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益文 楊向峰 楊佳珍 黃家頌 陳金甌
摘要:本文概述了酒精抗疫的發展歷史,并重點提岀利用含量75%酒精度酒精蒸汽(乙醇)防御病毒傳染與使新冠病毒失活而產生抗原提呈形成獲得性免全過程內在機理的研究。
關鍵詞:酒精蒸汽(乙醇);新冠病毒;抗原提呈;獲得性免疫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2-336-01
酒精(乙醇)防御瘟疫早在三國時期(東漢末年)神醫華倫發明了“屠蘇酒”以用于防疫,后經唐朝人稱為藥王的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詳細記載其藥酒抗疫的作用。從中國幾千年的艱難抗疫歷史中,其酒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和作用。至今每年冬未春初即瘟疫易發的季節,武當道人仍釀造“屠蘇酒”用以消災避難,迎接新年。“屠”即屠殺鬼氣(瘟疫)“蘇”復蘇人氣(戰勝瘟疫,身體得以康復){1}。屠蘇酒雖屬藥物配置酒,但主要配伍的原料及起主要作用的乃是酒精。故,用酒精防御瘟疫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
歲值己亥未庚子春,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來勢兇猛,萬民惶恐,皆閉戶,道無舟車,萬巷空寂,其傳染性之烈,死亡率之高,前所未有。雖有口罩,防護服對病毒的傳播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防不勝防,一些醫護人員即使配戴了全套的防護用品,但仍然被傳染的例子告訴我們對病毒的防御一定要釆用切實有效的方法與措施給予阻止病毒對人體細胞的侵入與損害。本文作者根據“相似相溶”原理{2}以及酒精的脂溶性及能使病菌脫水的特性,提出利用吸入含量75%酒精度酒精蒸汽的方法來防御病毒傳染與使新冠病毒失活而產生抗原提呈形成獲得性免疫全過程的內容。
病毒對人類的侵襲以及高傳染性是由于病毒特定的特征所決定的。冠狀病毒主要由四種結構蛋白組成,包括刺(S),膜(M),包膜(E)和核衣殼(N)。刺突是冠狀病毒的三聚體糖蛋白,可確定冠狀病毒的多樣性和宿主嗜性,并介導冠狀病毒結合宿主細胞的表面特異性受體和病毒-細胞膜融合。當前的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屬于β冠狀病毒屬,并推測它可能通過刺突蛋白與人細胞表面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ACE2)相互作用,從而感染人呼吸道上皮細胞。冠狀病毒刺突蛋白在病毒感染的早期階段起關鍵作用{3};另外,由于病毒的體積尺寸較僅小為0.1nm 左右,如此微少的病毒顆粒(汽溶膠)會隨著空氣的氣流流傳到有效空間的各個地方;再者、由于病毒的結構是單螺旋式,極不穩定,在復制繁殖過程極易發生錯誤(也就是所謂的變異)當一種疫苗試驗成功后,隨著病毒復制的錯誤(變異)使人難以捉摸與對付。
因此本文作者提出:利用含量75%酒精度的酒精蒸汽(可以用加溫霧化器使酒精霧化或直接把酒精倒入手掌心,利用人體的溫度使酒精蒸發)把這些酒精蒸汽經常用鼻吸入經呼吸道進入人體防御病毒感染,使病毒失活而產生抗原提呈形成獲得性免疫。當病毒進入人體細胞之前或病毒從細胞復制繁殖出來之時。由于病毒的體積較少,這時如果碰到酒精蒸汽顆粒。由于酒精蒸汽的顆粒遠遠大于病毒,其酒精蒸汽顆粒就會把病毒覆蓋住,由于酒精的脫水,脂溶性,根據“相似相溶”的原理,酒精能夠破壞掉病毒由磷脂雙分子層構成的脂質包膜;同時,在接觸到病毒包膜表面的糖蛋白時,使蛋白質脫水變性即酒精顆粒的脂溶性使病毒的刺突蛋白脫水,溶解從而使病菌失活。這失活的病菌在人體內成為抗原提呈(抗體)使人體免疫細胞產生記憶,從而在人體內產生獲得性免疫反應,從而啟動、調控和維持免疫應答繼而使人體發動更為精準的免疫攻擊{4},用這方法不論病毒如何變異,人體同時對應產生不同的免疫應答殺滅病菌(包括一切經呼吸道感染的一切病毒)這時如再以中藥調理,修復受損的機體,使人體器官的各個功能得以恢復,增強人體自身免疫力而使身體康復及不受病毒的侵害。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
{2}百度百科
{3}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藥學院湖北省天然藥物化學與資源評價重點實驗室李華團隊于中國科學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ChinaXiv上發表了一篇名為《Furin, a potentialtherapeutic target for COVID-19》的論文摘錄
{4}秦志海,顧漩《叩開免疫之門》057-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