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炎 杜波

摘要:目的 分析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對應指標在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診治中的改變情況。方法 挑選發病后7小時靜脈內溶栓的急性腦梗死病人8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溶栓前后2小時、溶栓后24小時的凝血指標改變情況。結果 在溶栓后2小時,纖維蛋白較之前減小(P<0.01),溶栓后24小時后增加,但依舊小于溶栓前的值;在溶栓2小時候,纖維蛋白溶解產物值較溶栓前增加,溶栓24小時后減小;在溶栓2小時后,D-二聚體值增加,溶栓24小時后減小,但依然超過溶栓前的值。結論 在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診治中,D-二聚體與纖維蛋白、纖維蛋白降解產物都出現了顯著的改變,與纖溶作用機制相符。
關鍵詞:凝血指標;腦梗死;靜脈溶栓
【中圖分類號】R32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2-075-02
急性腦梗死的關鍵原因是動脈血栓栓塞造成血流中斷、不足,在病情出現后3至5小時靜脈中的重組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就會讓血栓溶解,有效的再灌注就會使得臨床預后明顯改善。但是血栓生成、纖溶系統作用異常等問題就會造成出血、動脈再閉塞、血管再通失敗等問題,使得溶栓的效果大打折扣。為此,本文對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診治中凝血指標改變分析,從而探究溶栓治療的臨床使用安全性以及相關機制[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挑選我院從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診治的急性腦梗死病人80例作為研究對象,病人的年齡最小為18歲,最大為80歲。病人的臨床癥狀體征滿足急性腦梗死癥狀持續超過3分鐘,且病人在治療前沒有顯著改善的通過了rt-PA靜脈內溶栓治療。且全部的病人都通過MRI檢查或者CT檢查確定為急性腦梗死,發病后7小時內通過了藥物治療。
1.2 溶栓病人排除以及入選標準
1.2.1 入選標準
(1)臨床癥狀滿足缺血性腦卒中的要求;(2)年齡在18至80歲之間;(3)從發病到溶栓治療的過程,時間不超過7小時;(4)腦梗死的癥狀持續超過了30分鐘,并且通過治療后沒有顯著的改善;(5)MRI以及CT的影像表現為急性大腦中動脈供血區腦梗死。
1.2.2 排除標準
(1)發病中的3個月內出現了嚴重的顱腦損傷史;(2)MRI影像以及臨床資料都顯示為腔隙性梗死或者后循環梗死;(3)發病時間并不明確;(4)發病前48小時之中,曾經使用了肝素,并且進入醫院后檢查發現血小板計數低于10×103/mL,APTT大于正常值。
1.3 治療方法
所有病人都通過rt-PA溶栓治療,治療的劑量根據0.9mg·kg-1體重予以計算。輸注方式:以靜脈推注的途徑注射10%的藥物,其它90%的藥物通過靜脈滴注的途徑進行。溶栓之后的24小時之間不能通過口服阿司匹林、靜脈內肝素等進行抗凝治療。全部的病人在溶栓前、溶栓后2小時,以及溶栓后24小時予以采血。利用ADVIA 120計數器對血細胞EDTA樣本展開計數[2]。
2 結果
2.1 靜脈溶栓治療前后纖維蛋白原的改變情況
通過纖維蛋白原的改變情況能夠總結出:相比于溶栓前,溶栓后2小時的纖維蛋白原值明顯減小,溶栓后24小時逐步增加,但依然小于溶栓前的值(P<0.01),詳見表1。
2.2 靜脈溶栓治療前后D-二聚體的改變情況
D-二聚體的值在溶栓2小時之后相比于之前明顯增加,并在溶栓24小時后減小,但依然超過溶栓前的值(P<0.01),詳見表1。
2.3 靜脈溶栓治療前后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的變化情況
在溶栓后2小時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相比于溶栓前大大提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溶栓24小時后該值減小,并且與溶栓前的值大致相同(P>0.05),詳見表1。
