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慶菊 于世舉 馬俊杰
[摘要]農業是我國基礎產業,其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農業的發展與農作物的種植、生產聯系密切,而農作物的種植需要化肥的支持。施肥種類、數量將直接影響農作物產量及質量。本文分析了土壤肥料在農業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及作用,探析了土壤肥料應用中的不足之處及對策。
[關鍵詞]土壤肥料;農業;持續發展;作用
中圖分類號:S15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1
農業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性具有重要影響。農業為人們提供生存所必需的糧食,為推動農業持續發展,需深入探究如何提升糧食產量[1]。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需要碳、氫、氮、磷、鉀、鈣等元素的參與及支持,碳元素、氫元素可由空氣中獲得,而氮元素、磷元素、鉀元素等均由土壤中獲得,因而若土壤中缺少這些元素,將影響農作物生長速度及產量。為此,可通過施加肥料的方式提升土壤肥力,進而實現提高農作物產量的目標。
1 土壤肥料在農業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1.1 土壤在農業發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農作物的生長需要土壤,因而土壤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土壤中蘊含著植物生長所必需的氮、磷、鉀、鈣、鎂等元素。農業土壤具有保存營養物質、提升養分、轉化養分、保證農作物生長、涵養水源等作用。人類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糧食、畜產品,都需要農業土壤的支持。隨著科技及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農業向著現代化、科技化的方向發展,持續發展觀念也在農業領域得到應用[2-4]。為推動農業持續發展,應重視對土壤資源的養護,提升土壤資源利用率。土壤資源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可循環利用,是保證農業生產穩定性、推動農業穩定發展的重要資源,因此要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以實現提高農作物產量、推動農業持續發展的目標。肥沃的土壤將為農作物提供生長所必需的養分,以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及質量,從而提高種植戶的收入水平。總之,土壤是影響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推動農業持續發展應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1.2 肥料在農業發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我們可通過土壤肥力分析土壤是否可為農作物提供生長所必需的養分。土壤肥力是土壤肥沃程度,也是土壤基礎性質的展現。合理應用肥料可提升土壤中養分含量,從而提高農作物產量。通過我國長期農業生產實踐發現,合理應用肥料,可提升農作物產量及質量[5-6]。比如:在種植馬鈴薯時施加高量緩釋肥,土壤中有機質濃度達到61.33g/kg,堿解氮濃度達到214.36g/kg,有效磷濃度達到40.50g/kg,速效鉀濃度達到244.83g/kg。以上元素含量均高于不施加化肥土壤,且產量與不施加化肥的馬鈴薯相比高出136.96%。除此之外,合理施加肥料可改善土壤環境,提升土壤蓄水保墑能力,這對提高土壤肥力有益。肥料的科學應用,可保證農作物健康成長,提升農作物的抗倒伏、抗病蟲害能力,這對提高農作物產量及種植戶收入有利。為推動農業持續發展,應進一步分析如何合理施用化肥提升土壤肥力。
2 土壤肥料應用中的不足之處
2.1 未重視微生物肥料
植物生長中需要吸收多種元素,其中氮元素、磷元素、鉀元素等均從土壤中獲得。為保證植物可獲取足夠養分,需施加化肥。以往種植戶在選擇化肥時更為重視肥料中氮磷鉀元素的含量,并不重視微量元素含量。然而,農作物的生長不僅需要大量元素的支持,還需要吸收微量元素。
2.2 土地質量降低
在農業產業持續發展中,農作物產量得到提升。然而由于部分種植戶不具備農業知識及農業技術,為提升農作物產量過多施用化肥,導致土壤缺少養分、土地質量降低。目前土壤中有機物、氮磷鉀等養分含量降低,耕地層變淺等問題已成為影響農業發展速度及穩定性的重要因素。我國很多耕地存在缺少養分、土壤肥力較低的問題[7]。
2.3 肥料使用觀念不正確
部分種植戶認為肥料中養分含量越高、種類越多越好,因而為保證農作物產量、避免病蟲害,過多地使用化肥、農藥,導致農藥與化肥之間產生反應,嚴重影響了農藥及肥料效果,甚至對農作物質量也有所影響。
3 解決策略
3.1 合理應用新技術
