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會,李曉梅,石麗萍
(陸軍第八十集團軍醫院,山東 濰坊 261021)
股骨粗隆間骨折在廣大老年人群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人體粗隆部具有較為豐富的血運特點,雖然骨折手術后能夠獲得較為滿意的愈合效果,然而髖內翻等并發癥等風險較高,因此對于此類患者的手術質量具有較高要求。手術室護理是骨折手術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質量的手術室護理有利于確保患者的手術順利進行,同時在改善其預后方面也具有重要影響作用[1]。以下將著重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在其手術中通過開展手術室整體護理的臨床效果。
抽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手術室70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病例,依據手術室護理差異分組,即觀察組:35例,男/女:18/17;年齡61~82歲,均值為(69.5±0.3)歲。對照組:35例,男/女:19/16;年齡60~84歲,均值為(68.6±0.5)歲。2組臨床資料對比P>0.05。
2組均接受PFNA內固定術治療,對照組配合開展手術室常規護理,即于術前1日進行訪視,給予患者常規術前宣教,并掌握其基本狀況。術前準備手術器械,并對手術臺進行清潔和整理。術中做好術者的配合,密切監測患者各生命體征指標。于術后做好患者的交接工作等;同期觀察組則改為運用手術室整體護理,措施如下:(1)術前訪視手術前一天需要深入到病房了解患者的相關臨床情況,特別是需要詢問患者的患病史、藥物過敏史,并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以及心理狀態等。在此基礎上,像其做好手術前的健康宣教以及針對性心理疏導,向患者簡要介紹關于手術室內的環境情況、手術的基本流程、配合要點以及注意事項等。對于患者手術前存在的恐懼、擔憂等負面情緒,需要做好心理疏導,運用鼓勵溝通等方式來緩解其心理壓力,并向患者列舉成功手術治療病例來幫助其增強手術信心。同時告知患者該手術方案的流程、治療效果以及預后等。向其介紹手術室中醫護人員的基本情況,從而緩解其術前的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2)術前準備:需要對患者生命體征指標進行密切監測和詳細記錄,同時向其簡要講解手術環境情況。由巡回護士與上臺護士對于手術中的器械藥物以及用具等規格及完備性等詳細檢查,確保手術能夠順利開展和完成。同時協助患者保持正確的手術體位,并建立有效的靜脈通路。在手術過程中,還需要對手術室內溫度及濕度等合理調節,從而為患者營造良好的手術室環境;(3)手術結束后還需要積極協助醫生做好患者的石膏外固定和消毒包扎等相關工作,并妥善將患者護送回病房,與責任護士做好交接工作。向家屬等人講解患者手術后的護理要點和注意事項。于手術第二日再次對患者進行回訪,了解其術后的切口愈合狀況以及生理及心理狀態等,并相應的給予指導。
(1)統計2組的一般手術指標,包括手術用時、住院時間以及術中失血量和護理滿意度評分(0~100分)等;(2)對比2組手術后髖內翻、感染等相關并發癥情況。
觀察組手術用時(62.19±3.59)min、住院時間(10.24±2.03)d、術中失血量(52.26±10.18)ml、護理滿意度(98.79±1.06)分;對照組手術用時(71.86±7.26)min、住院時間(14.39±3.05)d、術中失血量(60.75±16.59)ml、護理滿意度(90.04±0.18)分。2組各指標比較P<0.05。
2組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比較中P>0.05;觀察組術后髖內翻、尿路感染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且P<0.05。

表1 2組術后并發癥率對比[n(%)]
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普遍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的情況,與此同時也使得股骨粗隆間骨折臨床發病率較高,特別是在廣大老年人群體中具有一定的發病率,目前外科手術室此類患者治療的主要措施。手術室內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有利于確保患者的手術順利進行,同時也是改善護患關系和加快患者術后康復進程的重要措施。運用手術室整體護理能夠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分別于術前、術中和術后結合老年骨折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點等,開展更具針對性的護理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和完成,同時幫助改善患者圍手術期內的負面情緒[2]。
綜上所述,對于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運用手術室整體護理,有利于優化提圍手術期指標并顯著降低術后并發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