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麗 張媚 彭美華

摘要: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是構建分級診療體系、破解“看病難”問題的關鍵所在,本文在總結鄉鎮衛生院治療常見病和多發病的醫療定位、我國農村基本公衛服務的實施主體及具有廣泛農村群眾基礎等特點的基礎上,認為鄉鎮衛生院具有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的獨特條件,并系統分析鄉鎮衛生院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現存的問題,最后提出應從人才引進和培養、中醫藥健康管理、中醫藥文化及制度保障四個層面進一步提升鄉鎮衛生院的服務能力。
關鍵詞:中醫藥特色優勢 鄉鎮衛生院 服務能力
【中圖分類號】R19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2-239-02
鄉鎮衛生院是我國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服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患者的就醫行為,是構建分級診療體系、破解“看病難”問題的關鍵所在。隨著經濟條件的不斷改善和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農村居民醫療保健支出占消費性支出的比重不斷提升,如何滿足農村居民對醫療服務數量和質量“雙重需求”的快速增長,提升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是關鍵。但是國內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分析得出我國鄉鎮衛生院的服務能力有下降趨勢[[i]][[ii]],本文從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的視角探討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期望對提升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提供對策建議。
1.鄉鎮衛生院具有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的獨特條件
中醫藥特色優勢是中醫藥相對其他醫學(主要是西醫)所表現出來的獨特本質與比較優勢,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是當今中醫藥發展的重要戰略[[iii]]。國醫大師孫光榮2017年系統總結中醫藥診療具有個性化的辨證論治、調治求衡的防治原則、人性化的治療方法、多樣化的干預手段、天然化的用藥取向等五大特色和臨床療效確切、用藥相對安全、服務方式靈活、費用比較低廉、創新潛力巨大、發展空間廣闊等六大優勢。在“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背景下,鄉鎮衛生院具有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的獨特條件:①鄉鎮衛生院治療常見病和多發病的醫療定位,能充分發揮中醫藥適宜技術在防治常見病多發病中的優勢和作用,簡單易行且費用低廉;②鄉鎮衛生院作為我國農村基本公衛服務的實施主體,承擔著開展中醫藥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的職責,能充分發揮中醫藥倡導“治未病”、注重保健和疾病臨床前期、先兆癥狀干預的特色優勢;③鄉鎮衛生院直接服務于廣大農村居民,具有傳播中醫藥文化的群眾基礎和先行條件,傳承和發揚中醫藥文化,有利于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促進中醫藥特色優勢的發揮。
2. 鄉鎮衛生院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現存問題及原因分析
2.1 中醫醫療服務能力亟待提高
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18》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底,我國共有鄉鎮衛生院36551個,雖然96%的鄉鎮衛生院能提供中醫服務,不過僅36.6%的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類臨床科室(如表1所示)。全國鄉鎮衛生院門急診人次中中醫科門急診人次僅占6.5%,遠低于內科(占比39%)、全科醫療科(占比23.7%)。
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①中醫藥療效有待加強。存在“專病專方”現象,不考慮病人的個體差異,無法體現中醫藥醫療強調整體觀、辨證論治的特色,中醫藥醫療效果“因人而異”;②中醫診療技術面臨風險。在西醫技術的沖擊下,部分中醫診療技術被取代,如中醫藥改善腎功能正在被西醫的透析所取代,且部分中醫診療技術會導致疼痛,需求者越來越少,存在無人傳承的風險。③中醫藥人才緊缺。鄉鎮衛生院普遍存在人才年齡偏大、人才儲備不足、中醫藥人才鏈斷裂的現象。首先,中醫藥人才引進渠道不暢,進不來和留不住同時存在。其次,中醫藥人才培養效率不高,高層次中醫藥人才緊缺。④政策保障不到位。首先,適宜中醫醫療技術得不到醫保政策支持。如有些地區醫保政策明確規定“中醫、民族及物理輔助治療類別每天共計不超過4種,每天每種不超過1次(同一項目不同部位按一次計算),超出上述標準的費用基金不予支付”,極大限制了中醫藥診療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其次,中醫醫療服務定價標準較低,甚至一些項目無法收費,對醫生的中醫醫療選擇行為激勵不夠。
