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
摘要:目的 對影響微生物檢驗結果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質量控制策略。方法 取常規微生物檢驗標本60例為Y組,實施檢驗質控標本60例為X組,對比檢驗誤差率。結果 采用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前,出現誤差標本量11例,誤差率達到18.3%;實施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后,出現誤差標本量4例、誤差率控制到6.7%,在誤差率指標上兩組檢驗結果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1]。人員、操作、標本等是造成檢驗誤差的主要因素。討論 對于影響微生物檢驗結果的因素進行質量控制,可降低微生物檢驗結果的誤差率,提高檢驗準確率。
關鍵詞:微生物;檢驗;因素分析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2-178-02
病原微生物是誘導各種疾病產生的根源,加強對微生物的檢驗,找到影響微生物檢驗質量和效率的各種因素,對其進行綜合分析,就顯得非常重要。由于病原微生物的體積小、數量多,很容易造成錯誤的檢驗結果,進而導致一系列檢驗問題的產生。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5.05-2016.05本單位檢驗科已經實施微生物質量檢驗控制,選取60例檢驗標本作為X組,其中體檢和水檢標本各30例。同時選取2015年5月之前未實施微生物質量檢驗控制標本60例作為Y組,其中體檢和水檢標本分別為31例和29例[2]。
1.2檢驗方法
X組:首先分析影響微生物檢驗結果的因素,然后制定質量控制措施,提高微生物檢驗結果的準確率,降低檢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誤差事件。
Y組:采用常規微生物檢驗方法(側重檢驗前的工作),要求檢驗者在接收試劑、試液和培養基時應該有詳細的記錄,必要時在試劑、試液以及培養基的容器上標注好接收日期,對于不穩定的試劑、試液和培養基要標注好日期以及特殊的儲存條件。
1.3質量檢驗對比指標
對于兩組標本的檢驗誤差進行分析,對于微生物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其中誤差率=誤差樣本量/總樣本量×100%。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通過SPSS20.0分析,計數數據(%)通過x2檢驗,計量數據(±s)通過t檢驗,以P<0.05為差異顯著。
2結果
2.1兩組標本的誤差率
通過對兩組標本的檢驗結果進行分析,得到下表1所示數據:X組出現誤差標本量4例、誤差率為6.7%,Y組出現誤差標本量11例,誤差率為18.3%,在誤差率指標上兩組檢驗結果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3]。
2.2兩組標本檢驗影響因素分析
對于兩組標本產生的15例檢驗誤差情況進行分析,得到如下表2數據:兩組標本中共出現人員因素導致檢驗誤差標本5例,比例33.3%,操作和標本因素導致檢驗誤差標本各4例,比例都為26.7%,其他因素導致檢驗誤差2例,比例13.3%。
2.3檢驗影響因素分析
(1)人員因素? 微生物檢驗效果與人員素質有很大的關系,只有通過正確的操作才能體現出檢驗的價值[4]。比如革蘭氏染色,可以通過對標準質控菌株的染色來反應檢驗人員操作和試劑本身的質量,檢驗質量能否得到保證,反應檢驗人員對檢驗工作的認真程度。合格的檢驗人員不只是能夠真實的記錄檢驗數據,更是能夠嚴格的按照檢驗流程來進行檢驗工作,比如依靠經驗發現檢驗中以前很少見的菌種、污染率的增加等。
(2)操作因素? 在微生物培養中要嚴格記錄溫度、氣體濃度等指標,嚴格按照檢驗流程要求實施操作。在檢驗方法中,要設立空白對照組,防止其他污染導致檢驗結果出現誤差,同時也要設置合理的質控頻率,進行質控試驗,將質控菌落與常規檢驗一同進行,不能將質控菌落安排單獨的檢驗試驗,當質控標準菌株的內在敏感性出現變化后要及時更新菌種。
(3)標本因素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在標本采集前,未對標本類型進行標注,對于體檢標本的來源、年齡等沒有做好詳細的記錄,導致標本來源不明,會對檢驗結果造成直接的影響[5]。②標本采集過程規范性不強,采集過程受到細菌等的污染,導致檢驗結果出現誤差,在檢驗過程中未對微生物限度進行檢查,對于防腐劑抑菌效力測定不夠準確。
(4)其他因素? 包括:①微生物檢驗室消毒措施不夠,隔離和消毒不能同步進行,很多檢驗室僅依靠紫外線消毒燈對環境中細菌進行控制。②檢驗室人員流動過大,人員本身消毒措施不到位,導致檢驗結果出現誤差。③無菌實驗室、凈化實驗室、生物安全實驗室等未按照標準流程進行隔離防護。
3討論
做好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應該結合日常檢驗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制定相關的對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
(1)提高檢驗人員的檢驗素養 定期組織微生物檢驗人員進行檢驗知識培訓,從理論和操作技能兩方面進行學習,重點培訓檢驗人員在檢驗中對于檢驗流程的熟悉性以及是否按照檢驗標準進行檢驗。
(2)嚴格控制操作流程? 對于試劑質量加強管控,觀察顏色以及氣泡情況,從外觀上評定試劑質量問題,若已經失效,立即更換新檢驗試劑。培養基和試劑使用前要對其滅菌要求、選擇性等進行評估,采用陽性對照菌做質控,按照培養基和試劑標簽說明做好儲存工作[6]。
(3)提高標本送檢的規范性 檢驗試劑與培養基要做好記錄,標記試劑類型,記錄好標本來源、患者年齡等基本信息,保證采集的標本能夠達到檢驗質量的要求。在標本采集中要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執行無菌操作,樣本采集完后立即送檢或者在規定時間內送檢
(4)其他質控措施? 微生物室內每天都要持續進行紫外線燈殺菌,保持通風廚通風,減少人員流動[7]。檢驗工作完成后,對于檢驗用具及時進行清洗消毒,消毒完和未消毒工具分開存放,減少對于微生物檢驗結果的影響。
本文研究表明:檢驗科采用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前,出現誤差標本量11例,誤差率達到18.3%;實施微生物檢驗質量控制后,出現誤差標本量4例、誤差率控制到6.7%,在誤差率指標上兩組檢驗結果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人員、操作、標本等是造成檢驗誤差的主要因素[8]。
參考文獻:
[1]岳婷婷.疾控中心微生物實驗室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與措施[J].中國校醫,2018,32(4):18-19.
[2]黃啟紅,熊娟,蔡大川.微生物潔凈室管理與檢測質量控制規程的探討[J].食品工程, 2018,26(2):5-8.
[3]熊彥東.影響微生物檢驗結果準確性與可靠性的因素分析[J].心理月刊,2019,37(15):27-28.
[4]國顯紅.檢驗科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與病原菌耐藥性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 2019,17(23):196-197.
[5]劉金霞.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影響因素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2018,45(3):40-42.
[6]王占福,劉金超.探討自體顆粒脂肪移植在面部凹陷填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及遠期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03):98-100.
[7]郭健.微生物檢驗結果的主要影響因素及質量控制策略[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03):102-104.
[8]王全武.早期低劑量腸內營養支持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03):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