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娟

摘要:目的:探究復發性髕骨脫位患者運用關節鏡輔助下半腱肌解剖重建內側髕股韌帶治療的臨床價值。方法:選擇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40例復發性髕骨脫位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關節鏡輔助下半腱肌解剖重建內側髕股韌帶治療)和對照組(髕骨內側緊縮術及外側松解術治療)各20人。對比兩組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情況。結果:與對照組相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91.31±2.36)分較高(P<0.05)。結論:復發性髕骨脫位患者運用關節鏡輔助下半腱肌解剖重建內側髕股韌帶治療后,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其臨床價值較顯著。
關鍵詞:關節鏡;內側髕股韌帶;復發性髕骨脫位
【中圖分類號】R81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2-131-01
復發性髕骨脫位這一骨科疾病在臨床中存在較高的發病率,青少年女性是該病的多發人群。因多次或一次創傷性脫位后,引起關節支持組織不能良好的愈合是導致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同時在潛在解剖異常的膝關節中,該病的發生率也較高[1]。髕骨復發時間越長,次數越多,則對膝關節具有越大的損害,早期得不到及時治療,將會導致嚴重并發癥發生。例如骨性關節炎、降低膝關節的運動功能、膝關節游離體、膝關節滑膜增生及髕骨軟骨軟化癥等,因此加強對有效治療方法的積極探究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2]。遂本文主要探究復發性髕骨脫位患者運用關節鏡輔助下半腱肌解剖重建內側髕股韌帶治療的臨床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40例復發性髕骨脫位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人,其中觀察組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齡(39.68±10.14)歲;對照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齡(40.26±9.65)歲。影響組間比較的兩組之間沒有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髕骨內側緊縮術及外側松解術治療,入路選擇在前內側,將皮瓣向前外側掀開,把髕骨內外側支持帶切開,上、中、下三部分為外側松解的范圍。緊縮縫合內側支持帶,不需要縫合外側支持帶。
觀察組實施關節鏡輔助下半腱肌解剖重建內側髕股韌帶治療,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協助患者采取平臥位,將止血帶綁在大腿根部,實施關節鏡檢查,入路選擇在膝關節前內側和前外側,對關節腔進行全面探查。通過刨刀清理干凈關節腔內增生的滑膜,利用等離子刀修整損傷的軟骨,將膝關節游離體取出,并松解髕骨外側的支持帶。對膝關節進行屈伸,在關節鏡下對膝關節活動度進行動態觀察,直到順利的將髕骨推向內側。然后在脛骨結節內側取一大小為3cm的弧形切口,將半腱肌止點顯露出來,對半腱肌進行游離,通過取腱器將肌腱取出,同時對粘連的肌肉進行剝離,使用不可吸收縫線鎖邊縫合肌腱的游離端。在髕骨內緣做一大小為3cm的縱行切口,髕骨重建點選擇在髕骨內緣中上1/3的位置,將髕骨顯露出來,再在股骨內側髁上做一切口,大小為4cm,股骨重建點選擇在股骨內側髁內收肌結節部位,將肌腱拉緊后對膝關節進行屈伸,在關節鏡的作用下,對不同屈伸角度下髕股關節的對合關系和髕骨的運動軌跡進行觀察,將肌腱的張力調整好,在屈膝30°的情況下,使用一枚鉚釘在股骨側固定肌腱,通過鉚釘縫合線對肌腱進行加固縫合。將各個切口依次縫合好,在伸直位對可調節支具進行保護固定。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情況。其中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主要包括下蹲、腫脹、疼痛、不穩定、上樓、交鎖、附著裝置及跛行八項,分值分別為5分、10分、25分、25分、10分、15分、5分及5分,總分越高表示患者具有越好的膝關節功能。
1.4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均數±標準差)”表示膝關節功能評分,通過“t”檢驗,結果存在明顯差異時,用P<0.05表示。
2結果
對比兩組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治療后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在不斷發展和成熟關節鏡技術的影響作用下,在治療骨科疾病過程中,關節鏡已經得到十分廣泛的應用。利用膝關節鏡,能夠對關節內的病變和損傷進行仔細觀察,能夠在關節鏡下將增生的滑膜組織切除,將膝關節游離體取出,對關節軟骨和半月板的損傷進行妥善處理[3]。同時能夠在關節鏡下對髕骨的脫位狀況進行準確評估,可以對髕股關節間隙的變化情況和髕骨的運動軌跡進行直觀的觀察,從而使錯誤情況的發生減少。在關節鏡的作用下能夠精確的松解外側支持帶,防止出現創傷。關節鏡屬于一種微創手術,相比于傳統開放性手術,其存在較小的手術創傷、較少的術中出血量,能夠徹底的清理關節腔,且術后具有較快的恢復時間,可以使術后感染情況的發生明顯降低[4]。
通過松解髕骨外側結構和重建內側的結構,能夠使髕骨的穩定性恢復,將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但是在手術期間需要對以下幾點內容特別注意:(1)將髕骨外側支持帶徹底松解;(2)對內側髕骨韌帶的股骨止點和髕骨進行精確定位;(3)妥善固定,避免髕骨脫位出現復發情況;(4)重建過程中應當具有適中的MPFL張力,防止張力不足或過大。
本文經研究顯示,治療前兩組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治療后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復發性髕骨脫位患者運用關節鏡輔助下半腱肌解剖重建內側髕股韌帶治療后,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應當積極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程俊,程良禮,范聲念.關節鏡輔助下治療習慣性髕骨脫位合并髕骨骨軟骨骨折的療效[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5):145-146.
[2]項毅,孟祥飛,續力民,楊春寶,郭英萍.關節鏡輔助下帶線錨釘修復內側髕股韌帶治療急性髕骨脫位[J].中國醫學創新,2018,15(25): 99-102.
[3]陳巍,李彬,鄭磊,劉意來,王程遠,楊洪彬.關節鏡輔助下雙束解剖重建內側髕股韌帶治療復發性髕骨脫位[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8,26(08):56-58.
[4]王慶,毛建杰,徐兵.關節鏡輔助下內側髕股韌帶重建聯合外側支持帶松解治療復發性髕骨脫位的臨床觀察[J].雙足與保健,2018,27(14):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