2.2中醫藥健康管理有待改進
家庭醫生作為中醫藥健康管理的實踐者,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①中醫類別醫生配置比例未達標。截止2017年底,全國中醫類別職業(助理)醫師數為527037人,且地區分布差異明顯,導致部分家庭醫生團隊無中醫類別醫生,或者多個家庭醫生團隊共用同一個中醫類醫生的現象。②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內容不滿足居民健康管理需求。據《中國家庭健康大數據報告(2017)》數據,93%的被訪者認為“積極的健康管理方案”比“更先進的醫療技術設備”更重要,但實際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工作以開展體制辨識服務和提供中醫藥適宜技術為主,很少提供中醫藥健康管理方案的制定服務;③由于醫療機構間信息未實現互聯互通,導致農村重點人群尤其是慢性病患者中醫藥健康管理率低。
2.3中醫藥文化傳播效果需要強化
目前,鄉鎮衛生院中醫藥文化傳播活動主要有發放中醫藥養生保健類宣傳資料、舉辦中醫藥文化講座。不過文化傳播效果可進一步強化,主要表現宣傳資料發放效果有限,無法轉化成有效的中醫健康行為;而中醫藥文化講座活動參與人群基本固定,受益人數少,活動的覆蓋面窄,且沒有連續性,間隔周期更長,缺乏事后的跟蹤監督。
3 促進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提升的對策建議
3.1 完善中醫藥人才引進和培養制度
①進一步加強與高校合作交流,對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增加大學生對鄉鎮衛生院的了解,消除偏見;②加大培訓力度,充分利用多點執業政策及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契機,切實提升鄉鎮衛生院中醫藥人員的醫療服務能力;③探索建立起公平、公正的用人機制及晉升渠道,確保人才能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3.2 改進中醫藥健康管理內容及標準
[[i]]徐杰.鄉鎮衛生院運行機制述評[J].衛生經濟研究,2018(07):3-5.
[[ii]]高倩,王子偉,閆磊磊.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提供的回顧性研究[J].醫學與社會,2018,31(10):15-17+21.
[[iii]]楊海豐,崔志偉,王茂,等.我國中醫優勢病種分布狀況及特點[J].中醫雜志,
2012,53(04):285-287.
【基金項目】成都中醫藥大學社科預研項目(項目編號030036163);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四川省中醫藥發展體制機制政策調查》(2019)
【作者簡介】袁小麗,女,講師,博士,研究方向:衛生健康、醫療保險、中醫藥發展。
【通訊作者】張媚,女,教授,博士,Email: 9374368@qq.com
①拓寬中醫藥健康管理的服務內容,探索中醫藥健康管理方案制定服務,針對特殊人群制定專門的中醫藥特色服務包;②探索評價中醫藥健康管理效果機制,制定中醫藥健康管理的頻率和服務質量標準;③保證每個家庭醫生團隊配置一個及以上的中醫類醫師,進一步提升全人群的中醫藥健康管理率。
3.3 提升中醫藥文化傳播效果
①充分利用網絡,加強鄉鎮衛生院的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微信群、QQ群等各種途徑開展中醫藥文化傳播活動,擴大活動受眾范圍,提升傳播頻次;②鼓勵鄉鎮衛生院開展中醫藥進村入戶,通過講解、體驗等形式,弘揚中醫藥文化,提升居民中醫藥認同度。
3.4 完善政策配套措施
重點加強與醫保政策銜接,調整不利于鄉鎮衛生院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的相關報銷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可適當引導醫保政策向中醫藥傾斜,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的優勢;積極推進中醫優勢病種的單病種付費制度,達到“患者少花錢、醫院增收入、醫保減支出”的共贏效果。
參考文獻:
[1]徐杰.鄉鎮衛生院運行機制述評[J].衛生經濟研究,2018(07):3-5.
[2]高倩,王子偉,閆磊磊.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提供的回顧性研究[J].醫學與社會,2018,31(10):15-17+21.
[3]楊海豐,崔志偉,王茂,等.我國中醫優勢病種分布狀況及特點[J].中醫雜志, 2012,53(04):285-287.
【基金項目】成都中醫藥大學社科預研項目(項目編號030036163);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四川省中醫藥發展體制機制政策調查》(2019)
【作者簡介】袁小麗,女,講師,博士,研究方向:衛生健康、醫療保險、中醫藥發展。
【通訊作者】張媚,女,教授,博士,Email: 93743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