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李洪波 蘇鴻明

摘要:目的:對比分析鋪地藍口服液聯合西藥對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方法:隨機抽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84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為研究主體,同時將其平均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給予對照組頭孢呋辛鈉、利巴韋林注射液治療;而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加用蒲地藍口服液,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結合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較小,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研究表明,鋪地藍口服液聯合頭孢呋辛鈉、利巴韋林注射液能夠有效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同時促進機體炎癥因子水平的降低,加快臨床癥狀的消退,并且用藥后無不良反應發生,因此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蒲地藍口服液;頭孢呋辛鈉;利巴韋林注射液;上呼吸道感染
【中圖分類號】R18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2-149-02
引言: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內科臨床上的常見疾病,由于人類的呼吸系統非常脆弱,較易受到病毒與細菌的感染,因此上呼吸道感染多數見于呼吸內科臨床。近年來,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且存在反復發作的現象,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1]。截止今日,國內醫療技術逐步提高,用于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抗病毒制劑與抗生素的種類越來越多,但是結合實際臨床情況來看,其抗病治療效果不佳,反復使用抗生素會導致病毒及細菌對藥物產生一定的抗藥性,因此進一步減弱了患者的抵抗力?;诖?,本文抽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84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為研究主體,對比分析鋪地藍口服液聯合西藥對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84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為研究主體,同時將其平均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給予對照組頭孢呋辛鈉、利巴韋林注射液治療;而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加用蒲地藍口服液,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42例觀察組患者性別比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分布:18-40歲,平均年齡(30.24±2.16)歲;病程分布:2-46h,平均病程(30.25±0.97)h;體溫在37.6-43℃之間,平均體溫(40.56±1.47)℃。42例對照組患者性別比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分布:19-41歲,平均年齡(35.36±2.67)歲;病程分布:3-47h,平均病程(36.54±1.02)h;體溫在36.7-42℃之間,平均體溫(39.88±2.03)℃。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病程分布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本次研究中將給予42例對照組患者常規西藥治療,具體選藥:頭孢呋辛鈉、利巴韋林注射液。治療過程中給予物理降溫,積極鼓勵患者多飲水、多休息。用藥劑量:頭孢呋辛鈉0.25g+生理鹽水1ml,充分混合后實施肌肉注射;利巴韋林注射液10-15ml/kg,早晚2次實施靜脈滴注,平均20min/次[2]。
1.3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主要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具體將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3個不同層級,其中顯效的判斷標準為: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退,并無不良反應發生;有效的判斷標準為: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好轉,并無不良反應發生;無效的判斷標準為:患者的臨床癥狀毫無好轉跡象,同時可能出現不良反應[4]。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作為數據處理工具,主要作用于本次研究中所產生的相關數據信息的統計與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患者的計量資料,采用x2、t檢驗兩組患者的計數資料。當(P<0.05)時,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5]。
2 結果
結合表1所示,觀察組患者顯效例數為30例,有效例數為10例,無效例數僅為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5.24%;對照組患者顯效例數為27例,有效例數為9例,無效例數高達8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5.71%。兩組間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6]。
3 討論
結合本次研究發現,采用了中西醫聯用的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更好,較之對照組患者療效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證明,蒲地藍口服液聯合頭孢呋辛鈉、利巴韋林注射液對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能夠出色的抑制多種細菌及病毒的侵入,有效避免患者上呼吸道的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咽部以及主支氣管受到致病微生物的侵入而導致的炎癥,自身具備泛發性及易感性。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呼吸道會發生卡他性滲出,加之致病微生物所釋放出的毒素,因此臨床表現以頭痛、咳嗽、發熱、咽痛、流涕以及咽部腫痛為主,癥狀表現輕微程度的患者可自愈,癥狀嚴重者會對患者本身的支氣管、心臟以及肺部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時刻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中醫認為肺主皮毛,開竅于鼻,較易受到外邪的感染,治療時更注重清熱散寒和宣肺解表。而蒲地藍口服液中的蒲公英、板藍根等味苦性寒,恰好印證了這一藥理,以此達到清熱解毒的治療效果。蒲公英、板藍根、黃芩、苦地丁四味藥材的聯用能夠較好的發揮抗菌與抗病毒作用,明顯改善患者鼻塞、發熱、流涕、咽部腫痛的癥狀。
綜上所述,鋪地藍口服液聯合頭孢呋辛鈉、利巴韋林注射液能夠有效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同時促進機體炎癥因子水平的降低,加快臨床癥狀的消退,并且用藥后無不良反應發生,因此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何永堅,梁泳珊,劉嘉雯. 1039例兒童上呼吸道感染處方用藥構成分析與評價[J]. 兒科藥學雜志,2018,24(01):37-39.
[2]李春梅. 分泌型IgA聯合常規抗感染藥物治療對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炎癥反應、免疫應答的影響[J]. 海南醫學院學報,2018,24 (01):60-63.
[3]錢丹,李穗華,徐鳳霞. 兒童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發作病因分析與防治措施[J]. 中國醫學創新,2018,15(02):94-98.
[4]陳鑫. 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聯合小兒豉翹清熱顆粒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臨床觀察[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8,27(01):98-100.
[5]周國強,李哲,葉柱均,朱振武. 急診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藥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05):118-119.
[6]張士龍,于勇,肖璐. 熱毒寧注射液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質量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評價與Meta分析[J]. 湖南中醫雜志,2018,34(03):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