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課程的設置中,音樂教學的內容一直都是十分關鍵的課程組成部分之一,音樂課程的設置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還能夠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愛好。合唱作為音樂課程教學中十分關鍵的環節,能夠更好地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集體意志,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加團體活動,將集體精神的培養融合到日常的活動中,更好地促進學生對于音樂內涵的理解,更好地把握作者對于音樂學習的情感態度。本文就小學合唱教學在素質培養中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小學;合唱教學;素質;培養;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32.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11-0118-02
【本文著錄格式】樓新利.簡析小學合唱教學在素質培養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20,06(11):118-119,122.
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的模式也滲透到教育模式的各項課程中,應試教育已不能滿足我國對人才隊伍的要求。因此,在教育改革的趨勢下,素質教育模式取得了較大的進步,音樂教育更加突出,特殊性成為主要的素質教育,通過教學音樂表演、合唱等條件,發展和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的人文素質[1]。鑒于此,研究小學合唱教學能夠更好地落實素質教育的內容,對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有十分突出的推進。在這樣的基礎上,從小進行素質教育的培養,也能夠加快我國今后的高素質人才團隊建設。
一、合唱演唱的意義
(一)合唱與合唱教學
合唱本身就是一種團體活動,也是集體演唱多部聲樂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在通常情況下,合唱團由指揮和歌手組成,一般不需要伴奏。合唱的特點主要就是人聲之間的相互配合,并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單一聲部的融合,達到和諧共鳴[2]。由于合唱形式的特殊性質,更加能夠突出歌曲本身的情感及風格內容,并且合唱還具有感染力強的特點,這樣的特點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其傳播性也比較快速。
就合唱的特點來說,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合唱團本身有著廣泛的聲樂部分,從低音到最高男高音的低音,達到三個半到四個八度;其次,音效本身是鮮明的,不同的和弦和弦轉置,不同的力量會影響最終效果;再次,合唱團本身表現力很強,各種音樂作品都可以通過合唱團的媒介來傳遞和表達[3]。從這樣的特點來說,在小學音樂課程中增加合唱的內容,能夠更好地滿足素質教育的發展背景,落實素質教育的整體教學目的。
綜上所述,合唱的教學本身就是一種人聲教學,這樣的人聲教學方式也就是傳統音樂教學的模式,教師能夠通過對學生的聲線、性別、年齡等細節因素進行分類,以此來組成不同的聲部進行歌曲的演唱,教師也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對學生自身的聲域進行了解,合理地進行合唱聲部的角色分配。在這樣的基礎上按照所演繹歌曲的特點來調整聲部之間相互組合的情況,以此達到合唱的最佳演唱效果[4]。
(二)小學合唱教學的意義分析與總結
1.在小學音樂教學期間融合合唱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藝術素養提升
在合唱的教學階段,小學生能夠通過合唱的方式進行基本功的練習,通過這樣的練習模式能夠為今后的音樂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并由此掌握更加扎實的演唱技巧。通過教師在課程教學方面的引導,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于音樂歌曲的想象能力,還能夠豐富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積累[5]。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使小學生的藝術素養得到扎實的提升,還能夠將自身的綜合素質有更加全面的完善,讓小學生的綜合能力有更加全面、更加系統的發展。在日常合唱練習階段,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將學生對于音樂的積極性進行激發,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識的學習中,在這樣的狀態下,不僅能夠幫助小學生陶冶情操,還能夠提升學習效率。除此以外,由于合唱的氛圍比較活躍,這樣的氛圍還能夠讓學生有積極的心理狀態來進行學習,從心理方面給予自己肯定,并不斷提升對于自己的要求,從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6]。
2.開展小學生合唱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
從課程豐富性的角度對合唱教學進行分析,能夠在日常的合唱教學中融合多種常規性的基本功訓練。比如,在日常氣息訓練階段,讓學生瞪眼進行“打呼嚕”的練習,同時,還需要揚起眉毛,這樣的細節性內容都需要在常規的基本功訓練中,教師進行正面的引導,并積極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7]。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中,其教育模式最為欠缺的就是實踐性,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小學生都沒有實踐能力,在小學合唱能夠在課程的訓練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此來提升學生本身的實踐素質。
二、小學合唱教學對素質培養的重要性研究
合唱教學在現有的素質教育模式下是一種教學改革的教學模式,在音樂的前提下進行合唱教學的內容融合,更好地推進小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綜合素質培養,在這樣的基礎上不斷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在現有的音樂知識基礎上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素養與綜合能力,為今后的音樂教育知識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針對小學合唱教學對素質培養的重要性,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團隊合作意識
由于小學生的特殊心理情況,其心理還尚未成熟,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主題榮譽感都需要在課程的教學中得到建立,這樣的觀念建立對學生一生的發展都十分關鍵。在實際的教學中,假如只是將政治等知識內容進行枯燥的添加,那么就會影響到學生的知識掌握,合唱教學能夠很好地規避這樣的問題,通過活躍的課程氛圍培養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好地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并積極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8]。
合唱本身就是小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關鍵內容,也是音樂教學中十分關鍵的教學形式,合唱的教學重點本身就是團結合作的精神培養。這樣的練習模式就需要小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同其他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在不斷交流中進行人際能力的提升,同時培養團結合作意識。這樣的意識培養對小學生今后的發展有十分關鍵的意義,也能夠為今后的素質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9]。
