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鵬燕
詞匯學習是英語學習的基礎,也是重中之重。詞匯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英語聽、說、讀、寫技能水平的高低。英國著名語言學家威爾金斯(David Wilkins 1972)提出詞匯的重要性:“沒有語法,很多東西無法傳遞;沒有詞匯,則任何東西都無法傳遞。詞匯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載體,沒有足夠的詞匯,一個人無法與人進行交流。”
學習者英語詞匯學習效果與英語學習策略的選擇和管理密切相關。近幾年來,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研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碩果累累?!吨袊⒄Z能力等級量表》的發布更對我國的英語教育與學習產生了巨大影響。如何提高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尤其是基礎的詞匯水平,成為一項既有挑戰又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基于《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應用研究比較少見。為此,以安徽三聯學院209名非英語專業大學二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使用該量表中的能力指標設計問卷調查,探究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詞匯運用能力及詞匯學習策略情況,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運用詞匯學習策略提供建設性意見。
2018年4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辦公廳正式頒布了《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以下簡稱《量表》),并于當年6月1日起實施?!读勘怼纺壳鞍?0多個表,以語言運用為導向,構建了包括語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語法知識運用能力、語言知識、翻譯能力和語言使用策略能力的描述框架,以及在此框架下的多層級指標體系(莫兼學2018)。
《量表》首次并全面界定了我國英語學習者使用英語實現交際需要達到的標準,詳細列出學習者從低級到高級共九個等級應掌握的各種英語知識和能力,對各等級對應的英語語言能力進行科學的描述,九個等級形成一個完整的連續體,為每個階段的英語學習、教學和測評提供參照標準(劉建達 2015)。英語學習者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產生一些疑問:我目前的英語水平怎樣?達到什么標準?應該提高到什么程度?等等?!读勘怼穼W習者進行自我評價起積極作用,為自我評價提供相應的標準。學習者可以根據《量表》確定自己目前的水平,明確自己要達到的級別,根據差距制訂相應的學習目標和計劃。作為服務于學習、教學和評估的《量表》給語言學習提供了一些方法方面的啟示(Council of Europe 2001):《量表》把學習策略分為規劃、執行、評估和補救四個部分,更全面地列出了學習每種語言技能要掌握的策略,為學習者提供了一系列學習和使用語言的方法和策略(劉建達2017);《量表》根據大學生英語水平和需求實際,將本科階段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水平分為兩個等級:五級和六級,相當于目前的大學英語四級和六級。五級和六級的標準對應《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中的“提高目標”和“發展目標”(王守仁 2016)的教學要求(王守仁 2018)。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是安徽三聯學院209名非英語專業大學二年級學生,有文科學生,也有理工科學生。他們都有多年的英語學習經歷。之所以選擇大學二年級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原因有兩個:一是大學一年級學生主要受到中學階段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的影響,還未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而大學二年級學生受過一年的大學自主教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生自大學二年級起需要面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這些考試都是由學生自主備考的。二是這些學生自大學三年級起沒有正式的英語課程,要學習英語只能自學。因此,有必要在這個階段幫助他們掌握有效的詞匯學習策略,以利于其今后的自學。
《量表》分項能力表的語法知識運用能力是指語言學習者和使用者對語言語音系統知識和書寫形式知識運用能力、詞匯知識運用能力及句法知識運用能力的掌握能力,是語法知識和策略能力的結合。語法知識運用能力包含語音系統知識和書寫形式知識運用能力、詞匯知識運用能力及句法知識運用能力。從學習的角度對策略進行描述,稱組構知識學習策略。依據《量表》的詞匯知識運用能力描述和組構知識學習策略能力描述,設計了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詞匯知識運用能力調查問卷(問卷1)與詞匯學習策略調查問卷(問卷2)。由于兩個問卷是分開設計的,為保證學生對兩個問卷都做了回答,每個問卷都需要學生填寫個人簡況,包括姓名,性別,專業和是否通過四、六級。
研究對象雖然選取的是本科大學生,但考慮到安徽三聯學院學生入學時英語水平薄弱且能力差異大,調查問卷涵蓋了量表的四至六級。問卷1共有21小題,問卷2共有18小題。
本次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詞匯知識運用能力及詞匯學習策略量表通過問卷星網絡平臺發布問卷、收集答卷、統計結果,并利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分析,所得結果顯示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同時,通過與任課教師進行訪談了解情況。
采用SPSS軟件進行信度分析。問卷1信度系數值為0.924,大于0.9;問卷2信度系數值為0.895,大于0.8,說明兩個研究數據信度質量很高。針對“項已刪除的α系數”,分析項被刪除后的信度系數值并沒有明顯的提升,因而說明題項全部應該保留。
