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曲式作品分析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門課程,被稱為作曲四大件課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曲式作品分析課程實踐教學改革也日趨加強,本文從闡述當下曲式作品分析課程的實施現狀及其存在的不足入手,在教學實際情況和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曲式作品分析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并對曲式作品分析課程的創新性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民辦高校;曲式作品;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10-0187-02
【本文著錄格式】尹航. 民辦高校曲式作品分析課程實踐教學改革[J].北方音樂,2020,05(10):187-188.
一、曲式作品分析教學現狀
曲式作品分析是現代高校音樂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為了優化曲式作品分析的教學方法、完善曲式作品分析的教學內容、創新曲式作品分析的課程改革,很多專業人士都在探討曲式作品分析課程,試圖為其開拓出更有利于學生學習和發展的模式。《曲式學》衍生了曲式作品分析,是音樂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之一,該課程的學習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創新音樂、運用音樂。但由于現行教學方法的創新性、實用性不夠,導致曲式作品分析教學出現了以下問題:首先,曲式作品分析教學無法很好地與其他音樂課程相融合,缺乏必要的銜接,導致學生在學習中與其他課程相脫節;其次,曲式作品分析課程與其他藝術課程之間沒有必要的關系,導致學生在學習之后不知道怎么運用;再者,學生在實踐中不能很好地運用曲式作品分析,在看到譜例時無法很好地運用曲式進行實踐,也就是理論知識無法運用到藝術實踐中。當然,除了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欠缺外,教學內容也沒有為曲式作品分析提供很好的幫助,譜例在教材中嚴重缺少,且內容比較單一,缺少多元性和完善性。曲式作品分析來源于西方古典音樂理論,和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缺少連接和溝通,因此,有必要在教材中增加傳統音樂,使課程和教材更加多元化、更加豐滿。
二、曲式作品分析教學不足
(一)教學方法的創新不足
傳授式教學方法是當下高校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教師在這種教學方法中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被動地聽講,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邏輯思維的激發與發展,對于曲式作品分析課堂而言,不利于學生音樂思維、音樂理論、音樂結構的學習與創新。傳授式教學方法對于課程的實施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之教師授課方式缺乏趣味性,長而久之,學生缺乏內在學習動機,就會導致學習興趣的下降,也就無法形成系統的音樂知識和結構。
(二)實踐基礎的不扎實
曲式作品分析理論性較強,屬于理論性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與實際音樂相結合并展開,通過音樂作品分析音樂結構,學習音樂的運用,這樣有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將理論運用于實踐中才能真正地掌握該課程的理論知識,而不是理論與實踐相脫節。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多媒體應運而生,但是目前教授曲式作品分析的老師還沒有養成運用多媒體教學的習慣,在實際教學中還是習慣于講授,而不是注重學生的運用,沒有將作品運用于實際中,也導致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匱乏。
(三)教材內容的選擇缺乏多元性
教材內容的選擇與甄別對于教學來說十分重要,就目前我國高校曲式作品分析課程的教材來看,大多數來自于西方國家的音樂,而西方國家傳統音樂與我國傳統音樂之間缺少音樂結構上的連接。而學習西方國家的傳統音樂后又沒有將其運用在實踐中,導致曲式作品分析課程沒有在學生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教材中我國傳統音樂的涉及較少,這樣無法很好地繼承和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音樂,對我國音樂文化的發展沒有起到應有的幫助。同時,目前的曲式作品分析課程沒有完善的期末評定系統,導致在實際課程實施中學生參與度低、重視度低,這樣一來,學生便無法掌握曲式作品分析的相關知識結構。
三、曲式作品分析教學改革分析
(一)教學方法的優化
目前,高校音樂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界定尚不明晰,提升學生專業水平是教學的重要目標,而忽視了學生整體音樂水平和音樂結構的發展。學生入學后沒有在目的清晰的前提下學習音樂知識,也沒有掌握應有的音樂體系。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年級界定不同的音樂學習目標和等級,剛入學的學生可以重在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并培養專業技巧,入學兩年的學生可以引導其鑒賞音樂、創新音樂。同時需要對現有教材進行增加和完善,使其更具有專業性、創新性、系統性和科學性,同時使不同作品的流派、特點等更加清晰。教師也應該在目的明確的前提下多運用一些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如多利用多媒體教學,使課堂更直觀、更有趣味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創新音樂、鑒賞音樂。
(二)教學內容的完善
曲式作品分析是一門理論知識較強的課程,其中涉及多方面的音樂理論知識,音樂史、音樂原理、和聲等都是包含在曲式教學中的理論知識,展示出了較強理論知識的綜合性。對于高校的音樂學生來說,學習曲式作品分析課程過程中有很多薄弱環節,尤其對于表演方向的學生。音樂作品要想得到更專業的詮釋與演繹,不僅需要理論知識,還需要實踐的探索,才能把音樂作品展示得更深刻、更清晰、更準確、更專業,通過音樂技能將作品的唯美傳遞給大眾。因此,在曲式作品分析教學內容上需要進行適當的調整、甄別、篩選、增減,使教材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需求和教育教學的目標,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觸摸到音樂的真諦,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最終將音樂技能運用于實踐中。
