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在醫聯體建設形勢下,統計分析報告某地市級醫聯體建設牽頭單位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間開展醫師外出會診的總體工作情況。? 方法:通過統計醫院管理部門的《醫師外出會診登記本》等登記本和工作報表,收集統計分析數據。 結果:醫師外出會診總量呈逐年下降趨勢,院際會診中地市級醫療機構受邀會診占比逐年下降,院際會診以本市區內和綜合性醫療機構為主,醫聯體單位間會診占比逐年下降。結論:醫聯體建設初期促進醫師外出會診效果顯著,地市級醫聯體牽頭單位應向省部級醫療機構學習提升,當地的醫師外出會診配套收費法規細則有待完善。
關鍵詞:醫聯體;醫師;外出會診;統計
【中圖分類號】R-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2-325-02
醫師外出會診是指醫師經所在醫療機構批準,為其他醫療機構特定的患者開展執業范圍內的診療活動[1]。上世紀80年代,我國醫師外出會診基本上由醫院操作。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醫療服務需求的快速增長,在醫聯體建設形勢下,醫師外出會診的形勢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本文對某地級市三甲醫院2017-2019年院際間的醫師外出會診統計分析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數據來源
院際間的醫師外出會診包含本院醫師外出到其他醫療機構會診和邀請其他醫療機構醫師外出來到本院會診兩大部分,醫院醫務管理部門負責審核院際的醫師外出會診和醫聯體建設工作,設立《醫師外出會診登記本》、《邀請外院醫師會診登記本》、《院外會診工作督查表》,以及醫聯體建設工作報表,本文通過登記本和報表收集數據。
1.2方法與標準
統計2017-2019三年間年度會診量、地域來源的分布情況、醫療機構類別、是否為醫聯體單位等,分析三年間院外會診數據的構成比,采用卡方檢驗統計學方法,用excel錄入數據,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分析,以0.05為檢驗水準,P值小于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總體情況
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該院三年間共記錄院外會診428例,本院醫師外出至其他醫療機構會診135例,邀請外院醫師來本院會診293例,相關醫療機構35家,醫聯體單位22家。
2.2會診時間分布情況統計,3年間全年每個月份都有院外會診業務,2017年162例,2018年157例,2019年99例,呈逐年下降的趨勢。通過統計學分析得得知, P<0.01,表明3年間本院醫師外出會診的占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3會診醫療機構地域分布情況
三年中,院際的醫師外出會診以市內為主,共計350人次,占比79.43%,其中邀請外院醫師285人次,本院醫師外出55人次;其次是自治區內的其他市,共計82人次,占比19.15%,邀請外院醫師來2人次,本院醫師外出80人次;最少的是國內其他省份,僅邀請外院醫師來6人次,占比1.40%;層次差異較為顯著。
2.4醫師外出會診與醫療機構類別
三年來,院際間醫師外出會診的醫療機構類別見表2。通過統計學分析得得知P<0.05,表明綜合性醫療機構會診病例的占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5 醫師外出會診與醫聯體單位相關情況
三年來,醫聯體單位會診病例的占比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向,見表3。通過統計學分析得得知P<0.001,表明三年間醫聯體單位會診病例的占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6院外會診工作督查
督查中發現主要問題:1.當前的院外會診工作按照原衛生部2005年《醫師外出會診管理暫行規定》執行,較為過時,當地尚無配套詳細的實施辦法,未能保障體現會診醫師的差旅勞務費用和專業技術價值。2. 傳統院外會診程序復雜、效率低下 3.與外院聯絡交流不足,影響力有待提高。
3.會診情況分析
3.1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該醫療機構服務周邊人口增多,醫院的總體診療業務量是逐年增加的,但是統計顯示院外會診的業務量不增反降,與總體趨向相違。
3.2三年間該院醫師外出會診的占比逐年下降,三年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本院醫師受邀外出會診是醫療技術實力優勢的體現,三年來該院醫療技術力量進步相對緩慢,影響力和權威性相對不足,在新生兒外科手術、心血管外科手術、器官移植、精神科等方面不具有優勢,故而三年來受到的會診邀請越少,外出會診以市內為主,自治區內的其他市也很少,國內的其他省份未能突破零的空白。
3.3三年間院外會診的業務量中醫聯體單位的占比逐年下降,三年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該三級甲等院作為三二醫聯體建設的牽頭單位,與二級基層醫院的聯絡范圍僅限于本轄區范圍。在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后,縣級醫院醫療技術很快得到了提升,基本實現了小病不出鎮大病不出縣,對上級醫療機構的依賴性逐步降低。該地市級三甲醫院的醫聯體建設工作與省部級醫療機構或者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的聯絡相對不足,也未能充分發揮所加入專科聯盟的效應。
3.4該院切實組織開展的院外會診督查工作,醫務部組織修訂了《院外會診工作督查表》,督查表中涵蓋了會診病例基本信息,知情同意,會診費用(財務收支與賬外部分),與整改措施四大部分,督查周期為一季度一次。病例基本信息登記完善了會診工作的原始材料,保證督查工作真實可靠。通過督查促進了臨床醫師完善了院外會診的審批手續和醫患溝通知情同意等環節,警惕了執業風險。
4.討論
4.1醫師外出會診的政策法規及收費依據。地市級醫療收費項目價格標準由當地物價局制定,該地市級醫療機構所在地區廣西區物價部門發文明確核定,市內的院際會診副主任醫師會診收費92元/次,主任醫師會診收費140元/次,該部分費用由邀請醫療機構向患方收取,但和會診醫師及派出機構密切相關的交通費、食宿費、差旅費、勞務費等成本支出和體現寶貴技術勞動價值的配套實施細則尚欠缺,醫療機構和醫師執行院外會診時收費政策依據不充分,存在醫療糾紛隱患。
4.2.院外會診執業風險的法律責任。醫師外出會診所涉及到的主體包括邀請醫院、被邀請醫院、患者和會診醫師四方。患者與邀請醫院形成醫療合同法律關系,邀請醫院與患者形成侵權法律關系,邀請醫院與被邀請醫院之間形成醫療技術服務合同關系,而會診醫師的外出會診行為屬職務行為,不與邀請醫院之間發生直接的法律關系[2]。所以,醫師會診診療行為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會診過程中會診醫師的診療行為后果由邀請醫院承擔,被邀請醫院不構成與邀請醫院共同侵權,會診醫師過失行為的責任由邀請醫院對外承擔,被邀請醫院對內予以追究。由于受邀會診醫師,在會診結束后很快就回到原醫療機構,未持續治療至患者康復,若出現病情惡化,很可能會發生醫療糾紛,在解決糾紛的醫療鑒定環節,若缺失會診醫師的參與,將會對邀請醫療機構造成不良影響.
4.3醫聯體建設與院外會診。作為地市級醫聯體牽頭單位,除了服務基層外,還應加強與省部級醫療機構或者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的聯絡學習,充分發揮專科聯盟的作用,不斷提升自身技術力量,才能保證在地區的影響力和優勢,從而提升院外會診業務。
參考文獻:
[1]原衛生部.醫師外出會診管理暫行規定[EB/OL](2005-04-30)[2016-06-07].http://w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_229194.html.
[2]鄭吉喆. 醫務人員外出會診法律責任探析[J]. 中國人才衛生,2018,20(2):49-52.
作者簡介:馬玉圍,男,碩士,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醫院醫務部? 主管技師、統計師,研究方向:醫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