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蘇琪
摘要:人類社會已然進入網絡信息時代, 網絡信息技術給各行業帶來了重要影響, 在這其中音樂領域受到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大量的音樂平臺建立和快速發展。要想為音樂網站的穩定持續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就必須提高對音樂版權問題的重視程度,為維護音樂網站健康持續發展, 根本措施是要保護音樂版權,使得廣大創作者的切身權益得到保障。讓音樂版權保護觀念深入人心, 并成為一種自覺的保護行動, 推動我國音樂事業的穩定健康和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版權;音樂版權;問題;出路
一、音樂網站中音樂版權現狀及出路
(一)侵權問題嚴重
首先,抄襲剽竊現象十分猖獗。互聯網拉使人們更容易獲取信息,也給抄襲剽竊者提供了便利。在網絡音樂平臺上,各種類型的音樂觸手可及。將幾首歌分割,再打亂順序融合到一起,或者將一首歌的詞曲略作改動,這成為了一些“音樂人”所謂的創作過程。其次,盜版問題不容忽視。部分音樂的某些服務 (如下載等)在正規音樂網站上是收費的,但在某些不知名的網站上,則費用更加低廉甚至無需支付費用。而由于互聯網的虛擬性,在這些過程中,著作權人可能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合法權益被侵害,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作品被第三方放在了可以任意下載的網絡平臺上。
(二)維權成本較高
目前, 我國對于網絡音樂版權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高, 但是, 仍然呈現出“訴訟困難, 賠償較低”的司法困境。當面臨侵權糾紛時,當事人往往在起訴與不起訴之間搖擺不定。若選擇起訴,則需面臨維權成本過高的困境;若選擇不起訴,則是放任自己的合法權益被侵犯。
(三)授權許可十分困難
從理論上來說,歌曲不僅涉及作曲者、作詞者,還涉及演唱者和錄音者等多人的合法權益。為取得無瑕疵的版權,網絡平臺須取得以上所有著作權人的許可。但是,這在實踐當中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也是不太現實的。目前,我國音樂授權許可主要是由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進行一攬子許可,除此之外,有的大的唱片公司也會實施獨立許可。總體來看,網絡音樂授權許可的取得尚未形成系統化的體系,其合法性、可操作性仍需進一步的優化。
二、音樂網站中音樂版權保護的出路
(一)有效提升版權保護意識
保護音樂版權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第一增大數字音樂版權的保護范圍,利用熏陶帶動的方式引導廣大公眾提升版權意識,主動通過正版授權網站來收聽或下載音樂,能夠對非法翻錄的情況進行舉報,讓廣大公眾能夠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自覺規范個人行為,尊重所有形式勞動成果。
第二提升公眾的消費意識,使其樹立正確的消費理念,規范音樂消費行為,切實從思想觀念方面認識到音樂版權保護的重要性,改變過去免費音樂消費的固化思想與行為模式,從優化自身的音樂消費行為著手,自覺主動抵制盜版產品和一切盜版行為,為個人消費買單。
第三加大對音樂版權保護的宣傳力度,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使其主動投入到版權保護的實際行動當中,通過全民參與的方式強化保護力度。我們可以通過在金曲獎頒獎典禮、QQ音樂頒獎典禮等盛大場合捎帶正版音樂的知識介紹,讓大眾逐步摒棄盜版音樂接受度。
(二)健全版權保護法律法規
音樂網站中音樂版權問題的解決除了要從公眾方面入手, 提高他們的版權意識之外, 更為關鍵的是要強化制度約束力, 也就是針對音樂版權保護, 提出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規政策, 使得音樂版權保護的各項工作都能夠在嚴格的制度規范和約束之下開展, 也讓人們的行為得到法律制約。
(三)全面貫徹音樂付費制度
第一優化用戶體驗, 借助分眾市場推動數字音樂付費發展。當前在很多音樂網站都實行了數字音樂付費, 但是這樣的行為并沒有被絕大部分的消費者接納。結合網絡環境下的長尾效應, 決定商業與文化的因素是冷門商品, 即長尾。所以可以借助長尾來擴大利潤空間, 其中用戶對音樂的個性化需求, 屬于經常為人遺忘的長尾, 因而可以在付費推廣當中抓住這一長尾部分結合差異化目標受眾的個性化需要, 提供付費音樂服務, 逐步擴大音樂付費市場。
第二優化音樂網站平臺建設, 供給特色化音樂服務。目前很多音樂網站的內容同質、包裝相似等問題非常突出, 提供的服務類型甚至幾乎趨同, 無法給用戶帶來獨特的享受與新鮮感, 也使其不愿為數字音樂買單。對此, 音樂網站要把音樂平臺建設成為特色化平臺, 并形成網站獨特風格, 開發特色音樂產品, 讓用戶愿意用付費的方式獲取個性化和獨特性的音樂服務。
三、結語
音樂網站是網絡信息技術在音樂領域當中發展的一個重要產物, 為維護音樂網站健康持續發展, 根本措施是要保護音樂版權, 使得廣大創作者的切身權益得到保障。要注意提升版權保護意識,全面貫徹音樂付費制度, 強化音樂版權的集體管理, 讓音樂版權保護觀念深入人心, 并成為一種自覺的保護行動, 推動我國音樂事業的穩定健康和可持續性發展。
現代人處于一個生活、工作和學習都快節奏的時代, 音樂作品給人帶來的精神享受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如果音樂人從其作品中無法獲取應得的利益, 侵權現象得不到遏制, 那么音樂人的創作積極性便會受到極大的遏制,那么音樂人的創作積極性便會受到極大的遏制, 這無疑是從源頭切斷作品的輸出, 既不利于作品的傳播, 也不利于音樂市場的長遠發展。加大對音樂作品的版權保護,會鼓勵著作權人創作更加優秀的音樂作品, 這對于消費者來說也將會是極大地盛宴。希望在所有人的共同的努力下, 像音樂大家施光南的:“我的藝術居然養活不了我的藝術!”這種感慨永遠不會再出現。
參考文獻
[1]吳漢東.《知識產權保護論》[J]. ? 法學研究. 2000(01)
[2]吳漢東.《論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著作權侵權責任》[J].中國法學, 2011 (02) :38-47.
[3]Michael Talbot (ed.) , The Business of Music:Liverpool Music Symposium 2, 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 2002.
[4]楊立新. 《侵權責任法》規定的網絡侵權責任的理解與解釋[J]. 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 2010(02)
[5]張新寶,任鴻雁. ?互聯網上的侵權責任:《侵權責任法》第36條解讀[J].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10(04)
[6]王利明,《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釋義》[M]. 中國法制出版社 , ?2010
[7]張新寶,《侵權責任法原理》[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2005
[8]張新寶主編,《互聯網上的侵權問題研究》[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2003
[9]劉德良,《網絡時代的民法學問題》[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2004
[10]王遷,《知識產權間接侵權研究》[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