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下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記者會上說,由于世衛組織“拒絕執行美方所要求的改革”,美國將終止與世衛組織的關系,并將向該組織繳納的會費調配至別處。6月1日,針對美國的決定,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表示,世衛組織希望與美國的合作能繼續下去。

特朗普的決定引發多國政要、學者和國際組織的質疑與抨擊。美國醫學會主席帕特里斯·哈里斯發表聲明說,美國此時宣布將終止與世衛組織關系不合邏輯,很不明智,將給應對這場公共衛生危機的努力帶來負面影響。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發表聯合聲明,重申歐盟對世衛組織領導國際社會抗擊疫情的支持,敦促美國重新考慮其終止與世衛組織關系的決定。德國外交部長馬斯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特朗普的決定是在錯誤時間釋放的錯誤信號。英國政府發言人表示,新冠疫情是全球性挑戰,世衛組織在領導全球應對疫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在世界面對疫情最需要團結的時候,美國破壞了世界醫療衛生合作的法律基礎。
6月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命令,批準俄羅斯核威懾國家基本政策。該命令于當日生效。俄羅斯法律信息網站當天發布了普京簽署的相關文件。文件說,俄羅斯視核武器為一種威懾手段,僅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方可使用。俄方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降低核威脅,防止由于國際關系緊張引發包括核沖突在內的軍事沖突。文件說,該國家基本政策具有防御性質,旨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并對俄羅斯潛在敵人形成威懾,以防發生侵略行為。核威懾原則包括遵守軍備控制領域的國際義務、可應對軍事威脅、部分核武器時刻處于戰備狀態等。文件還說,在獲得可靠的關于向俄羅斯或其盟友領土發射彈道導彈的消息、敵方使用核武器或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打擊俄羅斯或其盟友領土等情況下,俄羅斯可使用核武器。

5月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宣布,他決定再次推遲預訂6月底舉行的七國集團(G7)首腦會議,堅持以面對面方式舉行峰會,日期可能定在9月或今年更晚些時候。當天,特朗普在返回首都華盛頓的飛行途中告訴隨行媒體記者,“推遲是因為我覺得七國集團已經不能客觀反映當今世界格局”,在現有構架下,G7是“一群過時的國家”,他計劃邀請俄羅斯、韓國、澳大利亞和印度參會。G7由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德國、意大利和加拿大組成,成員國每年依次輪值主席國并舉辦年度首腦會議。今年G7峰會由美國主辦,原計劃于6月在美國馬里蘭州總統度假地戴維營舉行。受疫情影響,白宮3月宣布此次峰會將以視頻會議形式舉行。但特朗普于5月20日說,美國和其他成員國已開始從疫情中恢復,他考慮于原定或相近時間在戴維營召開G7峰會,這將是“正?;钡闹匾獦酥尽?/p>
就特朗普舉行G7擴大會議的提議,歐洲聯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于6月2日說,在俄方“轉變態度”、“環境允許G8再次舉行有意義的會談”前,G7成員國構成不會變化。美國作為G7輪值主席國,有權發出賓客邀請,但改變成員國構成“不屬于輪值主席國特權”。6月1日,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的發言人說,英方還沒有看到俄方“行為改變的證據”,目前不支持G7“重新接納”俄方為成員國。同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說,G7將繼續把俄羅斯“排除在外”。6月2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說,特朗普建議舉行的G7擴大會議無法保證全面代表性。沒有中國參與恐怕無法實施具有全球意義的重大舉措。
5月21日,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說,美國將于5月22日向《開放天空條約》所有簽約國遞交退約決定通知,稱繼續留在條約內已不符合美方利益。同一天,美國總統特朗普稱,俄方“違約”是美方決定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的原因。特朗普說美俄有機會達成一項新協議,但沒有提及更多信息?!堕_放天空條約》于1992年簽署,2002年起生效,簽約國包括美俄和大部分北約國家。根據條約,簽約國可按規定對彼此領土進行非武裝方式的空中偵察。該條約被視作冷戰結束后美歐與俄羅斯之間構建互信的重要措施,被認為有助于提升透明度和降低各方沖突風險。分析人士認為,如果美國在6個月緩沖期后選擇正式退約,將令美俄之間的互信進一步喪失,相關軍控體系前景黯淡。
美國政府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的決定引發多方關切。6月22日,歐洲聯盟呼吁美方重新考慮這一決定。同日,比利時、捷克、芬蘭、法國、德國、意大利、盧森堡、荷蘭、西班牙和瑞典10國外交部在聯合聲明中說,《開放天空條約》是“信任建立框架至關重要的部分”,旨在“提高跨歐洲-大西洋區域的透明度,改善這一區域的安全形勢”,10國將繼續執行《開放天空條約》。6月22日,北約成員國代表開會討論美國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的決定。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提到,如果俄方“改變態度”,美國可能考慮不退出條約。他說,北約成員國“正與俄方接觸,尋求俄方盡早重新遵守條約”。5月26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表評論批評美國表示要退出《開放天空條約》,指出美國指責別國違反軍控條約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事實上是美國自己在違反條約。
6月4日,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軍方宣布,它已控制整個的黎波里,東部武裝“國民軍”已從首都地區全部撤離。利民族團結政府國防部副部長薩拉赫·納魯什同時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政府軍正在的黎波里以外地區繼續追擊“國民軍”,“國民軍”多名高級軍官已逃往的黎波里東南約180公里的拜尼沃利德市。卡扎菲政權2011年被推翻后,利比亞兩大勢力割據對峙。民族團結政府和支持它的武裝控制首都的黎波里等西部地區;國民代表大會與“國民軍”結盟,控制東部和中部地區、南部主要城市及部分西部城市。2019年4月以來,“國民軍”對的黎波里發起軍事行動,與民族團結政府軍隊交戰,造成大量平民死傷。2020年3月以來,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軍隊與東部武裝“國民軍”戰事持續升級,民族團結政府軍隊優勢不斷擴大,而“國民軍”則顯出頹勢。有分析認為,利民族團結政府軍隊近期在戰場上捷報頻傳,并且有底氣拒絕?;鸷粲酰x不開土耳其的軍事支持。目前沖突雙方政治談判意愿不高,由聯合國牽頭推動的利比亞重啟?;鹫勁杏悠D難,各方圍繞利比亞局勢的博弈也將繼續。

6月4日,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改組政府,任命國家軍工委員會主席戈洛夫琴科為總理。盧卡申科說,戈洛夫琴科在外交部等各職位上都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希望他能領導政府在工業及其他相關領域提高生產水平。盧卡申科還任命國家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捷爾捷利為國家監察委員會主席;任命白駐華大使斯諾普科夫為第一副總理;任命曾在歐亞經濟委員會中任職并主管工業和農工一體化的蘇博京為副總理。此前擔任第一副總理的克魯托伊將擔任總統辦公廳副主任;而不久前任命的總統辦公廳副主任別爾斯基將成為總統助理,主管經濟和銀行監督。此外,盧卡申科還任命了新的財政部、工業部、建筑與建設部、新聞部、住房公用事業部的部長,以及國家財產委員會、國家軍工委員會主席。
5月8日,白俄羅斯國民會議代表院(議會下院)通過決議,確定今年8月9日舉行總統選舉。6月3日,盧卡申科簽署命令決定解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