3 討論
大部分對急性腦梗死的靜脈溶栓的雙盲分析,都沒有較好的對凝血指標展開對比。本文通過對比分析D-二聚體、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纖維蛋白原等對應凝血指標在溶栓治療過程中的治療效果,進而分析其指導臨床治療的作用與對溶栓治療的監測成效[3]。
通過分析顯示,纖維蛋白原的值對纖維蛋白凝塊的特性有著重要的影響,高纖維蛋白原值會使得纖維蛋白凝塊具有緊密、細薄的壓縮纖維,從而增強了纖溶酶的抵抗能力。因為溶栓的難度提升,溶栓前纖維蛋白原值較高的病人的死亡率要遠遠超過值較低的病人。在溶栓時,通過纖溶酶的作用,纖維蛋白原也出現了改變[4]。在本次試驗中,急性腦梗死的病人通過rt-PA給藥2小時之后,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值大大減小。雖然本次試驗的結果顯示,纖維蛋白原值在溶栓后24小時沒有出現較大的增加,但依然比溶栓前的值小(P<0.01)。
D-二聚體是交聯纖維蛋白降解的內容,只見于繼發性纖溶,能夠當作繼發性纖溶與原發性的關鍵指標。有資料顯示,在溶栓時,D-二聚體一般會增加,因此可以當作纖溶系統激活的重要內容。血漿D-二聚體檢測也對反映血栓性疾病溶栓治療有著較好的效果,能夠當作分析溶栓藥物使用量的對應指標。分析發現,溶栓后血管再通病人的血液中的D-二聚體遠遠超過未再通的病人。在外周動脈溶栓的分析中顯示,在rt-PA靜脈輸注結束后D-二聚體濃度大大增加,隨后在1小時之內會逐步降低,但直到溶栓后24小時,它的濃度依然超過溶栓前。本次試驗顯示,急性腦梗死病人的血漿D-二聚體值在溶栓后2小時大大增加,溶栓后24小時的值減小,但依舊超過溶栓前的值,這同時也符合D-二聚體的半衰期。
纖維蛋白降解產物是交聯纖維蛋白產物、非交聯蛋白、纖溶酶降解纖維蛋白原的總稱。如果出現就不會凝固,并且一些物質擁有抗凝血的效果。在治療周圍動脈阻塞以及心肌梗死病人時,纖維蛋白降解產物是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溶解作用標記,通過rt-PA治療后會大大增加[5]。在腦梗死的溶栓治療過程中都發現溶栓后纖維蛋白原降低而纖維蛋白降解產物提升的情況。本次分析發現腦梗死病人在溶栓治療時會出現相同的改變,在溶栓2小時之后,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的值顯著提升,并在溶栓后24小時又降低到之前的值(P>0.05)。
目前,關于急性腦梗死的凝血指標的分析還較少,特別是急性腦梗死對應的纖溶酶原的分析資料更少。本次試驗,對比了溶栓前后多個凝血指標的改變情況,并挑選了溶栓前后2小時,以及24小時,這3個時間點對不同凝血指標值展開分析,分析rt-PA對人體凝血以及纖溶系統的作用。研究的結果顯示,多個凝血對應的指標改變情況和纖溶作用機制相符。但因為本次試驗的樣本量較少,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與臨床的聯系較小。
參考文獻:
[1] 周鑫.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HCY水平與凝血及纖溶指標的相關性分析[D].
[2] 陳娟, 白青科, 趙振國, et al. 不同時間窗超急性期腦梗死靜脈溶栓后出血轉化及凝血標志物的變化的研究[J]. 中風與神經疾病, 2013(4).
[3] 孫旭紅[1], PaulTrouillas[2], MichelBertiller[2], et al. 不同劑量重組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靜脈溶栓對急性腦梗死后凝血指標的影響[J].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3, 38(6):710-713.
[4] 連麗霞, 張佩蘭, 羅玉福, et al. 比較靜脈溶栓與雙抗治療腦梗死后PLT、凝血指標、D-二聚體變化[J].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7(1).
[5] 張慧, 張振軍. 比較靜脈溶栓與雙抗治療腦梗死后PLT、凝血指標、D-二聚體變化及分析[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9, 6(2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