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壯壯 趙蓉 吳紅
摘要:目的:對西藏地區嬰兒顱內出血患兒振幅整合腦電圖的特點以及患兒預后進行分析,從而對患兒預后做出預估。方法:回顧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兒科診治的30例顱內出血患兒的振幅整合腦電圖結果,并收集同期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的其他無神經系統病癥累及患兒30例,并對這60名患兒出院后進行1-3個月隨訪。結果:1年半時間內診斷顱內出血患兒34例,行振幅整合腦電圖檢查者30例,對這些患兒進行隨訪1-3個月。共有11例失去聯系;4例出院后1天內死亡;預后良好35例;預后不良10例;顱內出血組aEEG不同分級患兒間預后的結果表明:正常、輕度異常、重度異常的患兒預后不良率分別為25%、60%、90%,對照組aEEG不同分級患兒間預后的結果表明:正常、輕度異常、重度異常的患兒預后不良率分別為4%、25%、100%,經x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嬰兒顱內出血振幅整合腦電圖結果越重,預后越差。
關鍵詞:西藏地區;嬰兒;顱內出血;振幅整合腦電圖;預后
【中圖分類號】R27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2-196-01
前言
顱內出血是目前導致嬰兒尤其是新生兒早期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由于該疾病臨床表現不典型,缺少特異性,漏診率較高【1】。振幅整合腦電圖(amplitude-integrated EEG, aEEG)是一種側重提取顯示長時間腦電監測的幅度信息,從而反映出大腦電活動的基本狀態與規律。與常規腦電圖相比,aEEG 具有電極少、操作簡單、圖形易判讀、可標注臨床事件,可防止因護理操作所產生的的運動偽差而干擾結果判讀,對患兒腦損傷預后的判斷提供可靠指標【2】。我科于2016年引進振幅整合腦電圖(型號:Nicolet Monitor),神經組醫師能熟練操作此設備。目前國內在aEEG在顱內出血的嚴重程度及預后的判斷方面的研究不多,西藏地區尚無此方面的報道。因此,積極開展嬰兒顱內出血振幅整合腦電圖特點及其與預后關系評估十分必要。
1.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因顱內出血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兒科住院治療的34例顱內出血患兒的臨床資料。除外偽差較多,無法判讀4例,共計30例,并收集同期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的其他無神經系統病癥累及患兒30例。其中顱內出血組患兒:男18例,女12例,對照組患兒:男20例,女10例,年齡范圍: 30分鐘-12個月。納入標準:①影像學(CT或MRI或頭顱B超)證實確有顱內出血;②父母世居高原地區且患兒出生于高原地區;③嬰兒患者。排除標準:①外傷所致顱內出血;②母親凝血功能異常
2振幅整合腦電圖檢查方法和判讀
使用振幅整合腦電圖(型號:Nicolet Monitor)對顱內出血組及對照組患兒進行腦電圖記錄。電極位置:雙側頂骨附近,相當于國際10-20系統的P3-P4位置。電極安放前局部皮膚用酒精棉簽或磨砂膏充分清潔,去除局部油脂,如頭發過密,需局部剔除毛發。一般記錄時間為2-4小時/次。通常aEEG結果分為三類:1. 正常aEEG:振幅正常(波帶上邊緣幅度值>10uV,下邊緣幅度值>5uV);2.輕度異常aEEG:振幅輕度異常(波帶上邊緣幅度值>10uV,下邊緣幅度值≤5uV;或振幅正常但伴有癲癇樣電活動的aEEG,原始腦電偶見癲癇波);3.重度異常aEEG:振幅重度異常(波帶上邊緣幅度值<10uV,下邊緣幅度值<5uV,睡眠周期消失,原始腦電可見多量癲癇波成簇或持續出現)。
3.隨訪方法及預后評估
以出院后3個月或者3月內死亡時間為隨訪終點,采用門診隨訪,對于一些地處偏遠地區,不能夠按時至門診隨訪者采用電話隨訪,預后評估根據丹佛發育篩查量表,能完成到相應年齡段的動作表示預后良好,反之則預后不良。
4.數據處理及統計方法
采用SSPS 16.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分析和 Spesrman等級相關分析。
結果
1.aEEG結果
在病例組30人,連續型腦電圖20人(66.6%),睡眠-覺醒周期成熟2人(6.8%),發生癇樣活動8人(26.6%),對照組30人,連續型腦電圖27人(90%),睡眠-覺醒周期成熟2人(6.8%),發生癇樣活動1人(3.2%),采用SSPS 16.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組間采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a=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中,病例組與對照組之間連續型腦電圖P=0.028,x2=4.812;病例組與對照組之間睡眠-覺醒周期成熟P=1.0,x2=0.000;病例組與對照組之間發生癇樣活動P=0.011,x2=6,405。
2. aEEG結果與預后相關性
共納入60例患兒,顱內出血患兒30例,非顱內出血患兒30例,其中顱內出血組:正常aEEG 4例(13.4%),預后良好3例,預后不良1例。輕度異常aEEG 15例(50%),預后良好6例,預后不良9例。重度異常aEEG 11例(36.6%),預后良好1例,預后不良10例。對照組:正常aEEG 25例(83.3%),預后良好24例,預后不良1例。輕度異常aEEG 4例(13.3%),預后良好3例,預后不良1例。重度異常aEEG 1例(3.4%),預后良好0例,預后不良1例。aEEG不同分級患兒間預后經x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顱內出血組與對照組之間腦電圖結果及預后經x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之間腦電圖結果x2=29.909,P=0.000,兩組之間預后結果x2=20.376,P=0.000)。
討論
1.預后分析
本研究的60例患兒,對其進行隨訪1-3個月(顱內出血患兒30例,其他疾病患兒30例)。共有11例失去聯系(顱內出血組6例,其他疾病患兒5例);4例出院后1天內死亡(均為顱內出血組患兒);預后良好35例(顱內出血組4例,其他疾病組31例);預后不良10例(顱內出血組7例,其他疾病組3例);這與樂瑋琳的研究結果相似【3】。
2.aEEG結果與預后相關性分析
本研究的60例患兒,(顱內出血患兒30例,非顱內出血患兒30例),兩組之間連續型腦電圖P=0.028,x2=4.81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其他疾病的患兒aEEG腦電圖的連續型優于顱內出血患兒;兩組之間睡眠-覺醒周期成熟P=1.0,x2=0.0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其他疾病的患兒aEEG腦電圖與顱內出血患兒的aEEG腦電圖均無睡眠-覺醒周期,這個與嬰幼兒腦組織發育有關。
顱內出血組aEEG不同分級患兒間預后的結果表明:正常、輕度異常、重度異常的患兒預后不良率分別為25%、60%、90%,經x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334,P=0.042),對照組aEEG不同分級患兒間預后的結果表明:正常、輕度異常、重度異常的患兒預后不良率分別為4%、25%、100%,經x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1.000,P=0.004),隨著aEEG異常程度升高,預后不良率增加。
綜上所述:aEEG結果越重,預后越差;因此對于顱內出血患兒,應積極救治,盡可能減少其遺留的神經系統后遺癥。當然本研究病例僅為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單中心、小樣本結果,有待于進一步多中心、大樣本臨床研究。
參考文獻
【1】王芳.42例新生兒顱內出血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4,8(22)125-126.
【2】El-Dib M, Chang T, Tammy TN, et al. 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 in neonates. Pediatr Neurol. 2009,41:315-326.
【3】樂瑋琳.晚發型維生素K缺乏癥并顱內出血40例臨床特征與預后 [D]. 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湖北:華中科技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