采取SPSS軟件進行效度分析。問卷1的KMO值為0.919,大于0.6,意味著數據具有效度。另外,3個因子的方差解釋率值分別是20.788%、18.439%、14.772%,旋轉后累積方差解釋率為53.999%>50%。問卷2的KMO值為0.899,大于0.6,意味著數據具有效度。另外,2個因子的方差解釋率值分別是30.999%、25.628%,旋轉后累積方差解釋率為56.627%>50%。兩個問卷的結果意味著研究項的信息量可以被有效地提取出來,數據效度高。
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詞匯知識運用能力調查結果(見下頁表1)顯示,基本上達到四級至六級詞匯知識運用能力要求的受試學生占比分別為80.00%、70.00%、50.00%。在四級詞匯知識運用能力指標中,理解常用的同形異義詞,區分常見近義詞在詞義上的細微差別,能掌握英語核心詞語的含義、常見用法及其在特定語境中的意義是學生的難點。在五級詞匯知識運用能力指標中,約56.00%的受試者不能識別近義詞的意義差異及不能運用較復雜的詞語,描述比較復雜的事物、行為、特征及概念。超過50.00%的受試者不能達到六級詞匯知識運用能力指標中的區別一般正式和非正式的詞語、使用常見單詞和短語表達復雜的思想及使用具有引申含義的常見詞語。
從下頁表1結果來看,學生不擅長同形異義詞的理解、近義詞詞義差異的識別及對復雜詞匯的運用。

表1: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詞匯知識運用能力調查問卷結果統計表
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詞匯學習策略調查結果(見表2)顯示,經常使用詞匯學習策略的學生約占10.00%,說明學生能積極地運用詞匯學習策略學習單詞。學生使用較多的是“通過使用喜歡的學習軟件學習單詞”(27.75%)、“采用多種方式記憶單詞,如建立單詞卡、單詞本,朗讀,利用語音規律等”(19.14%)。學生使用最少的是“通過了解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學習相關的語言知識”(6.22%)、“通過背誦美文、名人演講等豐富自己的詞匯知識,擴大詞匯量”(7.18%)、“通過閱讀英文原版讀物,有意識地積累詞匯和純正的表達方式”(8.61%)。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任課教師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先帶讀單詞,再解釋單詞的構成、意思和用法,最后給單詞造句。很少有教師通過了解并講授相關的風土人情,讓學生學習相關的語言知識。

表2: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詞匯學習策略調查問卷結果統計表
基于上述調查結果,有幾個問題值得討論。
1.教學策略
教學相長,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學生詞匯學習策略能力的獲得與提高與教師怎樣教單詞有著密切的聯系。目前高校教師偏重于單詞詞義的講授,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來掌握單詞。教師如何調整教學策略,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詞匯學習策略,真正提高詞匯識記和運用能力?
2.個性化學習需求
本科學生個體差異大,學習程度和水平參差不齊。雖然受試學生都處于大學二年級,但有些學生已經通過了英語四級考試。統一教材和教學目標的課堂教學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易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如何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水平在班級內因材施教?
3.教學評價
目前的課堂教學沒有對學生的詞匯水平和詞匯知識運用能力進行相應的考查,因此,學生不具備對自己的詞匯知識運用能力進行自我評估的能力,某些學生存在自卑或自滿心理,無法準確評估自己的詞匯知識運用能力,從而無法確立學習目標,提高詞匯知識運用能力。此外,教師沒有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測評,無法得到反饋,難以充分了解他們的英語詞匯水平和詞匯知識運用能力。如何運用恰當的手段對學生的詞匯知識運用能力進行考核?
第一,利用《量表》實施詞匯知識運用能力預評,診斷詞匯能力水平,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
《量表》對每個層級的詞匯知識運用能力和詞匯學習策略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學生可以利用《量表》指標完成詞匯知識運用能力評估,給自己的詞匯知識運用能力定位,確定所處級別及可能發展的級別,明確學習目標,規劃有效的學習路線,實現個性化學習。學生可以每個學期測試一次,對比前、后測試結果,掌握成長軌跡,有助于發揮自我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
第二,以《量表》詞匯學習策略能力為引領,改進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促進詞匯知識運用能力提升。
詞匯學習策略調查結果顯示,學生使用最多的策略是利用學習軟件學習詞匯,利用教師講授的規律記憶單詞。而通過背誦美文、閱讀英文原版讀物及學習詞匯文化涵義提高詞匯知識運用能力的詞匯學習策略使用較少。這也反映出教師在課堂上很少使用這些策略?!读勘怼凡粌H為學生列出了每個等級需要掌握的詞匯學習策略,也為教師診斷教學、選擇教學策略提供了指導和啟示。教師應研讀《量表》中的策略表,在教學活動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提升其詞匯掌握和運用能力。學生也應根據《量表》中的策略表靈活采用多種詞匯學習策略,促進詞匯習得和運用。
第三,以《量表》詞匯知識運用能力為引領,實施分級考核評價,全面考查學生的詞匯知識運用能力,改變“啞巴英語”現象。
目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是對學生英語各項能力的應試考查,強調卷面成績,導致“啞巴英語”普遍存在。對詞匯知識運用能力的測評缺乏統一的詞匯標準和評價體系?!读勘怼芬赃\用為導向,強調語言在交流中的作用。采用“能做”的描述語,引導學生在交流中運用語言?!读勘怼愤€設立了標準統一、功能多元的評價體系,對于學生詞匯的考核評價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應該依據《量表》的測評參照標準,實施分級考核評價,考查學生的詞匯知識運用能力,促進其開口說英語,從而改善“啞巴英語”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