(三)課堂管理的改進
傳授法較多的運用在高校曲式作品分析教學中,由于學生理論知識薄弱,對于理論性較強的曲式作品分析課程的學習比較吃力,同時也沒有太多興趣,學生在有限的課時時間內雖然學完了整個理論課程,但無法將所學內容進行真正地內化和重組,在實際的作品分析過程中,無法很好地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鑒賞、表演,學生越來越意識到理論知識的無用性,從而降低學習該課程的興趣。由于老師的監督在課后無法進行,因此學生課后對于曲式作品分析的學習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高校中學生的課時安排是有限的,大概32課時左右,要想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完整且有效地學習曲式作品分析課程,必須對課堂管理進行改進,幫助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地開展,使教學效果更加優越。
首先,需要制定切實有效、操作可行的課堂管理程序。可以細化為紀律方案、行為準則方案、評分方案、小組學習方案等。紀律方案可以包括遲到、早退、遵守課堂紀律等方面;行為準則方案可以包括課堂發言、討論等方面;評分方案可以包括自評、他評、師評和小組評議等;小組學習方案則主要包括小組討論、小組演繹、小組總結、小組分享等。高校運轉的課堂有助于師生更好地互動、了解和幫助。紀律方案和行為準則方案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約束自己并監督其他學生的行為規范,為高效課堂奠定基礎。評分方案可以有效地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水平,老師可以根據評分情況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小組學習方案則主要在于幫助學生之間高效互動,學生通過討論、分享、總結,使自己更加清楚所學內容的實質,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內化所學知識。
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運用于曲式作品分析教學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傳統教學模式注重課堂傳授和課下練習,“翻轉課堂”則注重學生課前的預習,課堂上討論、分析、總結。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多媒體、書籍、電子設備在課前查詢需要的學習內容,課堂上則進行小組探討、分組討論等活動,這樣的教學模式某種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同時可以優化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和互動性,對于學生和課堂都有很大幫助。
四、探討曲式作品分析課程的創新性
曲調在歌曲的構成中必不可少,曲式是曲調的共性,在歌曲的每個段落有具有穩定性和旋律性較強的特點。歌曲最初需要有相應的樂曲框架,根據樂曲框架填充相應的歌曲內容,這里的框架就被稱為“曲式”。歌曲與曲式的融合可以使音樂作品更加規范,主題表達也更加順暢,對比和改編是曲式對于音樂作品的另一個幫助,通過對比和改編可以使歌曲作品更加連貫,也更能表達創作者的思想。
與傳統灌輸式教學法相對應的教學方法為啟發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啟發式教學法改變了傳統灌輸式教學法中教師和學生的定位,啟發式教學法中教師是一個幫助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幫助學生開拓思維、學會思考和質疑,通過提問、啟發、比喻、質疑使學生更透徹地內化學習內容。曲式作品分析課程中同樣也會涉及到很多問題,如“和聲在什么狀態下穩定?在什么狀態下不穩定?”這時學生能夠通過思維的轉換、教師的啟發、比喻獲得新知,找到問題的答案。
以典型范例作為主要教學內容的范例式教學法在曲式作品分析課程中可以得到很好的運用,學生可以通過范例的學習掌握通識的音樂原理的技巧。音樂范例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夯實基礎知識,同時可以掌握音樂原理和結構,學生對原理進行分析也可以獲得更多的作品因素。在范例的基礎上增加個例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在掌握大局的基礎上細致地學習個例的主要內容。范例式教學可以對不同時代經典音樂進行最大程度的解析,同時也可以幫助個例的學習。
五、結語
曲式作品分析教學是高校音樂專業的基礎性課程,由于課程與教學的限制,曲式本身還存在一些問題。我們應該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管理等多方面對曲式作品分析課程進行優化和改革,曲式作品分析課程教學改革應該著眼于創新,使曲式課程的發展更貼合學生實際、學校實際和社會發展實際,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結構思維運用在音樂中,最終提高曲式作品分析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燕.《音樂分析與創作基礎教程》對曲式教學的指導[J].藝術評鑒,2016(21):1-8.
[2]李苗苗.高職院校曲式與作品分析課程的研究與創新[J].黃河之聲,2014(21):40-41.
[3]蔡志妮.地方本科院校音樂專業學生《曲式與作品分析》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創新探究[J].雪蓮,2015(29):51-52.
[4]吳麗娜.探討高師曲式與作品分析課程的現狀[J].知識經濟,2009(10):175.
[5]于龍.曲式與作品分析課程創新研究[J].北方音樂, 2016(3):97.
[6]黃輔棠.音樂結構分析與教學隨筆[J].人民音樂, 2002(1):32-34.
[7]劉奇.基于BB教學管理平臺的曲式與作品分析課程的探究[J].當代音樂,2017(23):22-23.
[8]謝旻霖,陳孝余.“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師《曲式分析》課程中的嘗試性研究[J].藝術評鑒,2018(7):90.
作者簡介:尹航(1980—),女,漢族,長春光華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