其次,舞臺合唱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并不局限于使用歌曲的聲音演繹,還能夠從教師的教學中學習到其他內容的技能,并產生同歌曲之間的情感共鳴。在日常教學和訓練,關鍵是要學會從許多歌曲表達自己的情緒,更好地進行情感之間的相互交流[10]。合唱教學還能夠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教師也能夠通過這樣的途徑更好地讓學生了解到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以此陶冶學生的情操。
最后,合唱由于是團體合作,選材大部分都是陽光、積極向上的勵志內容,或者是歌頌共產黨與祖國的歌曲。在合唱過程中,在歌詞的基礎上,加上節奏與情感的整合,小學生可以把自己對歌曲的感情融入其中,真正意義上體會社會主義奉獻精神、進取精神等精神內容,也可以得到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愛國情懷,進一步促進未來的成長[11]。
(二)促進小學生的身心成長健康
合唱本身就是多人演唱的藝術集合模式,在合唱中,需要將多聲部的聲音進行融合,各個演唱者都在合唱的團隊中有著不同的角色扮演。在合唱中,欣賞者不僅僅能夠聽到個人的聲音優勢,還能夠感受到集體的音樂特點。在小學音樂教學階段,很多學生由于自身的心理比較靦腆,這樣的情況能夠在合唱中有所改進,教師也能夠通過這樣的合唱鼓勵孩子勇敢地表現自己的優勢,并幫助孩子能夠克服自身心理的恐懼感,有助于心理健康的發展。與心理健康同等重要的是孩子的身體健康,合唱也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呼吸本身就是身體健康中樞神經的一部分,也是一種本能的反映,呼吸能夠通過大腦的方式進行主動干預,這樣的干預就會將身體里的能量進行消耗,所以,唱歌也能夠鍛煉學生的肺活量,為學生的身體健康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除此以外,發音對于音調的把控也是小學生聲帶的一種鍛煉方式,這樣的鍛煉對聲帶未成熟的小學生有鍛煉作用,可以更好地幫助聲帶的發育,這些都是合唱對于小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的積極幫助。
最后,在合唱階段,小學生的五官都需要有相互之間的配合,這樣的配合不僅僅能夠充分鍛煉學生的協調能力,還能夠提升學生自身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在五官之間相互配合的模式下,進一步幫助語言科目的學習,這樣的幫助也是素質教育當初開展的初衷,可以更好地培養綜合性的人才,讓學生從小就有健全的人格與責任感、使命感。
(三)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審美能力
審美本身是一種審美意識的培養,是學生對客觀形象和感性形象的美感。審美內容可以包括情感、觀點、興趣、理想等許多內容。人的審美意識培養本身就來源于人與自然相互的感受中,審美感受也就是人們對于事物存在的主觀感受。在合唱的演奏學習中,學生會受到合唱的氛圍影響,感受到音樂本身富含的快樂、難過、高亢、低沉等感受。在這樣的感受下,學生能夠將自己對于音樂的情感充分地表達在演唱中,融合到音樂的氛圍中,感受音樂帶給學生的特殊美感。這樣的美感能夠更好地陶冶學生的情操,并幫助學生在今后的音樂學習中感受藝術作品的優點,分辨出優秀的作品內容并積極地汲取其中的優勢,從而培養學生自身的審美能力。
社會在不斷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也逐步細化與提升,全新的時代更加需要全新的人才團隊建設,在這樣的團隊建設中,高素質的人才是現階段需要培養的重中之重。在今后就業中,設計、銷售等領域需要對學生的審美能力有進一步的細節要求,所以,在小學生的素質教育中需要將全面發展進一步關注,積極開展小學合唱教學也就是將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的一點內容。
三、結語
合唱本身就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合唱的模式對于豐富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有著不可缺少的關鍵意義。在課程的學習中,能夠幫助學生在日常的音樂學習中逐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學生能夠在校就養成愛國主義情懷與團結合作意識,并且更好地促進學生自身的身心健康發展,在音樂審美方面有積極的推動意義。
在現如今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大趨勢下,素質教育也逐漸滲透到更多的學科中,不斷改進傳統應試教育的不足,作為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合唱教學來說,其教學內容的改進是我們不能推卸的責任。在合唱的教學中需要將國家“立德樹人”的要求進行扎實推進,為國家培養出遠離低俗、高素質的人才團隊。所以,進一步發展小學合唱教學,將資金投入與教育關注進行制度方面的偏重,更好地建立健全小學合唱教學的教學體系,為不斷深化小學合唱教學做出進一步的推進,實現對小學素質教育的最終要求。
參考文獻
[1]汪慧子.學前教育“小學化”成因及應對措施探討[J].花炮科技與市場,2019(4):273,275.
[2]黃紅玉.小學語文課題教學中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學素質教育創新研究大會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2-13.
[3]高微.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素質的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9(27):14.
[4]朱克迎.淺談農村小學人文素質培養——基于音樂教學中的聽覺訓練[J].黃河之聲,2019(13):106.
[5]唐振勇.試論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節奏感[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區域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研究”研討會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70-71.
[6]提高教育質量 ?培養綜合素質——嫩江縣九三小學簡介[J].黑河教育,2019(8):89.
[7]成尚榮.快樂做主人:小學素質教育的時代建構——以南京市瑯玡路小學為例[J].中國教育學刊,2019(8):96-100.
[8]周永春.小學數學教師職前教育專業素質培養問題及改進方法分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38(12):155-156.
[9]田曉春.淺談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如何對學生進行道德素質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48.
[10]王中成.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整體素質的策略研究[C].《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九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1651-1655.
[11]姜明紅.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卓越小學教師跨文化素質的培養——以呼倫貝爾地區為例[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8,26(4):13-16.
作者簡介:樓新利(1966—),男,漢族,浙江諸暨人,本科,瓊臺師范學院音樂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聲樂,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