從以前盲目學習至后來有目標有章法地學習,而最終確定蘇東坡書法為自己的學習方向,其間,是有自己的考慮的。
在中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我想,能稱得上全才的當數蘇東坡。崇拜一個人,不僅僅是喜歡他的書法技法、文學修養,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魅力。在我看來,蘇東坡正是這么一位具有偉大人格的人物。
蘇軾言:“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茍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他提倡的是一種尚意書法,不同于唐朝的尚形書法,這也就是說不一定要拘泥于唐朝的書法法度,可以多一些自己的發揮創造。蘇軾在評價書法家的時候,首推的是滿門忠烈的顏真卿,而不是將絢爛與平淡歸于一致的王羲之、王獻之。這樣就更是把評價尺度界定為首先以人格氣節為主,當然這里不是說王羲之、王獻之就沒有人格氣節。由于蘇軾的貢獻,宋朝的書法終于得以獨辟蹊徑,獨樹一幟。
我學蘇軾書法,其原因之一正是緣于此,試想你所崇拜學習的,不僅是一個只會慕古之人,而且還是一個能開創新之人,學習的意義便在于此。
我之所以喜歡東坡書法,還在于他在文學方面帶給我的震撼。在他之前,詞所表達出來的無非是愛情的纏綿、婦人的哀怨、花間酒下的傷別。東坡先生一改宋詞的婉約之風,開創了雄壯、豪放的詞風,拓寬詞境、題材,關心國家、民族命運,關心民生疾苦、同情窮人,從而奠定了詞的地位。
我之所以學蘇軾書法,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在于他偉大的人格魅力。他的多次被貶,非政績不佳,而是敢于直言,屢次揭露時政之弊,得罪當權者,可見其為人正直不阿,關心民生。
他在密州任職期間,收養棄嬰;在黃州,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孤兒院;在杭州建蘇堤,無一不是關心老百姓的疾苦,無一不是為民做實事。
不管人生的際遇如何,蘇軾總是以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待之,在他的一首詞中就可以體會到。“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以古為佳,學書法離不開古人,我一直想為自己找一個文化的偶像,而蘇軾正是這么一個書道人品俱佳之人。近幾年,我還在思考書法的加法和減法的問題,蘇軾擅行書和楷書,我在不斷努力,嘗試把一些其他書法大家的風格融入其中,讓自己的書法能夠更加豐富多彩。
人間有味是清歡,我希望自己不管是在書法上,還是對待人生的態度,簡單從容、知足常樂又不失努力學習,積極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