眾所周知,過度使用化肥將導致土壤中重金屬與有毒元素增多、土壤養分不均衡等危害,這不僅會降低土壤質量,還會影響農作物生長[3]。為規避這些問題,應科學施肥以提升土壤肥力。保護性耕地技術是基于綠色生態理念提出的,應用此技術可緩解土壤耕地退化、沙化問題。例如:秸稈覆蓋技術即農作物收獲后,將秸稈、殘茬留在耕地表面覆蓋土壤,如此可實現減少水土流失、抑制揚沙的目的。另外,秸稈留在耕地中,可提升土壤肥力,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必要養分;秸稈還田,可避免焚燒秸稈給大氣環境造成污染。因而,為提升土壤肥力,應積極應用新型農業生產技術。
3.2 施用有機肥料
有機肥、農家肥的使用可改善土壤環境、提升土壤肥力,農業生產中常用的一種肥料就是動物糞肥。畜禽養殖過程中,將產生大量糞便,若不能合理利用,將引發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為規避這些問題、提升土壤肥力,應積極利用動物糞肥。同時,還應加強對土壤糞肥生產技術的研發及推廣,將動物糞便制作成有機肥,合理使用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以提升農作物產量及質量,推動農業持續發展[8]。
3.3 加強對種植戶的技術培訓
種植戶未合理施肥的主要原因是其對農業知識、農業技術的掌握程度不夠高。面對這一問題,農業部門與相關部門應加以重視,并通過專業培訓提升種植戶農業知識水平及農業技術掌握程度,確保種植戶可合理使用化肥。在培訓方式方面,農業部門可采用深入基層、科技大集等多種方式對種植戶進行培訓。培訓內容應涉及農作物品種選擇、農作物田間管理、肥料種類、施肥數量、施肥方法等方面,通過專業化的培訓提升種植戶農業技能水平,以提升農作物產量及種植戶收入。在培訓過程中,應將農業知識、農業技術培訓與本地實際情況結合在一起,以保證種植戶可將掌握的農業知識及技術應用于實際種植中。同時,農業部門應培養一批掌握農業技術、具備管理知識的技術人員,由其負責推廣農業生產技術。
3.4 推廣微生物肥料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農業不斷發展,種植戶對肥料的了解也更加深入。為保證農業與生態環境可共同發展,應重視并科學利用土壤資源。在此情況下,應減少化學肥料的應用以避免破壞土壤環境與自然環境,積極利用微生物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未來,隨著科技及生物技術的持續發展,微生物化肥將在農業生產中得到推廣。
3.5 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為確保施肥質量、提升土壤肥力,應選用先進的科技及設備檢測土壤實際情況,依據檢測結果合理確定施肥種類及施用量。在以往的農業生產過程中,部分種植戶過多施用化肥對土壤質量和農作物生長產生了負面影響,為降低施肥對土壤的負面影響,應利用先進設備對土壤進行檢測,依據土壤肥力情況合理判斷土壤中的營養元素種類及含量,科學確定施用何種肥料。同時,應積極研發、施用對土壤質量影響小及對自然環境無污染的肥料和高濃度化肥。
3.6 優化施肥技術
為提升施肥效果、提高農作物產量及質量,應改革土壤施肥技術,提升肥料利用率。部分種植戶僅依據自己的種植經驗確定施肥種類及數量,未分析是否會對土壤產生污染。因而,各地區不僅要加強對種植戶的培訓,提高其農業知識及農業技術水平,還要加強對肥料的研發及推廣。相關研究人員應依據不同地區土壤情況,研發適用于不同農作物的肥料,以提升肥料利用率,避免因過度使用肥料而影響土壤質量。
另外,傳統農業經營范圍較為單一、經濟效益水平不夠高,對此應推動農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在此情況下,需在農業生產中積極應用先進科技,以擴展農業生產規模、提高種植戶經濟效益。在農業產業化背景下,可推廣應用規模化經營模式、針對性經營模式等,以提升農產品經濟效益,增加種植戶收入。
4 結 論
合理施加土壤肥料,可在提升肥料利用率的同時,提高農作物產量及質量、提升種植戶收入水平。另外,施加土壤肥料可養護土壤,維持土壤生態環境平衡,這對推動當地農業持續的發展十分重要。為此,應在全國推廣土壤肥料及新型施肥技術,以提升肥料利用率、提高土壤肥力,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目標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廖澤權.土壤肥料在農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16):98+101.
[2] 胡敏,雷小玲.基于農業可持續發展分析土壤肥料的重要性[J].現代園藝,2017(14):224-224.
[3] 劉建玲.淺談山西土壤肥料與農業可持續發展[J].農業工程技術, 2017,37(2):35-35.
[4] 石磊.有效利用土壤肥料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鄉村科技,2017(8):50-51.
[5] 張生來.土壤肥料在農業持續發展中的作用研究[J].河南農業, 2019(5):60-61.
[6] 張世賢.土壤肥料工作者為農業持續發展肩負的重任[J].土壤通報,1992(3):97-103.
[7] 張娟,金艷,郭飛.試分析土壤肥料與農產品質量的相關性[J].現代園藝,2019(10):222-223.
[8] 朱大雁.淺談土壤肥料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及發展方向[J].種子科技,2018,36(4):19+21.